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潜规则》这本书的一篇书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官场到底是怎样运作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官场到底是怎样运作的(潜规则的由来)

官场到底是怎样运作的

这是关于《潜规则》这本书的一篇书评。

“潜规则”这个词,我们平常都用惯了,各行各业的潜规则,官场潜规则,明星潜规则,职场潜规则,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不可言传,只可意会,都知道这个词,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的来历。

这个词来源于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潜规则》,在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讲述的就是中国官场上的各种案例,作者吴思,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

这就是“潜规则”这个词的来历,虽然现在已经被放到各个场合上用,但是吴思是在官场上分析出来的,其写作念头也是由于看到官场的事情而产生的,就像这本书的副标题一样,确实把中国官场的真实规则给写出来了。

《潜规则》

《潜规则》分别描写的是封建时代在官吏与百姓间的关系,官吏与上级领导的关系,官员之间的关系,整个帝国之间的关系等,在这些关系之间,“淘汰清官”是最出名的一个例子。

这个例子主要举的是海瑞虽然做了清官,但是明朝俸禄太低,所以他的经济情况太差,只能勉强生活,这是做清官的代价,而如果想要改善经济情况,就只能增加收入,比如各种灰色收入,那这样就不能做清官。

文中翻译了张居正的话,说人们害怕那些吏,一定要贿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

这个吏,是下层的小官,吏有这个能力, 正常大官更有这个能力,这些话,现在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合法的祸害别人的能力,是官吏们的看家本领,人们为了不受伤害而行贿,这就是潜规则的一种。

《官场现形记》

所以既然当清官这么难,而且当贪官那么容易,几乎99%的人都选择了当贪官,在这些中,其中有一个部分是想当清官的,但是最后没有抵挡住诱惑,去做了贪官。

一样的道理,小官为了避免被上级伤害,外官为了被京官伤害,都会有这种行贿行为,这也是潜规则的一种

那这种规则如何运行呢?很简单,如果别人都去行贿了,你没有去,下次就让你受到伤害,让你坐牢,让你免职,别人不坐牢,别人升官,经过这样的对比后,会更加强化这种潜规则。

如此便形成官官相互,在法治的规则下,形成了另外一种潜规则,而且甚至比法治还要有用。

吴思在书中举例,举的明清两朝的例子比较多,但这种情况,是整个封建时代的缩写,都有的,并不是明清两朝有,只是这两朝距离时间比较近,记录更清楚一些,尤其是清末的官场讽刺小说,比如《官场现形记》,对这些表现的非常明显。

张居正

而张居正说的话那么一针见血,因为张居正是明朝一代首辅,专门针对官员考核,推行了“考成法”,他对明朝官员的各种潜规则是一清二楚,当然,他本人也是这种潜规则的既得利益者。

我觉得放到现在呢,懂得潜规则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叫会来事的人,都是情商比较高的人。我们现在一边憎恨潜规则,一边又希望能有潜规则,前者是它耽误了自己的利益,后者是因为它已经帮自己得到了利益,希望能借它继续维护

潜规则的出发点,还是来源于人心和人性,能够熟知这两点,才能更好的明白和理解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