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大汉灭了南越之后,汉武帝很高兴,要建一个音乐机构来搞一些祭奠、庆祝活动。为此,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给他推荐了最有名的音乐家李延年。

这一日,李延年来到武帝面前边弹着优美的音乐边起舞而歌曰:

李延年的故事简介(因为李延年一曲北方有佳人)(1)

《上林图卷》局部,明朝,仇英。此图描写汉武帝的皇家园囿“上林苑”的美景以及汉武帝与群臣狩猎时的景象。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武帝叹息着自言自语道:“世上真有这样的人吗?”

这时坐在一旁的平阳公主说:“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的美人啊。”

武帝立刻召李延年的妹妹李妍一见,果然惊为天人。于是李妍便因这首《佳人歌》而得幸,被武帝纳为夫人,武帝对李延年更是宠信有加。

没想到几年之后,李夫人突发疾病而死。李夫人死后,汉武帝茶不进、水不饮、饭不吃,万分思念,百无聊赖,只能召来一个方士,让他在宫中设坛招魂,好与李夫人再见一面。

这个方士晚上点上灯烛,请汉武帝在帐帷里观望。摇晃烛影中,隐约有身影翩然而至,纤纤玉手,袅袅腰身,却又徐徐远去。武帝痴痴地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一首诗: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

看着墙上的影子,是你么?不是么?站起身观瞧,为什么还没有到来呢!

当武帝第一次听到李延年唱“北方有佳人”这么优美的民间音乐后,就效法前朝造设音乐机构,称为“乐府”,命李延年收集民间音乐进行创作、演唱及演奏等。

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传播。这是继西周以来又一次大规模的采诗活动,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李延年的故事简介(因为李延年一曲北方有佳人)(2)

《汉宫秋图》局部,宋,佚名。所绘汉武帝约西王母兼怀钩弋夫人事,有人推测此图为汉武帝传世最早的肖像画。

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其中“汉乐府”成为中国诗歌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我们现在看起来都不太难懂,不像《诗经》《楚辞》需要翻译。比如这首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民间诗歌语言朴素自然,饱含着丰富的爱憎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一位女子喜欢上一位少年后,给他写了一首“誓言”诗《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用语奇警,别开生面。先是指天为誓,表示要与自己的意中人结为终身伴侣。接着便连举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用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移,由此极大地增强了抒情的力度,内心的情感如火山爆发、如江河奔腾,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止。

两汉乐府诗中的女子对于自己的意中人爱得真挚热烈,但恨得也决绝。另一位女子得知情人别恋时,写下《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女主人公思念的情人远在大海南,她准备了珍贵的“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想要送给对方。听到对方有二心,她就毅然决然地毁掉这份礼物,“拉杂摧烧之。”并且“当风扬其灰!”并果断地表示:“从今以往,勿复相思。”她爱得热烈,恨得痛切,她的选择是痛苦的,同时又斩钉截铁、义无反顾。

汉乐府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乐府叙事诗。

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罗敷的年轻美丽女子,一天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被罗敷的美色所打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女子一定会答应。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奚落了一番,使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

后世很多文学和戏剧作品都引用了这个典故,罗敷女也成为善良忠贞的美女形象代名词。

而《孔雀东南飞》的出现,则是中国叙事诗的一座丰碑。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

这首诗开头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托物起兴,诗意浓郁地开始了全诗的叙述:兰芝自诉,自请遣归;仲卿求情,遭母训斥;兰芝辞别,夫妻分手;阿兄逼嫁,兰芝抗婚;夫妻相约,誓同赴死;双双殉情,花鸟双飞。

这首诗完整讲述了兰芝的婚姻遭遇,描述了从焦母逼归到兰芝被迫再嫁而自尽的悲剧发展过程。“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结尾以浪漫主义手法,用鸳鸯双飞寄托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形式是杂言体与五言体,这种朗朗上口的音韵和现实主义的抒情方式直接催生了东汉末年以无名寒士文人为写作主体创作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情感,是人们生来共有的体验和感受。如表现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涯涯;

……

李延年的故事简介(因为李延年一曲北方有佳人)(3)

《山店风帘图》,宋,佚名。几间草屋,店内三两行旅或坐或立,似欲“努力加餐饭”,表现了永恒的行旅艰辛。

表现思妇对游子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的《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光。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的《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读《古诗十九首》,是不是有读到唐诗的感觉?古诗是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则称古诗或古体诗。如果我们不曾学过这些,会懵懵懂懂地分不清楚。

确实,它已经为唐诗的盛世到来开启了一扇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