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直觉:山影的新剧【都挺好】可能会火,女主角苏明玉是个樊胜美式的人物,但是比樊胜美更惨,也更勇敢。

五岁小孩说我是一个失望的妈妈(那个被妈妈当垃圾的女孩)(1)

故事以母亲的死讯作为开场,在美国十年的长子苏明哲回国奔丧,三妹明玉到机场接机。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明哲怕妹妹悲伤,想要掩饰自己的情绪,伸出双臂拥抱妹妹,谁知苏明玉旁若无人地掏出手机跟助理聊起了公事,哥哥的双臂就那么凝固在了尴尬的空气里。

只那一刹,心就凉了。

大哥埋怨她的冷漠,丧礼她样样安排的都妥当,可惜完全像在给一个不相干的陌生人走过场。

明玉不解释,她只是隔着十年的时光长河,和曾经的那个自己对视。

五岁小孩说我是一个失望的妈妈(那个被妈妈当垃圾的女孩)(2)

回忆一幕幕,揭出的都是伤口。

兄妹三人,大哥成绩好,是家里的骄傲,二哥嘴甜,哄得母亲最开心,独独对待明玉像是在处理赔钱货,母亲的嫌弃就那么明晃晃地写在脸上,甚至懒得去稍加掩饰。

给两个哥哥吃的是火腿加泡饭,给她就是一顿泡饭,哥哥们喝的是果汁牛奶,她只配喝白开水。为了支持大哥赴美留学,母亲甚至不跟她打声招呼就卖掉了她的那间房。

五岁小孩说我是一个失望的妈妈(那个被妈妈当垃圾的女孩)(3)

二哥成绩差,母亲忙里忙外地给他花钱上大学,花钱找工作。明玉成绩明明可以冲刺清华,母亲却逼她去上免费的师范。

五岁小孩说我是一个失望的妈妈(那个被妈妈当垃圾的女孩)(4)

这已经不是不爱孩子的问题,而是恨,就像【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对女儿长安。你很难想象,什么人会恨自己的孩子恨到这种程度。

然而明玉和这个家的决裂,并不只是因为母亲,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对她投过石头,他们各有各的凉薄。

父亲在母亲的淫威下活了大半辈子,永远唯唯诺诺,毫无担当,不敢有半点自己的主张,是从不作为的那一个。

他不是偏心,而是懦弱。可是懦弱比偏心更让女儿心寒。

明玉挨打的时候他就往厕所跑,挨骂的时候他就假装看报纸,像个鸵鸟一样把自己藏起来。就连老二和老三在母亲丧礼上大吵,他也可以做到充耳不闻,好像在看别人的家事。

如果说母亲是恶,父亲就是麻木不仁,麻木不仁是恶最大的帮凶。

二哥是最像母亲的那一个,最得宠,也最骄纵。明玉得不到母亲的爱,他就跟着欺负自己的妹妹。

两个人深深仇视着对方,他们剑拔弩张的关系总让我想起BTV的调解节目【谁在说】,很难想象那些在节目里势同水火的仇人曾经是血浓于水的亲人。

五岁小孩说我是一个失望的妈妈(那个被妈妈当垃圾的女孩)(5)

大哥算相对善良孝顺的那一个,也是明玉儿时的偶像。但是他对明玉又怎样呢?他最多只是没有像二哥一样欺负她、仇视她,却也是优越感十足,从没把她当做要疼爱和保护的妹妹。

他欣然拿着卖掉妹妹房子的钱出了国,十年没有回来,一回来就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谴责弟弟妹妹没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生动演绎了什么叫云孝顺。

在母亲的强权笼罩之下,除了不被待见不独立便无法生存的明玉,每个人都活成了巨婴。

母亲要是再活几集,一定会有人气的想砸电视机。

父亲被母亲压抑了大半辈子,他的骨子里埋着一份恨。妻子死后,身上的巨石没有了,他开始病态地折磨起自己的孩子,自私、任性,无所不用其极地去博得子女的关注,活像一个老混蛋。

不过受畸形家庭影响最大的人,还是那个努力想和这个家撇清关系的明玉。

三兄妹之中,明玉的事业最成功,可是她丝毫不快乐,在自己亲手赚下的豪宅里,她整夜整夜失眠。

五岁小孩说我是一个失望的妈妈(那个被妈妈当垃圾的女孩)(6)

与亲人的十年隔绝,也还是斩不断那根亲情线。她始终还是没能离开原生家庭的亲情羁绊,千万根藤蔓在纠缠撕扯。

所以她一面恨透了妈妈,一面还是出钱办后事,一个人跑到坟头献花,轻轻为她拂去杂物。

她陷入对自己深深的怀疑,和母亲一别阴阳永隔,她不知道这样的决裂对不对。

最戳心的场景是她和二哥吵完架一个人回到车里,拼命扯下臂上的黑纱,脑海中反复回荡着二哥的话,强忍着眼泪,把头压在方向盘上,触动了喇叭,她于是把所有的无助和愤怒都发泄在了方向盘上。

二哥说:反正你也没有资格参加妈的葬礼。

不曾被爱的人,连怀念都没有资格。

她坚定地想摆脱这个家,却又在内心深处渴望与他们的情感联结。她厌恶父亲的自私,却还是叮嘱他把钱藏好,带他去商场挑最贵的衣服,叫朋友给他送饭。

五岁小孩说我是一个失望的妈妈(那个被妈妈当垃圾的女孩)(7)

看起来越硬的人,越容易心软,他们的心太苦了,一点糖就填满。

明玉会原谅妈妈吗?会的,一定会。随便一个稍微能站得住脚的理由,她就愿意去相信,因为她骨子里渴望被爱。

我认识好几个苏明玉式的女孩,生活在没有爱的家庭里,靠着自己的努力拼出了一片天地,却仍是甩不脱自己的原生家庭。

她们的内心纠结矛盾,恨透了父母的极度偏心,却又留恋他们给过的哪怕一丝丝温情。

朋友圈今天发了对父母的血泪控诉,明天又是幸福的“母后今天来给我做了饭”。

她们曾把父母的微信拉黑过一万次,又拉回来一万零一次。

她们沿着生活的来路,披荆斩棘地翻寻,想找到那么一点点被爱过的痕迹,这样就可以自欺欺人地放大再放大,去维持和父母那点微薄的亲情。

虽然她们清楚地知道,维系那点亲情的代价,就是无止境地被吸血。

作为影视剧,最终还是要上演一家人和解亲爱的戏码。可是真实的人生中,这爱曾经没有过,今后也永不会发生,不过是势力的此消彼长,你变成了施予的一方,开始被需要。

于是有些越是不被爱的孩子,越要在长大后对父母死心塌地的好,甚至愚孝。

他们曾经像垃圾一样被丢弃在这个家的角落,如今只是卑微地想要证明自己,得到那么一点肯定:你当初不爱我,是错的,我才是那个该被你当做宝贝疼爱的孩子啊。

五岁小孩说我是一个失望的妈妈(那个被妈妈当垃圾的女孩)(8)

曾经看过一段非常戳心的话:

原生家庭带给我最大的影响,是我总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好。不是物质上的好,是人。稍微一点的善意,就会让自己手足无措。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们身上的那种强大的自信和安全感,是我这一辈子都模仿不来的。

你向着阳光拼命跑,可是一回头,那阴影永远都在。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与这阴影共生。

越挣扎,越痛苦。越想证明那一点爱,最后便都是徒劳。

明玉曾经撕心裂肺地质问母亲:你不想养我,为什么还要生我?

五岁小孩说我是一个失望的妈妈(那个被妈妈当垃圾的女孩)(9)

五岁小孩说我是一个失望的妈妈(那个被妈妈当垃圾的女孩)(10)

她毕生都在等待一个理由。

不如承认吧,这世界就是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是出于种种理由,要把这孩子勉强地带到这世界来。

人活一世,投胎不过是各凭运气。

可他们不爱你,不是因为你不值得爱。

承认了这一点,从此只是去履行法律意义上的义务与责任,也许你会轻松得多。

让DNA的去归DNA,情感的去归情感。

把爱恨花在与原生家庭的纠缠之上,不值得。

哪有什么原谅不原谅,不过就是一句算了。让自己的眼睛永远看向那光明。

五岁小孩说我是一个失望的妈妈(那个被妈妈当垃圾的女孩)(11)

余生爱自己,爱生命里那些值得爱的人,不让自己的子女重蹈覆辙,这便是出走最大的意义。

既然一回头都是痛苦,那么便不要回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