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有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类世界的历史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创造的,而人立于世上首先要满足的就是衣食住行这些生存的基本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人们才有余力去发展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所以古人才会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穿固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但却是维系生活的必要基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国外人爱吃牛肉?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国外人爱吃牛肉(为什么欧美人喜欢吃牛肉)

为什么国外人爱吃牛肉

《礼记·礼运》有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类世界的历史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创造的,而人立于世上首先要满足的就是衣食住行这些生存的基本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人们才有余力去发展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所以古人才会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穿固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但却是维系生活的必要基础。

事实上中国整体摆脱饥饿史也不过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可能有不少还记得小时候挨饿的经历。平心而论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人吃得越来越好了。几十年前能吃饱肚子就让人满意了,如今我们在吃饱饭的基础上还能有肉吃。这在当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要知道以前是要逢年过节才会杀年猪,可现在我们的日常食谱中肉类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

曾有机构统计过2020年全球的肉类消耗量。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我国的肉类消费量位居全球第一,不过我国的人均肉类消费只有大约63公斤。这其实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均肉类消费量还是差距挺大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们吃得越来越好是客观事实,但如果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进行对比还是差距蛮大的。可能很多人对比西餐和中餐的差异会觉得西方人似乎比我们更加偏爱牛羊肉。

除了西北牧区之外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人所食用的肉类是以猪肉为主的,可一提到西餐可能首先会想到的就是牛排。也许有人认为欧美国家的人喜欢吃牛羊、喝牛奶、吃芝士奶酪是因为这些发达国家负担得起牛肉、牛奶以及奶酪这些食物。平心而论如果牛羊肉能便宜一些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人可能也会养成吃牛羊肉的习惯。可事实上这种价格上的差异并不是东西方饮食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

牛羊肉比猪肉贵在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是客观事实,可牛羊肉并不是天然注定要比猪肉贵的。比如在我国西北的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的牧区就有吃牛羊肉的习惯,而牛羊肉在当地的价格比内地确实要相对便宜不少。由此可见牛羊肉并不是天然就比猪肉贵,而是应了“物以稀为贵”的原理。牛羊肉在牧区的价格相对便宜是因为当地本身就存在大规模的牛羊养殖业。

猪是一种适合圈养的动物,而牛羊则适合放牧散养。显然猪更适合定居农耕民族饲养,而牛羊则更适合游牧民族饲养。如今生活在中国西北牧区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有吃牛羊肉的习俗,而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汉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定居农耕民族。古代汉人也饲养牛羊,但多是像如今农村地区一家一户养一两头而已。由于中原地区缺乏大面积的草场,所以不可能像西北牧区那样发展大规模的牛羊养殖业。

牛在定居农业生产中主要是作为耕作畜力使用,因此农业民族的先民一般很少会杀牛。古代很多王朝都曾颁布法律保护耕牛。如果未经许可私自杀牛吃肉轻则重打几十大板、重则死刑。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古人就从来不吃牛肉。请注意这里的前提是无故私自杀牛吃肉才会受罚。在粮食匮乏的年代里人们珍惜每一个吃肉的机会。如果牛是自然死亡,那么肉肯定不会被浪费。

事实上猪肉在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的地位实际上是明清时代逐渐确立的。在明朝以前羊肉在中国人的食谱中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宋朝有一句俗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在以宋朝为背景的电视剧《知否》中出现的主要肉类食物也是羊肉。苏轼曾在《猪肉颂》中写出了当时的猪肉现状:“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在明清时期以前中国的土地占有量一般在每人五亩以上。当时存在大量以森林和草地为主要植被的山地尚未得到开垦。这就为散养型的畜牧业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当时牛羊肉在中国人的食谱中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明清时期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使得原来的山林草地被大规模开垦成农耕区。在这种新形势下养猪的优势日益显现,因此猪肉逐渐取代羊肉成为中国人最主要的肉食。

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气候地理条件则更适合养牛羊。欧美国家的气候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及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些地方常年会受到来自海洋西风的影响,所以它们冬季不太严寒、夏季也不太炎热。此外当地降雨量较多且不存在明显的干湿季。这种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但非常适宜放牧。为什么如今世界主要的畜产品、奶制品大多来自欧美国家?事实上气候上的原因是相当关键的。

除了气候上的原因之外欧美国家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也适合散养型畜牧业的发展。此外欧美国家在饮食文化上也更倾向于牛羊肉。穆斯林和犹太人因为宗教文化的原因是不吃猪肉的。主要信奉基督教的欧美国家倒是不存在这样的禁忌,但在牛羊肉和猪肉之间仍倾向于牛羊肉。基督教和犹太教、伊斯兰教最初本就是同源共流。《圣经》旧约认为猪肉是一种不洁净的食物。

不过《圣经》新约中没对不洁食物进行规定,因此基督徒对食物的忌讳没犹太人和穆斯林那么多。不过欧洲基督徒在和犹太人、穆斯林长期的交往中也养成了更倾向于牛羊肉的饮食习惯。比如美国就既是养猪大国,又是养牛大国。美国人既吃猪肉也吃牛肉,不过美国人更偏好牛肉,所以对猪肉的需求量不大,因此每年都有许多猪肉会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

事实上欧美国家的饮食习惯也不是永远不变的。欧美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宗教文化因素导致对牛羊肉相对更为偏好,不过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使欧美国家可以从世界其他地区获取各种各样的肉类。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起牛羊肉已逐渐不再是欧美国家的主要食用肉类了。如今欧洲的肉类消费占比中猪肉占47%、鸡肉占35%、牛肉仅占16%。换句话说如今欧洲人食谱中猪肉的比重已超过了牛肉。

事实上我们在国内吃的西餐其实主要是商业性的招牌特色菜肴,然而事实上西方人平时在家吃的家常食物是不一样的。这就正如火锅是我国川渝地区的一种代表性美食,可四川人、重庆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天天都吃这种有地方代表性的食物。通常我们说起西餐首先就会想起牛排,可其实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猪肉的摄入量还是比较高的。欧洲的餐厅除了牛排之外其实也有猪扒、猪排骨、猪里脊、猪脸肉、猪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