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广场、企业车间、校园课堂,开设专场……自中堂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莞邑百姓宣讲”活动启动以来,中堂充分挖掘本土特色资源,以多种形式让宣讲走向基层、走进群众。

构建文明实践网络

乡镇宣讲接地气(中堂挖掘本土特色)(1)

据悉,活动开展以来,中堂镇充分发挥近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网络阵地作用,吸纳新闻工作者、道德模范、学校教师、行业人才等加入莞邑百姓宣讲团,着力打造专业化、全覆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队伍。同时,组织莞邑百姓宣讲团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等地,通过分众式宣讲同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互动式宣讲。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展宣讲100多场,惠及党员群众上万人。

乡镇宣讲接地气(中堂挖掘本土特色)(2)

此外,各站点还设置了学习专区,摆放相应的学习教材,供党员群众学习;放置有关宣传展板,成为党员身边的“流动党校”、群众身边的“移动课堂”。除了丰富的线下活动以外,线上学习活动也同样精彩。中堂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开通线上学习菜单,通过“点单 配送”模式,让群众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学习。

“中堂已基本形成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阵地的文明实践网络,并延伸进社区、企业。这些宣讲平台,可以解决小区和企业的党员、群众流动性大、集中学习难的问题。”中堂镇委委员黎锡浩表示。

创新宣讲方式

“从当初的水体黑臭、污染严重,到如今鱼翔浅底、白鹭翩跹、水清岸绿。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全程见证了北海仔河的嬗变,正是要大力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城市品质、生活环境的提升,才可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中堂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来自融媒体中心的主播王宁以自己的亲自经历,从媒体的视角将中堂故事向群众宣讲。

乡镇宣讲接地气(中堂挖掘本土特色)(3)

“我们正在想方设法丰富宣讲方式,比如走入家中庭院,田间地头,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激发党员群众谋振兴、促发展的干劲和热情,为建设美丽乡村持续发力。”王宁的宣讲计划排得满满当当。

此外,将中堂传统文化融入宣讲中也是一大特色。“龙舟鼓,响叮当;冯、霍二氏美名扬。百里独挑能工巧匠,端阳佳节每夺头奖……”宣讲团成员叶煜坤饱含激情的宣讲,让党员群众听得津津有味。

乡镇宣讲接地气(中堂挖掘本土特色)(4)

“同学们,当代中国青少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希望大家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中堂镇“莞邑百姓宣讲”活动走进中堂实验中学,百姓宣讲员、教师张琳结合本土红色故事和自身教学经历,通过问答互动的形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针对不同的对象,中堂通过分众式宣讲、专场宣讲让不同对象听得进、记得牢,精准有实效,同时,在宣讲中还通过海报展览、互动问答等形式,有效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乡镇宣讲接地气(中堂挖掘本土特色)(5)

接下来,中堂镇将充分发挥各类宣讲阵地和各类媒体平台作用,灵活使用基层的活动场所,不断推动“莞邑百姓宣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从而凝聚起中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撰文】夏颖燕 张仕婷

【作者】 夏颖燕;张仕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