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学校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有相声小品,也有红歌比赛,每个班也借节假日之名搞起了小型晚会,这些活动丰富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胆识,还为全校汇演储备了人才。当时大多数老师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他们偶尔也会客串上台表演一两个节目,碰到节假日,同学们还会在明信片背面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老师,那种感情虽然简朴但是真挚。

高中文艺活动(那时高中的文艺活动)(1)

那时候班主任陈老师刚从大学毕业,年轻人想法多激情尚存,那年元旦,在班主任陈老师的推动下,四班决定自己组织一期文艺晚会,消息发下去一个星期了,犹如石沉大海一点水花都没有。班主任陈老师一看这种状况可不行,左思右想以后还是决定采取屡试不爽的摊派方式,一个小型晚会至少也要七八个节目吧。为了不至于活动流产,班主任陈老师开始点兵点将,平常成绩好的,说话条理清晰的同学自然不能“幸免”。有的人感觉奇怪,怎么又是成绩好的?没错,这就是所谓的“一白遮百丑”,在那个分数决定命运的年代,成绩好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不管水平如何至少他不会把事情办砸。所以说“人丑多读书”、“人穷多读书”不是没有道理的。经过认真衡量,几位形象好气质佳成绩不错的同学进入了班主任视野。“耗子”和另一位刘姓同学被确定演小品,另一对女同学小徐和小李表演舞蹈,还有霹雳舞,男女声独唱等,班长和周同学也奉献了一个节目。晚会当天,大家把课桌围成一长方形的圈,只留一个口供表演者进出,每个课桌上都摆满瓜子糖果花生,大家一边吃零食一边看节目,特别的小品吃面条诙谐幽默,掌声不断笑声连连,接下来的霹雳舞更是将晚会气氛进一步推向高潮,热闹的气氛引来了隔壁班级的同学过来围观,大家热情的招呼外来客人,凳子不够坐了,两个人就共坐一张凳子,一人半个屁股悬空,也看得津津有味。有些外班的同学看着看着觉得不过瘾,于是临时上阵表演节目,也是像模像样有板有眼。

高中文艺活动(那时高中的文艺活动)(2)

1993年,为庆祝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学校举行了大型红歌比赛,每个班组成一支队伍参赛,记得四班当时参赛的歌曲是《天上太阳红彤彤》,那时候音乐老师最忙了,试想一下,一群平时满口乡下话的孩子一下子被要求憋一口普通话,不是普通的说话而是唱歌,这难度不亚于教幼儿园小朋友小数除法。那时候,同学们普遍“n”“l”不分,前鼻音后鼻音搞不清楚,合唱几遍以后,濒临崩溃的音乐老师干脆从基础抓起,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发音,一句话一句话听音准,直到所有人掌握了所有的发音,再一句一句合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全力配合下,四班的同学在歌咏比赛上也表现的可圈可点。

高中文艺活动(那时高中的文艺活动)(3)

从那以后,学校掀起了一股普通话热潮,就连语文老师也没有想到这个意外收获,开玩笑说干掉你的不一定是同行,也有可能是懂音乐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当年少年也两鬓染霜,当再回头看看来时的路,犹如弹指一挥间,我们还未定格那些美好,一切都走已走得太远太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