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心跳时快时慢或停止(每分钟几百次心跳)(1)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每年的6月6日为“中国房颤日”,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病中心马长生教授介绍,房颤最大的特点是“乱”,即心跳节奏乱了,房颤患者的心跳往往能达到350-600次/分钟,当心跳出现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时就是房颤,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

房颤的危害在于会增加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风险,马长生表示,房颤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因为部分患者在房颤发作时心跳无明显增快,毫无觉察,平时应注重心脏健康和常规检查,从而预防和减少房颤的发生。

心跳每分钟350-600次 发作无规律

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病中心马长生教授告诉记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的心跳往往会达到350-600次/分钟,当心跳出现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时就是房颤,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出现极不协调的乱颤,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通俗讲就是心跳节奏乱了,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马长生介绍,房颤最大的特点就是“乱”,即发作没有固定的诱因和规律,就像“失控”了一样。“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一个房子,心脏壁上则布满房子里的电路,房颤是最常见的心房电路紊乱现象”,马长生表示,我国绝大多数房颤发生于有心脏病的患者,如风心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等。

另外,房颤的表现和感觉也因患者本人的体质而定,有的房颤患者会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等症状,有的患者则心跳无明显增快,毫无觉察,因此,马长生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注重心脏健康和常规检查,从而预防和减少房颤的发生。

“有很多房颤患者由于走错门诊而误诊,造成病情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马长生提醒,要增强正确和基本的“防”颤认知,疑似房颤的患者应去正规医院的心律失常门诊或者房颤门诊及时就诊。

越早治疗,治愈几率越大

目前,全球房颤患者为3350万,到2060年将再增加1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每年用于治疗房颤的花费达300亿元,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马长生介绍,房颤疾病具有发病人数多、治疗费用大、并发症危害大、社会认知度低的特点,以并发症为例,房颤会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其他严重后果,房颤会使卒中风险增加4倍,心衰则增加2倍,尤其是对于部分没有明显症状的房颤患者,更易延误治疗,增加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的发生,甚至增加死亡风险。

房颤治疗越早,治愈的几率越大。马长生告诉记者,在药物治疗之外,导管射频消融为大部分房颤患者提供了一种可治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治疗选择,且一次治疗成功率在2/3以上。“当然具体情况还需视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我们特别强调房颤是可以预防的慢性病,”马长生表示,预防房颤,需要注重三点,首先是心血管疾病(CVD)管理,即心衰和心梗的规范治疗,另外应注重危险因素控制,包括降低BMI、降低血压、血糖,控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最后应注意健康促进,做到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和适量的体力活动,并维持精神健康。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编辑 王鹿 校对 郭利 图片来源 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