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在说的元旦是西历的一月一号,而农历的大年,被称作“春节”,其实在古时候,春节才是元旦,可能很多朋友并不知道,“春节”是现在的叫法,不过百年,而在古代,春节一直叫“元旦”、“元日”
年的来历关于年的传说非常非常多,其中有一种传播最为广泛,年是一种动物,而且是一种带来厄运的动物,凶神恶煞,“年”一来,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
既然“年”这么可怕,那就要赶跑他,怎么赶跑他呢?所有的动物都害怕响声,于是烟花爆竹出现了,百姓借着响声吓跑了年,获得了和平,可现在很多地方不让放鞭炮,那怎么赶跑年呢?可能用大喇叭喊最适合了吧。
无论是什么朝代,无论什么地方,春节都叫“过年”,也就是大年,准确来说,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都叫“大年”。
关于小年的说法则不一定,有的地方腊月二十三叫小年,也有二十四叫小年的,北方很多地方,元宵节叫小年。
一元之始在古代,春节的叫法很多,普遍称为“元旦”,元旦的意思就是一元之始,现在咱们说的“农历”,实际上是夏历,也就是夏朝的历法。
夏朝确定历法,新年的开始,定在一月初一,但是到商朝、周朝、到秦朝,历法都不一样,每年的新年开始时间也都不一样,到了汉武帝时代,从新确定了夏历为正统,每年的第一天为正月初一,从这以后,各朝各代,都以夏历为正统历法。
到1970年,将“夏历”改名为“农历”,也称为“阴历”,与之相对应的,西历叫做“阳历”。
改名字春节一词,出现在民国时期,1912年,民国建立,在历法问题上,基本上确定“行夏历,所以顺农时;行西历,所以便统计”。
次年,西历的一月一号,叫做“元旦”,而将夏历岁首的“元旦”、“元日”,改为“春节”,(因为处在立春前后)。
建国后,沿用民国时期的叫法。
年味没了记得小时候过春节,是非常非常热闹的,过了腊八就是年嘛。真正有年味,是过了20,基本上也都放假了,天天在家玩炮仗,用两个泥疙瘩加一点火药,听得就是那个响声,再后来有了哧花,配上插炮,有一次还把炮仗扔瓶子里,炸的满天飞,还好当时没有人在。
现在看看孩子们,对春节好像不是很期待了,平时什么吃的、喝的都有,也不必等春节才能买,身边不少孩子,放了假也都天天抱着手机玩,基本上不出去,何来的年味呢?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一群孩子疯玩,贴对子,拜年,顺便说一下,小编的家乡是真的磕头,不是简单的串门子。
这里小编再唠叨一句,过年贴福字,一定不要反过来贴,很多人会说这叫“福到了”,其实不然,福字的含义就是有衣服穿、有房子、有人、有田,人在田上面,反过来呢?人在田下面了,那成什么了。
吃不够的饺子小编是农村的,最喜欢吃的就是水饺,无论是春节还是小年,亦或是中秋节,吃的都是水饺,猪肉配上萝卜,滋味远高于芹菜、白菜,柴火大锅一煮,年就来了。
要不要改回来之前在网上看很多朋友建议,把春节再改回“元旦”,而西历的一月一,另外取名。小编窃以为完全没必要,但是古时候的叫法,得知道,不然看电视,聊天的时候,会很尴尬。
好了,朋友们,今天就到这里吧,也希望朋友们知道:
1,农历在之前叫“夏历”
2,古时候春节叫“元旦”、“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