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说的复杂句,是比较常见的句式。虽然王力先生细分的句式很多,但是基本可以看作合并版后有两组主谓的2-3结构。

即主谓 主谓或者主谓 主谓宾。

一、主谓 主谓

1、N-F-NN-F(V)

国-破-山河-在,N-F-NN-V,城-春-草木-深,N-F-NN-F。山河、草木,都是并列关系,所以是NN。

第一个主语是一个字,第二个主语是两个字。

简化为2-3结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卯重五诗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2-3结构两组主谓的复杂句)(1)

又如:N-F-nN-F。与上个句式一样, 第三个字是第四个字的修饰语,所以是nN。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 (唐)《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又如:N-V-NN-C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与上一个句式其实一样,只是最后一字用的颜色词:白,青。

用2-3结构表示: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

王维 (唐)《送邢桂州》: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2、N-F-N-dV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两个主语都是一个字。

前后两个主谓,第二个谓语由副词和动词组成。简化为2-3结构: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

出自杜甫 (唐)《野望》: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乙卯重五诗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2-3结构两组主谓的复杂句)(2)

二、主谓 主谓宾

1、N-F-N-V-N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简化为2-3结构: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主语 谓语 主语 谓语 宾语

常建 (唐)《泊舟盱眙》: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2、N-V-N-V-N

这个句式和上一个一样,只是第二字改为动词。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2-3结构为: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主谓-主渭宾

杜甫 (唐)《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两个主语,都是一个字。

乙卯重五诗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2-3结构两组主谓的复杂句)(3)

三、两种主谓之间的关系

上面说的两种句式:主谓 主谓或者主谓 主谓宾。都可以看作2-3的结构,2和3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1、转折

国破-山河在,国都虽然沦陷,但是山河依旧。

城春-草木深。城春,本应该是春光明媚,令人心情愉悦的景色,但是“草木深”,却是荒芜之状。也是一种转折。

2、因果

看到这种句式,我最先想到的是孟浩然的这首绝句《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主谓 主谓宾。前面一个主谓,与后面的主谓宾,有因果关系。

山昏-塞日斜,因为塞日西落,所以山色昏暗,后者是因。

前面举例的诗句,也有些是因果关系,例如: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炉子还没有灭,所以火还是通红。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太阳西沉,显得江湖之水发白,潮水升起(倒映天空),天地似乎更加清明。

3、背景与主景

杜甫《暂如临邑至㟙(音宅)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野亭逼湖水,歇马高林间。

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

暂游阻词伯,却望怀青关。

霭霭生云雾,唯应促驾还。

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 风奔浪是背景,映衬鼍吼,日映山是鱼跳的背景。

乙卯重五诗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2-3结构两组主谓的复杂句)(4)

结束语

这种两个主谓的五言句,前面的2个字,如果与后面的3个字没有关系,就不算是好句。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古人的诗句。无论是因果,或转折,或映衬,总会有逻辑关系。

诗句中的谓语,往往是一句之眼,复杂句有两只眼,两只眼联合,诗句才灵动。

@老街味道

五言近体诗中,前3字为主谓结构的复杂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