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地处北纬31度的秦巴山南麓,是红心猕猴桃的最佳适生区。近年来,苍溪县把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作为产业立县的重中之重,鼓励支持贫困农户在房前屋后大力种植,结合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联户联组联村联片做大做强,推进红心猕猴桃产业向园区化、工业化、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小小猕猴桃成乡村振兴致富果(产业扶贫巡礼之十六)(1)

图为苍溪县歧坪天新万亩猕猴桃扶贫产业园区一角

目前,全县红心猕猴桃累计栽植39.5万亩,覆盖39个乡镇740余个行政村,年产红肉猕猴桃鲜果12.6万吨,占全省红肉猕猴桃的65.49%,年综合产值60.66亿元,全县1.8万余贫困户依托小小红心果脱贫致富。红心猕猴桃,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结出了增收致富的金元宝。

一 “园区 庭园”新模式促种植

园区带动连片脱贫。以红心猕猴桃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猕猴桃百亿产业融合发展,连片推动产业扶贫。全县围绕“一园五区相融、四个统筹推进”连片规划布局建成万亩现代红心猕猴桃种植产业园区13个、千亩种植园区66个,栽种面积22万亩,产业覆盖全县31个乡镇,218个贫困村。建成猕猴桃加工园区3个,新开发猕猴桃酵素、含片、果酒、饮料、口服液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36种,年加工猕猴桃3万吨,产值8亿元,吸纳用工53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2400余人。建成红心猕猴桃主题旅游园区3个,农家乐1187家,带动近6000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庭园带动精准扶贫。围绕“一户二亩产业园、三年脱贫超万元”目标,着力“三个一 四到户”推进产业庭园建设带动农户增收脱贫。“三个一”即:户建一个产业园,户修一个微水池,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四到户”即:政策资金到户,干部帮扶到户,技术培训到户,订单保单到户。目前,全县90%以上的建卡贫困户建成有1亩以上的红心猕猴桃产业园。

二 “双带 双促”新机制促发展

小小猕猴桃成乡村振兴致富果(产业扶贫巡礼之十六)(2)

图为贫困户种出的猕猴桃硕果累累,单株可产果180斤

一是“合作经营”带农户。全县通过建立“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贴息贷款、担保融资、税费减免、优化环境等激励方式,大力引进培育工商资本和返乡创业人员领办龙头企业7家;领办猕猴桃专合社124家、发展社员66500户;建家庭农场81个,其中贫困户建家庭农场36个。通过采取“新型经营主体 基地 农户”合作经营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

二是“四保分红”带增收。创新“四保 分红”利益联接机制。“四保”即:保土地租金,全县流转土地20万亩,亩均流转费550元,年土地租金1.1亿元,其中贫困户土地租金1100万元。保园区务工,合同保障流转土地农户优先务工权,园区农民年人均务工就业收入达3万余元,其中,贫困户务工收入达6000多元。保订单收购,对农户庭园种植的红心猕猴桃,由各类经营主体实行订单收购,订单生产覆盖面达100%。产业保险,积极鼓励红心猕猴桃种植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参与保险,化解风险增加收益,全县参保30.5万亩,参保面达95%以上。“分红”即:二次返利分红,果王公司推行订单收购二次返利分红184万元,其中贫困户分红60多万元。反租倒包分红,华朴公司反租倒包年实现超产分红30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分红40多万元。股权收益分红,永宁镇金兰园区探索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按扶贫投入产业发展资金的20%计144万元折股给127户贫困户254名贫困人口,每人可分得财政支农资金量化股金9516元。全县“租金 分红 农民年务工收益”累计达2亿多元,带动近2万贫困人口增收。

三是“以购代捐”促生产。通过帮扶单位和帮扶个人以适当高于市场价直接购买贫困户农产品的方式,变直接向贫困户送钱给物“养懒汉”的粗放式扶贫,为购买销售贫困户农产品,促其发展生产造血式扶贫。目前,全县通过实施“以购代捐”激励1.8万建卡贫困户种植红心猕猴桃3.2万亩。

四是“以奖代补”促发展。县上每年设立不少于5000万元的猕猴桃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不少于2亿元统筹打捆项目资金,用于“以奖代补”支持猕猴桃产业发展。对贫困农户建2亩以上猕猴桃园,户均补助6000元;对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补助2万元;对专营店连续五年每年补助1万元宣传广告费;对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管理运作规范的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每年补助工作经费1万元;对首次取得出口基地、国家生态原产地、国家级质量生产安全基地等备案的单位(企业或合作社等)奖励5万元,对复核保持出口基地备案等的单位企业奖励2万元;对出口额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单位(企业或合作社等)奖励5万元;对新建验收合格的5000吨以上气调库奖励5万元,1万吨以上气调库奖励10万元;对参与产业保险的农户,县本级财政补贴75%,果农自交25%,新型主体县本级财政补贴25%,自交75%,由保险公司提供每亩每年2000元的保险。

三 “电商 品牌”新业态促增效

小小猕猴桃成乡村振兴致富果(产业扶贫巡礼之十六)(3)

图为贫困户种出的红心猕猴桃出口产品——有机红收果

一是电商拓展市场。着力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成“京东苍溪特产馆”和100多个乡村电商服务站,快速搭建起苍溪特色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年均销售红心猕猴桃鲜果近1万吨、销售额超3亿元,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80元、890元。

二是推行产品期货交易。目前,苍溪红阳、海沃德线上交易成交量2100多万手,成交金额20多亿元。拓展国际市场,目前,全县出口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猕猴桃15000吨,实现收入5亿元。

三是树品牌增强效益。通过举办苍溪红心猕猴桃国际订货会、采摘节,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知名媒体和网络平台强化品牌宣传,提高苍溪红心猕猴桃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增强品牌影响力和效益。“苍溪红心猕猴桃”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国家出口产品基地认证、绿色食品标识、欧盟认证和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多次获得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是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国家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目前,苍溪红心猕猴桃品牌估值80.99亿元。猕猴桃鲜果产地收购价从2015年每公斤16元上涨到24元,果农每亩产值由2018年的16000元上升到24000元,亩产值增加8000多元。

【贫困户受益案例】

小小猕猴桃成乡村振兴致富果(产业扶贫巡礼之十六)(4)

案例一:

樊明玉,苍溪县歧坪镇樊家山村五组贫困户,2014年因病原因,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小小猕猴桃成乡村振兴致富果(产业扶贫巡礼之十六)(5)

樊明玉在红心猕猴桃园进行疏果作业

2014年底,在该村猕猴桃专合社的引导、帮扶单位的帮助和产业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樊明玉开始种植红心猕猴桃,并按照绿化有机化的技术要求种植4亩生态果园,2017年,猕猴桃园开始初步投产,当年收入3万元。2018年进入大面积挂果,当年收入6万元,2019年进入盛产期,亩收入3万元,4亩有机果收入近12万元。他的有机果售价在30元/公斤以上,高出普通果1倍多。

“只要用心种,猕猴桃树就是我们的摇钱树,种得好,比打工强得多”,谈起发展猕猴桃,樊明玉心里乐开了花。

案例二:

高本远,苍溪县桥溪乡长河村四组贫困户。过去由于缺发展资金、女儿在外读书等情况,于2014年被识别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小小猕猴桃成乡村振兴致富果(产业扶贫巡礼之十六)(6)

高本远在果园里查看套袋果的长势

精准扶贫以来,桥溪乡以产业扶贫为主线,通过帮扶单位提供猕猴桃苗和改土建园补贴,政府给予信贷支持和新植补助,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订单收购等措施,帮助高本远新植猕猴桃12亩,2019年正式投产,仅猕猴桃一项年收入超过8万元,不仅还清了贷款,还为女儿添置了小轿车一辆。今年预计收入12万元,打算果子卖了后改建小洋楼。

高本远已成为桥溪乡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经常无私地向周边群众传授种植技术,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群众推荐他担任了长河村的猕猴桃技术员。谈起发展猕猴桃,老高的兴趣真是越来越“高”了!

小小猕猴桃成乡村振兴致富果(产业扶贫巡礼之十六)(7)

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中国扶贫》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