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项羽,两个争取天下的对手,这就好像是中国象棋里的红黑双方,也就是楚河汉界如果说,项羽是红方帅,那刘邦只能是黑方将,你来我往,厮杀不断,最终五年楚汉之争后是泱泱大汉,却是为何?当然这似乎有点成败论英雄的味道了,但是回首会发现,刘邦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而项羽堪堪一个性情中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读史记说智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读史记说智慧(读史记楚河汉界)

读史记说智慧

刘邦和项羽,两个争取天下的对手,这就好像是中国象棋里的红黑双方,也就是楚河汉界。如果说,项羽是红方帅,那刘邦只能是黑方将,你来我往,厮杀不断,最终五年楚汉之争后是泱泱大汉,却是为何?当然这似乎有点成败论英雄的味道了,但是回首会发现,刘邦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而项羽堪堪一个性情中人。

1

先揭揭双方的老底吧。刘邦的确是个市井之徒,有点痞子气,虽然史记说“隆准儿龙颜,有美须髯”却也有“喜施,意豁如”,也就是本山大叔说的:搁现在,这小伙儿简直帅呆了,还有点黑社会讲兄弟义气的风范,虽然后来他最亲的兄弟是被他逼上绝路的。可是还有两个字却也是频繁的出现:狎侮,不失准确。这就是所谓的市井无赖的气质了,再加上“好酒及色”“不事家人作业”,现在看来就是游手好闲,贪杯好色,天天在外面混着,不干正经事,除了有点帅讲点义气大度之外无甚可讲了。但是刘邦混自有自己的混法,竟然混到了一个堂堂的泗水亭长,当年十步一杀的无名也是一介亭长,好歹管着几十号人,这点比后来的韩信同学要强得多。

反观项羽,容貌着墨不多,但是看到别人的忌惮就应该知道此人英气逼人,面目可憎,还有一身力气:力能扛鼎,也是身高八尺,放到现在很多女孩子的身高要求应该应经满足了。项羽是将帅世家出身,楚将项燕就是他的先祖,一直跟着他的叔叔项梁,也是差不多在混些日子。相比刘邦,项羽的身世应该是不错的,起码有书读,门第还可以抬出来吹吹,想当年我祖项燕什么的,有点小资本。可是,书没读几天就扔了,狡辩说会写名字就行,又跑去学剑术又没几天的耐心,但是却夸下海口要学万人敌,自然是指兵法了,之后可想而知,又不争气的半途而废。放现在,老师骂家长恨,大学更是做梦,但是那是秦末。

当然有一点两人是相同的:都见过一个人都说过一句大逆不道的话。这个人是秦始皇,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大秦帝国的缔造者。当初刘邦在咸阳服徭役时,有幸远远地看见了这位皇帝,刘邦的反应是:喟然叹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而项羽更是语不惊死人不休,在秦始皇游会稽的时候项羽也看见了,他会说的更是狂妄:彼可取而代也。这句话真的是大逆不道。杀头也不为过分。幸亏项梁捂住他的大嘴巴。不过,刘邦估计是吹吹牛感慨一下皇帝真好,还得继续干活,修长城,而项羽却是让项梁注意到他的不同,估计是敢吹牛,项梁认为小伙子很有种。

由上可见,这段时间是没什么可说的,刘邦,未来的皇帝,现在混混,小亭长,不干正经事。而项羽虽然是世家,读过几天的书,最起码会写自己的名字(他自己说的),还看过兵法,学过剑术,虽然没什么大成就大造诣,起码有点老本可以吃。至于史书上关于刘邦的种种怪异事件,大家看看就可以了,什么龙啊,什么云啊,还有白帝子赤帝子之类的,这些都是糊弄古代的迷信的封建老百姓的,我们作为唯物主义的新时代的学生,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2

后来,陈胜吴广第一个吃螃蟹,揭竿而起,举起反秦的大旗,史书上说的很形象:秦鹿天下逐之,用今天的话来说,秦朝好比一只鹿,天下的人追着他打,都想一箭射死他。作为一个时代的主题,刘邦和项羽自然也会顺应天意,反他一把,秉着落井下石不踩白不踩的原则,大家反了他了。所谓破鼓众人捶不是没有道理的。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心理环境,套话是说,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的不同,所以人与人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这时候刘邦和项羽发迹方式的确不同,但是却殊途同归。

沛令,也就是沛这个地方的县令,也想顺应天意一把,可是又怕自己实力不济不能服众,于是萧何曹参就告诉他把刘邦请来帮助他就可以了。可见刘邦的义气不是白给的,关键时候还有点作用,当年他作为亭长押解别人去咸阳服役的时候看见很多人逃走了,就大方的放了剩下的人,自己也逃了。再加上一些酒肉而来的朋友,应该说刘邦还是有一定的人脉的。于是沛令派个人去把他找来,顺便说下这个人叫樊哙。后来刘邦来了,县令又反悔了,坚守不让人进去,估计怕自己做不了老大,还想杀了萧何和曹参,还好二人眼疾手快逃了,投了刘邦去了。这就是后来的两位汉朝丞相。刘邦还是有点小聪明,派人射箭信进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投降大家都不会死,不投降看着办,别跟着那个县令混,倒时候大家都要遭殃。之后县令舍己为人,舍小家为大家,虽然是被迫砍掉了脑袋。

应该说,刘邦的确有点无赖,但是却能摸透人的心理,没读过兵法却知道用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刘邦做到了。

如果刘邦算和平解放沛县的话,那项羽就是阴谋之后武力夺取政权的。也是个官,也想反秦,也要找个可靠的人,会稽守(守是官职)跟项梁商量,想找个人一起共谋大业(电影台词),这个人叫桓楚。具体是干嘛的,我不知道,反正他认为行就行。项梁就骗说项羽能找到此人。于是就招项羽来,项羽来估计也没干什么,一起骗、哄人家开心。一会儿,项梁说出了那句简短的暗号:可行矣。项羽动手杀了人家,之后更是连杀数百人,最后“慑伏”众人。可以看出来,这是个阴谋,人没帮人家找,还杀了人家,还有个明显的暗号。

后来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大家互相掐架,打来打去,你来我往,都是些小人物在其中掺和,战国时候的各路诸侯又重新死灰复燃,其他的就不说了实在是弱的不值一提。项梁听从范增的意见从山沟里找到了当年楚国的后人,就是后来的义帝楚怀王,被人家从山沟里找出来当王,从一个放羊的娃一跃成为了独占一方的的诸侯。后来刘邦和项羽就在这里面混了一段时间。

两个不相干的人终于是因为历史与命运而交叉在了一起。但是两个却有着不同的嘴脸。刘邦一路走来更为老道,为人低调,待人宽和,见领导打招呼,见人就拉拢,给个迷人的微笑,随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后来相约入秦,怀王和大家一致认为刘邦可但此重任,说刘邦“素宽“,就是一向宽厚。但是项羽就不同,脾气躁,恃骄无恐,扬言说怀王是我项梁立的,整支队伍里只有他项羽和诸位将领,锋芒毕露,嚣张得很。但是大家没办法,忌于他的武力。之后赵国被围,项梁不听宋义劝告,被秦将章邯用计所杀。后来项羽杀宋义,破釜沉舟,杀王离,降章邯,救围赵,一举成名天下知,各路诸侯纷纷依附。刘邦依之前的盟约西取三秦,降秦王子婴。有人建议刘邦称王,据守关中,无内诸侯。这一段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了,鸿门宴就是以此为背景。

但是这期间有一个人却在不断成长,到后来终成为左右战局之人。史书上说: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可见一斑。这个人名叫韩信。韩信之前的种种传说就不多说了,大家应该略有所闻,什么钻跨施舍饭之类的,总之就是比较惨。后来韩信还在项羽的麾下混过一段的日子,做过火头军,也就是做饭的,破釜沉舟那会还砸过几口锅,后来也就是一个执戟官,就是扛着兵器的小兵,终究是没有大用。之后亡楚投汉,刘邦开始也不用他,只是让他管粮草,不过也是谁会重用一个无名小卒呢,现在找工作还得有经验呢,你一开口就当大将,怎么服众。但是有个人却很是欣赏他,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就从此而来。追出去之后。刘邦慌了,以为萧何逃了,回来之后就举荐韩信,并强调是要封大将,注意不是普通的将,是大将。刘邦终于是听了。应该说,韩信还是有点知恩图报的感觉,后来不断有人劝他造反,他不听。韩信就是决定未来战局的人。

3

言归正传,刘邦入秦,分毫不取,美女也不要,连秦地的百姓送粮食都说够了别浪费,拒绝。秦地皆服,是心服。而项羽一来,杀子婴,烧阿房,秦民不敢不服。可见刘邦被人称为仁义不是没有道理的,项羽真的是杀气太重。其实,刘邦不是仁义,只是明白民心的重要,而且现在项羽势头正盛,不敢缨其锋芒,所以刘邦只能忍,这就是政治家的忍耐力。而项羽就没这些讲究,想称王就自立为霸王,想杀就杀,想烧就放把火,性情中人,爱憎分明,不明白人心,更是不懂低调为何物。后来更是干了件耸人听闻的事,因为烧掉了秦宫,就觉得太破了,想走有怀疑秦地军民会背叛他,就坑杀了二十万秦兵,只留下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果真是兵法没几个,匹夫之勇而已,我的评价。兵法说:杀降,不祥。项羽根本不知道。

说到坑杀那真的是项羽的爱好,当年曾在一个地方,叫外黄,由于几天没打下来,后来人家投降了,他又想杀了城里15岁以上的男子,还是个13的小子劝他,好说歹说才罢了。真是不可理喻,不知所谓,仿佛天下跟他无关。

虽然刘邦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如此不祥的事还真没干过,因为作为一个像拥有天下的政治家,知道自己要的是天下人心,忍人所不能忍,百姓城池能和平解放就和平解放,郦食其单凭一张嘴连下70城,而韩信才50多,无怪乎汉兴楚亡。

火烧秦宫,坑杀秦兵,项羽就拍拍屁股走人,尽管有人告诉他三秦才是天下首都应立之地,但是项羽说有了功绩不回家炫耀下,犹如衣绣夜行,作为回应人宋四个字:沐猴而冠。于是他用了第二大绝招(第一招是坑杀)烹杀,也就是煮了他。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封刘邦在汉中,是为汉中王,都南郑。之后的封赏就更是绝,章邯司马欣董翳距三秦,只为防备刘邦,自己手下亲信则封风水宝地,不信任就随手封个穷乡僻壤,连义帝楚怀王也没放过,说迁都就迁都,最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

但是,刘邦又岂是池中之物,韩信用计破三秦,连破赵燕,下井陉口,举兵攻齐,韩信为齐王。项羽立马动兵攻汉。楚汉之争打响了。

韩信带兵东征,刘邦身边没人了能和项羽的几十万大军抗衡,被围荥阳,之后又被困成皋,被打得七零八落。应该说这有韩信的因素在,立为齐王之后,久久不来救,拥兵自重。刘邦的妻子儿女老爹老妈还在项羽手里。真是形势危急。这期间,项羽劝降过,刘邦不理他,找人挑衅过,被娄烦(人名)射杀三人,之后更是拿出人质——刘邦他老爹刘太公来,又要烹杀,刘邦不吃这一套。

说到这里,必须说一个人,这个人叫项伯,此人虽是项羽的人却屡屡帮助刘邦,鸿门宴有他坏事,烹杀刘太公时也是他劝的项羽,人说做一件蠢事不难,难的是件件蠢事。应该说,刘邦很了解项羽的为人,而项羽根本不了解刘邦,这么多人愣是没把刘邦干掉,之后只能是遗憾终生。刘邦下大价钱花血本,封了两块肥地给韩信和彭越,韩信和彭越才出兵救汉。其实刘邦心里恨得牙痒痒,暗暗地骂:老子后来在收拾你们,这也就是韩信为何不得善终了。当初项羽听说韩信攻下了齐就打算去攻打韩信,又没本事,之后后院起火,英布又反了,又调兵攻打英布,真是捉襟见肘。

韩信彭越回归之后,刘邦竟然和项羽签下合约:以鸿沟为界,往东是项羽的地盘,往西是刘邦的,项羽还真信了这中分天下的合同,开始东撤。项羽不明白这个乱世的生存法则,有我没你,天下只能是属于一个人的,要么姓刘,要么姓项,但是刘邦懂。刘邦背弃合约,举兵伐楚,韩信的表演时间到了,后面就长话短说,四面楚歌,突围,乌江自刎,汉定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