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眼读书/温星,阅读推广人

岳霖对林徽因的评价(痴恋一生懦弱到底)(1)

本期《星眼读书》,一起推荐古今以来四位哲人的四本相关作品。

先说其中噱头十足的金岳霖先生,推荐这本《金岳霖回忆录》

金先生固然是现代著名哲学家,甚至被捧为“中国哲学界第一人”——这顶帽子,我认为肯定站不住脚。

长期以来,他被关注和津津乐道的方面,与哲学及任何学问全无关系,唯有对林徽因的毕生痴恋。

那么,这本《金岳霖回忆录》中,会有多少痴绝的追忆和讲述?

对不起,根本没有。

在自己唯一的这本回忆录中,亦如他的一生,金岳霖依然没有去直面对于林徽因的爱。完全轻描淡写,甚至完全回避。

岳霖对林徽因的评价(痴恋一生懦弱到底)(2)

我们先极简地复述一下金岳霖与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奇葩的“三角”关系: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金岳霖的原则是不分离、不打扰,不管颠沛到北京、昆明或任何地方,一直都跟夫妇俩“贴身而居”。一离开梁家,他就失魂落魄……

金岳霖是最爱林徽因的人,同时,却又是最理性最克制的奉献者、牺牲者——如此定评自然成立,金岳霖简直就是痴情与克制的天花板。

但是,我想追问:他这种与夫妇俩形影不离的爱和奉献、牺牲,如此克制与理性,究竟算哪门子“理性”,难道真是夫妇俩尤其梁思成乐意接受的局面?

这本《金岳霖回忆录》中,有一节题为《最亲密的朋友梁思成、林徽因》,不过千余字。文中,金岳霖简单说了说他“逐林而居”的经历,又阐述了一下爱与喜欢是不同的感情或感觉——要说林徽因了吧?你想多了。他说,“爱是父母、夫妇、姐妹、兄弟之间比较自然的感情。”当你以为这段的核心一定是林徽因时,他一直东拉西扯,顾左右而言他。

岳霖对林徽因的评价(痴恋一生懦弱到底)(3)

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的原则是不在公开场合谈论林徽因,“我所有要与她说的话,只能与她本人说,现在不能说了,我也不愿说。”

但是,我还想追问:在自己唯一必将流传后世、成为那个时代重要文献史料的回忆录中,他最终依然没有去直面这份感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超级又彻底的懦弱?

亦如对于自己毕生痴恋的极简化(极简到了了无痕迹),这本回忆录的笔法也是极简的,也极其轻松幽默,所以,也就极为好读。

本期第二推荐,是两本当代哲人作品:《中西印哲学导论》 《思诚与见独之间》。两位作者张祥龙、杨立华,均为北京大学教授,也都是当代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家。

6月8日,作为当代儒学代表人物的北大教授张祥龙先生刚刚辞世,享年74岁。

十余年前,我买过先生的《从现象学到孔夫子》。肯定没读完。但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我震耳发聩:中国古文化正从我们的生活主流中加速消失。

岳霖对林徽因的评价(痴恋一生懦弱到底)(4)

如此消失,如此加速地消失,迄今,片刻未曾消停。

这,或许正是他致力于儒学研究的重要原因。

当然,你别误会,张祥龙先生绝不狭隘,也从未自我封闭。所以,他致力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中国、西方、印度三者哲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他要在历史和世界的维度中,找出中国古文化渐渐消失的根源,和尽可能去拯救的策略。

他找到了吗?我没有答案。今天我推荐的这本《中西印哲学导论》中,或许,你能读到答案。

本期最后推荐的,是《孔子的智慧》。王立新教授从学习、处世、交友、孝道、为人等方面,为我们深入浅出解析孔子的处世智慧。在尊重传统和经典的基础上发挥新意,深入浅出地启发读者思考自我与人生。


《金岳霖回忆录》

岳霖对林徽因的评价(痴恋一生懦弱到底)(5)

作者:金岳霖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家自述史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当代哲学家、逻辑学家,一代宗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参与创立“清华学派”,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及清华文学院院长。组建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并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中国哲学界带头人”,在中国现当代学界有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有《论道》《逻辑》《知识论》等。

《金岳霖回忆录》是金岳霖先生晚年亲自撰写的一部回忆录,是颠覆世人印象的人生传奇之作。金先生一眼望去便是哲学家,他“浑身散发着哲学家的味道”,然而他的内在却流淌着名士风流,一生笼罩在传奇中。

先生回忆了自己在人生、情趣、交友三方面的经历,彻底颠覆了这位哲学家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还原了他真实的人生——游离于学问之外忘情于山水之间是他,却成就了一番学术勋业。

书中,满满是金岳霖先生学术及学术之外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以情感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生活中的大师级学者的人格与情趣。


《中西印哲学导论》

岳霖对林徽因的评价(痴恋一生懦弱到底)(6)

作者:张祥龙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祥龙(1948-2022),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现象学、儒家哲学、比较哲学。已出版:《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当代西方哲学笔记》《西方哲学笔记》《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复见天地心》等。

一个世纪前,梁漱溟先生出版了现代哲学史上的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开创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先河。

一个世纪以来,比较哲学取得了巨大进展,其中中国哲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中西印哲学导论》便是硕果之一。

在这个领域,张祥龙教授多年来进行了卓越的探索,作为国内和国际上多文明比较哲学的代表性学者,为深化哲学的理解、建构各文明哲学之间的对话,带来了诸多启发。

《中西印哲学导论》是一本带有普及性的哲学导论,按照哲学领域中重要的一些主题阐发了中国、西方和印度三种哲学的观点,比如哲学的定义、终极实在、真理和知识、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等,在比照和互文中呈现不同文明的哲学特质。


《思诚与见独之间》

岳霖对林徽因的评价(痴恋一生懦弱到底)(7)

作者:杨立华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立华,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专著有 《庄子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十五讲》《中国儒学史(宋元卷)》《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等;译著包括《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

《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帝国的话语政治》等。

本书精选杨立华教授二十二篇学术论文,内容主要集中于儒家和道家哲学研究。其内在的线索是:理解最高实体在中国哲学史上不同时代的揭示,特别是尝试对天理概念的哲学内涵做具体地、精当地把握。

用儒家、道家这样的固化标签来把握中国哲学的历史展开,往往会错失哲学洞见的内在理致。作为生生之本和价值之源的道体在中国哲学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呈显,其中诚体(思、孟)和独体(庄子)的完整揭示是最具奠基性的。


《孔子的智慧》

岳霖对林徽因的评价(痴恋一生懦弱到底)(8)

作者:王立新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立新,思想史学者、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思想和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数十年,出版有《开创时期的湖湘学派》《王立新讲论语》《船山大传》《理学开山周敦颐》《建宋:赵匡胤的奋斗》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被戏称为“讲坛上的马三立”。

王立新从学习、处世、交友、孝道、为人等方面着手,以《论语》中的相关论述为依据,试图展现孔子作为曾经的生存者在生活的摸爬滚打中体会出的一些人生经验。

本书尽量避免重复孔子作为圣人的习惯之论,而是将他当成一个智者来看待,从他的言论和行动中,获取有益于我们更好生活的信息,为提高我们生活的自觉性,同时,也为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服务,期待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富有、更高雅、更理性。

全书结合现代社会中的相应实际展开论述,在尊重传统和经典的基础上发挥新意,抒发作者个人见解和思考,深入浅出地启发读者思考关于自我和人生的问题。


★ 头条专栏“星眼读书”,推荐全国新近出版的价值好书

★ 温星,阅读推广人、文化观察者,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云南开明文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