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作为历史上汉高祖刘邦著名的“狐朋狗友”,一起出生入死的患难兄弟,为什么在项羽攻占荥阳,刘邦危在旦夕的时候,已经全取齐地的曹参却并没有发兵荥阳,为刘邦排忧解难呢?有何缘由?是欲自立为王?还是另有谋算?

项羽为什么守荥阳(项羽攻破荥阳刘邦危在旦夕)(1)

镇压齐民,以防叛乱

史册:定齐,凡得70余县。

曹参,字敬伯,泗水县沛县人,与萧何刘邦樊哙等人皆是老乡,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沛县乡党中的一员。

从一开始刘邦沛县起义,曹参就旗帜鲜明的更随刘邦,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反秦灭楚,屡建战功,可谓是刘邦的亲信兵马,左膀右臂。

汉四年,刘邦派韩信偷袭齐兵,计划一举拿下齐国,不想天算不如人算大败于历下,要知道攻下齐国可是定鼎天下的重中之重,刘邦只能派自己麾下最为放心的曹参去援救。

十一月汉军与齐军爆发潍水战役,曹参、韩信率汉军势不可挡,斩司马龙且于马下,曹参趁机率军杀入高密城中,一举擒获齐王田广,俘虏齐相田光,而田横却趁乱逃脱,一路逃到博城。

项羽为什么守荥阳(项羽攻破荥阳刘邦危在旦夕)(2)

在听说齐王田广死了之后,他就自立为齐王,上次依靠齐国地利成功击退项羽,这次他想如法炮制。只是他忘了,这次他的对手是曹参,不是西楚霸王项羽。

曹参闻听田横逃至到了博城,就下令灌婴率令骑兵前往追击。

田横落败,无奈地去了梁地投降彭越。很快,汉军势不可挡,曹参攻占齐国七十多个县,终于彻底占领齐国。

但是作为战国七雄中未经大战,直接归降于秦,实力保存相当完整的齐国。

只要有人登高一呼,齐地随时可能组织起一只军队席卷天下,成为汉军隐患。所以,大军驻扎齐国实乃无奈之举,其战略意图更胜于发兵荥阳。

围魏救赵,直捣黄龙

众臣: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曹参作为刘邦麾下亲信中最善于打仗的将领,一身赫赫战功无不彰显着他对兵法烂熟于心

项羽为什么守荥阳(项羽攻破荥阳刘邦危在旦夕)(3)

项羽举兵进攻荥阳的时候,殊不知已经犯下了后方空虚的兵家大忌。而善战者会错过这样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机吗?

曹参给出了他的答卷:派出麾下最精锐的将领灌婴领着最精锐的部队去扫荡楚地,一时之间把项羽的老巢薛郡、泗水郡、东海郡搅得烽烟四起。

项羽听闻,只能立即分兵派项声、薛公、郯公三将去攻打灌婴。

虽然不久就将丢弃的城池逐渐收复,可灌婴这深入敌后转战千里,围魏救赵的战略目标已经完美成功。

并且当楚军忙于四处堵截时,彭城守军相当薄弱,最后被其一鼓而下,楚军失其都彭城,经过三年多的楚汉战争,项羽竟再一次尝到了国破家亡的滋味。

而后方失火的项羽也只能无奈与之刘邦签下鸿沟之盟,一退再退,落败身死。

项羽为什么守荥阳(项羽攻破荥阳刘邦危在旦夕)(4)

胸有成竹,鸠占鹊巢

司马迁: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之。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曹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曹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那么曹参本人在做何事呢?

却是在齐地赋闲,休养生息,甚至直到垓下之战也未曾挪动自己的脚步。

这是为何?

其一,韩信非为刘邦亲信,而其赫赫战功竟有功高盖主之势,其用兵之能汉王麾下竟无人能及,一旦其有逐鹿天下之心,谁能与之争锋?

所以作为刘邦亲信,将齐地打造成铁板一块,鸠占鹊巢,让获封齐王的韩信有其名,无其实或许在曹参的眼里更为重要。

又或者曹参来援韩信时已得汉王密令?

项羽为什么守荥阳(项羽攻破荥阳刘邦危在旦夕)(5)

你我不得而知啊,毕竟有留白的历史才更加令人有遐想的空间,更加值得去追溯,不是吗?

其二,项羽攻破荥阳,可能是个意外。

大胆猜想当时刘邦离开成皋往荥阳走,而守荥阳的将领周苛听闻大王将到,挖空心思准备迎接汉王。

而突如其来的项羽铁骑一下把毫无准备的周苛打了个措手不及,导致了荥阳城破,刘邦退入广武城。

而不管荥阳破不破,曹参心知肚明:纵观全局,项羽的军队却早已是强弩之末,根本无须自己出手,而且荥阳城东面是敖仓,镇守敖仓的正是大将周勃,早已形成合围之势。

所以荥阳即使被项羽攻占,也无伤大雅。项羽兵败乃是既定之事。

结果果如曹参所料,项羽攻破荥阳城后,半年之内苦攻不下广武。

项羽为什么守荥阳(项羽攻破荥阳刘邦危在旦夕)(6)

而于此同时,彭城失守的噩耗传来,霸王项羽也只能放下颜面与刘邦求和结下鸿沟之盟:放吕后和刘太公,让出荥阳,只求刘邦让他走,走得远远的,南渡淮河,再南渡长江,永不北返。

而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那个意气风发的楚霸王也只能仰天长叹:“天亡我,非我用兵之罪也。” 兵败身死,成全了刘邦。

明事理,知进退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狡兔死,走狗烹”世间功高盖主,屡立奇功的臣子往往没有好的下场,君不见汉初群王命运如何?

或是死于非命,或是小过撤王侯。

而曹参明事理,知进退,知道自己的功劳已经足够光宗耀祖,如果再勇猛精进,恐不得善终。

这或许也是曹参有识人之明,深深了解刘邦这个人吧。

虽然曹参没有直接的去救援刘邦,但是他起到的战略价值远远高于直接出兵荥阳。

而镇压齐民,防止叛乱;围魏救赵,直捣黄龙;胸有成竹,鸠占鹊巢;明事理,知进退就是其全取齐地却不直接兵发荥阳的缘由了。

项羽为什么守荥阳(项羽攻破荥阳刘邦危在旦夕)(7)

而最后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可见曹参的决策之明呀。

不禁感叹:这“萧规曹随”的曹丞相,果非常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