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dǐng]

象形字,就像一个圆鼎的形状,本义是烹煮食物用的炊器,但鼎在商周时主要是在宗庙用于对祖先的祭祀。

商鼎文字体(鼎汉字的字元)(1)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鼎部》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澤,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協承天休。《易》卦:巽木於下者爲鼎,象析木以炊也。籒文以鼎爲貞字。

传说中禹铸九鼎的荆山,在今陕西阎良、三原、富平三地的交界处。

商鼎文字体(鼎汉字的字元)(2)

文献选读

《詩經·周頌·絲衣》:鼐鼎及兕觥。”[读作耐],是绝大之鼎。[读作孜],是一巴掌就能盖住鼎口的小鼎。兕觥,是用犀牛角做的酒器。[读作求],是向上彎曲的犄角。《說文解字·鼎部》鼒:鼎之圜掩上者。从鼎才聲。《說文解字·鼎部》鼐:鼎之絕大者。从鼎乃聲。(但)《魯詩》說:鼐,小鼎。《爾雅·釋器》:鼎絕大,謂之鼐。圜弇(掩蓋)上,謂之鼒。

金文中从鼎的还有一个字,

上面是将、下面是鼎,

这是把牺牲奉献给祖先的

一种祭名,如

《诗经·周颂·我将》:

「我將我享」。

商鼎文字体(鼎汉字的字元)(3)

鼏宅禹迹出自《秦公簋》的铭文。意思是说:自秦公的祖先以来,就一直生活繁衍在夏禹足迹所经历的范围之内。[mì],是“幂”的通假,本义是鼎的盖子,后来指覆盖在酒樽上的布巾。这里是覆盖的意思。,即居住地。

成语典故

鼎新革故鼎䷱与革䷰二卦是互为覆像。“”象征着变革,改制革命是顺乎天道而又合乎民心的事情;“”象征着器物的功用,人人都有弃旧求新的心意。“《周易·序卦》: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问鼎中原鲁宣公三年的时候,楚庄王北上讨伐陆浑之地的戎狄来到洛阳南,并陈兵于洛水边炫耀其武力,大夫王孙满奉命前去慰劳。楚庄王不怀好意地打听夏禹传下来的九鼎,有多大多重,意欲取代周朝。王孙满回答他:「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不是随便就可以问的。

鼎鼐调和商王武丁问傅说(悦)治国的良方,傅说(悦)说:治国安邦就如同烹调,这一大锅的汤,你只有精心把味道调得好,大家才都爱喝。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正是由于傅说的辅佐,才形成了“武丁中兴”的盛世。苍龙七宿的箕、尾二宿之间有一颗叫“傅说”的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后来就以「鼎鼐调和」来比喻宰相在抓住重点的同时,能平衡与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使大家都能够接受。《尚书·说命》就是记述傅说辅佐武丁的事情。

商鼎文字体(鼎汉字的字元)(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