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几个年轻同事,对象都在体制内”,聊到同事的婚姻状况,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小胡说,“现在基本上体制内和体制外不通婚了”。

1)

如果把时间往前调二十年,我们能看到不少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象不是体制内工作人员。而今,越来越多的体制内年轻人,找对象时都有一个前置条件:对方是有编制的正式员工。

找个有编制的对象有多难(体制内与体制外不通婚)(1)

部分地区会专门组织体制内单身年轻人联谊会,帮助大家寻觅结婚对象。比如某区总工会组织的全区单身青年交友联谊活动,明确参加人员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以及国有企业正式员工等。

有些体制内年轻人,找对象的时候没有非得找体制内人员的想法,但他们的父母不行,一定要他们找体制内工作人员。在他们的父母看来,没有编制的工作都不叫工作,那些在工厂打工或在民营企业上班的人,都是“无业游民”。如果他们的孩子与这些“无业游民”组建家庭,他们会觉得特别丢面子。

父母的态度,以及整个社会的形势,让越来越多的体制内人员把结婚对象限定在体制内。于是,公务员与教师组建家庭;教师与国企员工组建家庭;国企员工与医生组建家庭……

找个有编制的对象有多难(体制内与体制外不通婚)(2)

2)

当体制内与体制外不通婚,有编制的人与有编制的人组建家庭在一起生活,体制内工作人员会渐渐形成自己的小圈子,他们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不愿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社会的阶层会越来越固化。而这种用编制筑起的“围墙”,会越来越牢固。

那么,为什么体制内员工一定要找一个有编制的对象呢?很多人给出的解释是:双职工家庭,地位较高,日子也能过得更好。这方面的原因肯定有,但肯定也不全是这些原因。

首先,同区域年龄相当的体制内年轻人,更容易产生共同话题,双方组建家庭,和谐度会更高

通过考试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年轻人,都有一定的文化层次,双方本来就有不少共同话题。如果他们组建家庭,同事、朋友,大多都在体制内,大家的工作、生活有很多共通之处,相同的话题会更多。

找个有编制的对象有多难(体制内与体制外不通婚)(3)

夫妻之间,若没有共同话题,再好的感情也会被冲淡。很多夫妻,就是因为层次差距大、无法在交流中产生共鸣,觉得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而分开的。相比之下,双方都在体制内工作,聊的东西讲的话题,大家都有一定的兴趣,家庭和谐度会更高,分开的可能性会更小。

其次,编制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可以让家庭关系更为稳固

体制内员工是受组织部门管理的在编工作人员,很多事情会受到限制。比如有一定层级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能随便出国出境等。

组织很在乎员工的生活作风,生活作风不好的员工,不仅很难得到组织的重用,还有可能被处分。有些家庭夫妻关系不是很好,双方看不顺眼,如果没有编制的约束早就离婚了,或者早就“外面有人了”,恰恰是因为有了编制的约束,有了组织的监督,夫妻双方都有所顾虑,不敢胡来。

找个有编制的对象有多难(体制内与体制外不通婚)(4)

可能有人会说,用这种方式稳定家庭关系,双方都不会幸福。其实不然,婚姻到了一定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个双方相互厌倦的阶段,只要熬过来这个阶段,关系就会更深一步。倘若没有编制的约束,很多人会在相互厌倦的阶段离婚,可是这些人过几年又会后悔当初离婚的决定。

3)

体制内员工找对象,要求对方也是在编人员,这属于个人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不过,随着编制内年轻男女员工性别比例越来越不均衡,想在体制内找对象,似乎越来越难了。

这种情况在县城更为严重。有些县城,大批体制内单身女青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部分在编女性工作人员年龄超过了30岁,仍然单身。县城的编制内年轻人,男性不多,在编女青年又接受不了社会上的“无编青年”,所以就单身了。

找个有编制的对象有多难(体制内与体制外不通婚)(5)

大家对体制内编制的看重,反映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存在“身份思维”。不少人在找对象的过程中,脑子里想的依旧是“门当户对”,这肯定是不对的。如果任由这种风气蔓延,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就会存在很大的阻力,阶层之间的割裂也会加剧,到时候整个社会都会受到伤害。

今日话题:如果你是单身公务员,你找对象的时候更倾向哪个职业?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