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食刻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要以品质品相放大舌尖上的)(1)

简单的茶点煮食之间,不仅透露着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放大其真实的内心世界,更照鉴着整座城市、整个社会的品格与风尚。

春季鲥鱼、刀鱼,夏季枇杷、西瓜,秋季河蟹,冬季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面和全家福……这座城市里,有关于生活的哲学和品质,就是在四季风物的更替中缓缓递进、放大。

特别是这种讲究,更多地体现在对食材、对自然规律的尊崇,对饮食过程的节制、自律和仪式感,以及对饮食品质的追求。也因此,在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当下,人们也持守着这样一种追求,倡导消费不浪费,做精舌尖上的品相与品质,从而引领一场舌尖上的“新食尚”。

俗话说“要想身体健,常带三分饥与寒”。上海作为中国人均期望寿命最高的城市之一,这与人们的饮食口味与结构不无关系。

人们的饮食口味从“浓油赤酱”已转变为更青睐少油、少糖和少盐;每一餐配搭合理,以量少来保证饮食多样化;各类糕点小吃制作精细,食材用量适合食量。

这种细巧精致是上海长期以来海纳百川逐渐形成的饮食文化的惯常。少有人知,上海菜馆曾在国内率先首创“和菜”,把冷盆、热炒、主菜和汤配套供顾客点用。

再看看寻常百姓家。上海阿姨出门买早点是要穿着齐整、把隔夜烫卷的头发打理好再出门的;传统早饭会以隔夜吃剩的米饭加水煮成

“饭泡粥”,而下粥的酱菜、乳腐等也是讲究品牌选购的;而上海人一向不善豪饮,即便是家庭聚会也通常浅尝辄止,且多喜软性酒饮。

当下,年轻一代更是发扬了这样一种饮食理念与方式。在上海,格调精致的下午茶和各种异国料理很受年轻人喜爱。他们常常约上三五好友,打扮精致,从容用餐,吃的是食物,传递分享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厉行节俭的当下,越来越多餐饮商家放大了这样的品质与精致,推出小份菜、半份菜,引导人们吃得丰富、吃得刚刚好;而消费者也习惯了按需点菜,吃不完则打包带走,尊重饮食不浪费,做真正意义上的“美食家”“生活家”。

以节制自律和品质品相放大舌尖上的“新食尚”,传递珍惜珍重的生活理念,以一箪食、一瓢饮向生活探寻诗意,这正是饮食赋予我们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作者:顾一琼编辑:范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