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七个基本小常识(你可能不知道的咖啡冷知识)(1)

欧洲人,最初很排斥这种“魔鬼饮料”

  咖啡在端到桌上成为一杯饮品之前,它是一棵植物(herbe)。若要追溯咖啡的起源,其实目前没有非常准确的数据证明咖啡的起源时间和地区。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考证,初步判定是公元前8000年的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称咖啡为kaffa,kaffa也被看作是咖啡发音的来源。不过,发现咖啡可以饮用的,不是埃塞俄比亚人,而是阿拉伯人。他们的饮用方式,和现在大不同,他们像喝茶一样,把咖啡叶拿来煎泡。这味道,现代人很难去想象。

  自从开始煎泡,咖啡就在阿拉伯地区扎根发展,也门的摩卡港在15世纪末成为咖啡贸易据点的港口小城。到这时为止,咖啡这种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的植物,与欧洲大陆是注定无缘。不过,当摩卡周边产出的咖啡被带到地中海沿岸,便逐渐向欧洲大陆推广。这“多亏”以海盗发家的东印度公司。17世纪中后期,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香料贸易市场过于饱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看香料贸易快走到头了,故而赶紧让自己“产业”转型,推行咖啡的殖民种植制度。

  咖啡就这样被荷兰人带到了欧洲。他们还带了一棵咖啡树种,种植在阿姆斯特丹植物园的温暖玻璃房内,供植物学家研究。为了让欧洲人民能够接受咖啡,植物学家在谈论咖啡功效的时候,如今看来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在解读咖啡为什么会让人更有精神更振奋时,他们提到咖啡可以使盐分溶解和混合在血液中。如此一来,咖啡便在血液里发酵,这样就可以促进消化,甚至治疗偏头痛。

  不过,这种“硬核”说法,换来的却是欧洲人的排斥。该解释不仅没让咖啡在普通市民阶层推广开来,还引起了欧洲贵族名流的一阵恐慌。当时法国的著名书信作家塞维涅夫人就提出各种质疑,她在给女儿的信中谈到咖啡时充满了鄙夷:“咖啡一点也不优雅,那些骑士喝了咖啡,全身都会发热,血液都在移动,我可不接受这种野兽一样的行为。”的确,当时大部分的咖啡都是土耳其咖啡。这种咖啡既不加糖也不加奶,又浓又烫,毫无“优雅”可言。或许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身边那些平时不怎么喝咖啡的人,猛然喝下一杯又浓又烫的黑咖啡,也许就会心跳加速,头晕目眩。这样一来,的确劝退了部分想尝试咖啡的欧洲人,他们只好把自己好奇的小嘴巴又缩了回去。

  欧洲人喝不惯这种咖啡,像塞维涅夫人这种上层社会名流瞧不上眼,甚至当时的很多宗教人士认为咖啡是异教徒的“魔鬼饮料”。一时间,咖啡进入欧洲大陆的初次尝试受到各方阻碍。

方法总比困难多,面对欧洲民众的各种怀疑不确定,皇家药学院想方设法消除人们的疑虑。其中既有饮用方式的改革,也有饮用咖啡器具的变革。在此过程中,包括牛奶、糖和鸡蛋,都被加入咖啡,以期改变欧洲人对于这种“魔鬼饮料”的态度。#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