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观赏各类枪战、战争大片时,发现片中往往会出现以下情节:

“我中弹了,但我可以坚持!”

“只是挨了一枪,小问题……”

“脚上中了一枪,留一个疤而已。”

这种“勇敢”的桥段,在当今电影剧情中可谓是备受推崇,大部分动作片都会加入该元素,如好莱坞巨作《敢死队》中,就出现过这类似场景。

也正是在这些电影的暗示下,大家逐渐形成了一种认知:被子弹击中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只要忍忍就好了。

子弹的威力有多高(一颗子弹的威力有多大)(1)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且让我们从子弹的前世今生说起。

子弹:热兵器时代的“开门人”

在华夏宋代以前的战争,大多是军士们手持兵戈相互对攻,又或是发射箭矢,形成对垒的局面。

可无论是哪一项,这些都属于冷兵器交锋的范畴,直到宋朝发明了火器。

在宋代兵器古籍《宋史·兵志十一》中,对火器是这样描述的:

“ 开庆元年, 寿春府……又造突火枪,以钜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馀步。”

从这一段古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宋朝最初的火器,就是以一个巨竹为管,并在其中放入火药和子窠,之后点燃火药,待火药爆燃便可将子窠射出,射程可达一百五十步有余。

子弹的威力有多高(一颗子弹的威力有多大)(2)

尽管,如今并不知晓“子窠”具体是何物,但中外火器史学家仍一致认定,这是人类史上最早且可查的子弹记载,故“子窠”也就是人类最早的子弹。

之后,宋朝的火器经由丝绸之路的贸易,以及蒙古远征西方的遗留,开始传入了欧洲地区,并正式成为了作战的主要兵器。

当时欧洲战场风云变化,各国互相征伐已是常态,火器的子弹也在这过程中逐渐改良,从最初的石头,变成了铁质球丸。

毕竟,欧洲盛行穿戴铁甲,石头实难击穿这种盔甲,所以欧洲人开始熔炼铁球作为弹药,并以此成功击穿骑士铁甲,这也宣告着欧洲盔甲时代的覆灭。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火枪队发现,这些铁球对枪管并不“友好”,许多枪支在历经一场战役后,就因铁球的摩擦而寿终正寝了。

子弹的威力有多高(一颗子弹的威力有多大)(3)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人开始寻找新的子弹替代物,而“铅弹”也就由此诞生了,这是一种用铅水压制而成的子弹。

铅弹不仅生产简便,硬度还没那么大,可以让枪管少受一些磨损,进而增加了枪支的使用寿命。

子弹的威力有多高(一颗子弹的威力有多大)(4)

而且,铅弹本身质量并不输铁丸,且接触物体后还会扩张变形,这意味着铅弹接触人体时杀伤力极强。

但解决了子弹材质问题后,射程又成为了大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铅制子弹的重量比如铁丸要重,对击发火药的要求更高了,可不少士兵对火药装填量都缺乏定量认知。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个队列打出的子弹射程并不相同,严重影响了指挥官对交战局势的把握。

子弹的威力有多高(一颗子弹的威力有多大)(5)

不过,十七世纪的英国人却想到了一个应对办法,那就是使用纸张将弹丸和火药包起来,然后再涂上一层润滑牛油。

如此一来,士兵就不用自己加装火药了,他们只需要准备一根长棍,待纸包弹从枪口放入管中后,用此长棍将纸包弹夯实,确保子弹能被燧火击发。

而这种火药和弹头结合的纸包弹,也就成为了现代子弹的组合雏形。

子弹的威力有多高(一颗子弹的威力有多大)(6)

但这也仅仅是“雏形”而已,它和现代子弹还有一个巨大的差异,那就是整个子弹的形状。

子弹形状:手枪圆,步枪尖

如今现役的子弹,它们大多有一个极为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短程子弹头往往是圆状的,而远程子弹则是尖头的。

通俗来说,就是手枪子弹往往是圆头居多,而步枪子弹,则大多是尖头模样,尤其是狙击步枪,子弹甚至已经尖到可以手持刺入肉中了。

之所以要将子弹塑性如此,其原因就在于空气动力学,这也是现代子弹与旧时代子弹最大的差异。

子弹的威力有多高(一颗子弹的威力有多大)(7)

大家都知道,世间是存在空气阻力的,一个物体在空气中运动,就势必会遇到这类阻力,而这种阻力又往往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即速度越快阻力越强。

就以人的运动为例,一个人如果是在街道漫步,那空气阻力对其产生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但若是对于赛场上急速奔跑的运动员而言,那一丁点的阻力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些多出的阻力,就很有可能影响到他的速度。

而子弹的运行也正是如此,自脱膛而出那一刻,子弹就会不断加速,若是步枪或狙击步枪的话,甚至可能突破音速。

这也造就了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战场上被狙击枪击中的人,往往都是先中弹,然后才听到枪声,其原因就在于子弹已经超越了声音传播速度,而率先到达人体了。

子弹的威力有多高(一颗子弹的威力有多大)(8)

可若要让步枪子弹能够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具备两点因素。

首先,子弹需要有更大的助推能量,而解决该问题的,就是不同于传统火药的高燃火药。

这种火药不仅燃烧迅速,其释放的能量也比传统火药大得多,从而让子弹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的助推力。

在解决了助推力后,空气阻力就成了最后的难关。

根据德国数学家及空气动力学家沃尔夫冈·哈克通过数学推导出的鼻锥模型,尖端物体在超声速状态下,所承受的空气阻力要小得多。

子弹的威力有多高(一颗子弹的威力有多大)(9)

因此,人们按照该理论,将需要突破音速的步枪子弹都制成了尖状。而不需要如此速度的手枪子弹,则制成了方便携带,且又能多带火药的圆头状。

行文至此,可能有人已经意识到子弹演变的规律所在,那就是子弹的发展,一直都是以杀伤力为主导的。

现代子弹的杀伤力:中枪便是九死一生

子弹从最初的石头变成铁丸,其原因就是为了能够击穿盔甲,那铁丸既然能击碎盔甲,自然就能击穿人体,甚至是打碎骨头,根本不似电影中那般,中弹以后仍能谈笑风生的离谱。

而子弹从铁丸发展为铅弹后,对人体杀伤就更加巨大了,一者是铅弹在触碰人体后,会瞬间发生解体,让碎裂的铅体碎片全部插入人体内,加大了取出难度。

二者这些铅体碎片若是不及时取出的话,还极容易发生感染,这使得在那个时代里,不少兵士都是死于弹片金属感染,可见被子弹击中后的恐怖。

子弹的威力有多高(一颗子弹的威力有多大)(10)

另外,当子弹正式现代化后,这种杀伤力也开始呈现出几何式的增长,变得更加令人发指。

首先是高燃火药的填充,这不仅加快了子弹的飞行速度,还让子弹的爆炸变得更加剧烈,从而使被击中者变得愈发痛苦。

同时,子弹的急速,无形中也增加了杀伤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将一个小石头轻轻放到一个人头上,那是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的。

可若是将这个石头从十层楼的高度扔下,那掉在一个人的头上,就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这其中的原理,就在于石头的速度,物体的速度越大,那它对触碰体的冲击力就越大,如步枪子弹那般的超声速飞行,对人体的伤害,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必是惨不忍睹。

子弹的威力有多高(一颗子弹的威力有多大)(11)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现代战争中,一发步枪子弹足以让一位战士失去战斗力。

因为现代子弹惊人的爆炸力,会致使中弹点炸出一个碗口大小的伤口,这种炸裂伤不仅极难止血,还会伤害到肌肉组织,进而使人使不上力。

另外,子弹极速飞行所带来的冲击,还会震伤甚至是震碎人体内脏,进而直接导致内出血,并就此夺人性命。

由此来看,一颗子弹的威力是极其巨大的,而且这还只是常规子弹,若是遇上如达姆弹、空头弹这类更具杀伤力的特殊子弹,那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而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现有的和平,一定要将社会禁枪进行到底,否则,子弹必然是一切动荡的开始,也是现代杀戮的“支持者”。


参考资料

【1】《一颗子弹到底有多大威力?电影都是假的!不要再被骗了》--------《超级武器》【2】《你肯定不知道的子弹发展史》-------百度知道日报【3】《一颗子弹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千万别被电视剧中骗了!》---------新浪财经【4】《反器材狙击步枪用了什么子弹,威力才那么大?》---------西陆网【5】《缘发式子弹的历史》--------历史新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