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带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白山黑水之间勇敢作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杨靖宇牺牲在抗日战争期间 抗日英雄杨靖宇牺牲后被日寇铡下头颅(1)

杨靖宇

1939年秋冬季,组织东南满反日伪军“讨伐”作战,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吉林省濛江县(今靖宇县)一带。1940年2月,由于亲信程斌投敌背叛,杨靖宇遭遇日寇包围,并且密林深处的多个秘密补给站都被捣毁,他落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但他依然坚持战斗,最后身边只剩下6名战士。他经过思考,决定再次分散突围。他只身带领两名战士在密林雪地中艰难跋涉。由于实在饥饿,他派两名战士下山寻找粮食。两人下山途中被敌人发现,经过战斗不幸壮烈牺牲。敌人在两人身上发现杨靖宇的印章,判定杨靖宇就在附近,于是调集重兵封锁濛江县所有的交通要道。

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是孤身一人了,他在山上遇到了两位打柴的人。就是这两个打柴人在下山途中遇到日本特务,将遇到杨靖宇的情况告诉了敌人。最终敌人调集重兵包围搜索,发现杨靖宇的踪迹后立即开枪,杨靖宇双手持枪英勇还击,不幸中弹牺牲。

杨靖宇牺牲在抗日战争期间 抗日英雄杨靖宇牺牲后被日寇铡下头颅(2)

杨靖宇中弹牺牲

英雄牺牲后,残暴的日寇将他的尸体拉回县城,找来汉奸叛徒辨认,确认是杨靖宇无疑。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让汉奸抬来大铡刀,将杨靖宇的头颅铡下,尸身后来埋在英雄的牺牲地保安村西侧。岸谷隆一郎抽出指挥刀亲自剖开了杨靖宇的腹部,探查杨靖宇究竟吃的什么东西,使他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还能如此英勇善战。结果发现胃里面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草根和棉絮,有的棉花明显是刚吃进去的,一团一团的还没变样。连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杨靖宇牺牲在抗日战争期间 抗日英雄杨靖宇牺牲后被日寇铡下头颅(3)

杨靖宇烈士的遗体

随后日寇将杨靖宇的头颅装入木箱,送到伪通化省,在所属各县城“游街示众”三天之后,日寇将杨靖宇的头颅解往伪满洲国首都新京(今吉林长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邀功请赏。

在新京,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将杨靖宇的头颅用福尔马林药水浸泡在瓶子里,存放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医务科。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长春由伪满州国残余势力暂时管理。1946年,我军经4天激战,占领长春,可是经多方查找始终没找到杨靖宇将军的头颅,此后不得不撤出长春,长春后来由国民党军队占领。英雄的头颅一时便下落不明了。

2年之后的1948年,东北解放军围困长春,战斗即将进入最终阶段。这两年来,我党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杨静宇将军的头颅。直到9月份的一天,时任松江省主席冯仲云接到了一封信,是哈尔滨道外普罗医院一位名叫李湛章的大学毕业生寄来的。信中写道,李湛章在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医学院上课时,在解剖室内曾看见过两颗用玻璃罐子装着的人头标本,其中年长一些的很有可能是杨靖宇将军。

原来,当年国民党占领长春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医务科被长春医学院接管,所有医疗设备都被拉到了长春医学院,其中就包括两颗泡在玻璃罐子里的人头。当时在长春医学院内驻守的是国民党骑兵第二旅,国民党特务知道这两颗头颅对我党来说有着重大意义,所以驻守在第二旅的特务头子项乃光除了在旅部布置了层层哨卡之外,还派了一支巡逻队反复巡逻。

看过信后,冯仲云十分重视,不敢怠慢,立即向党组织做了汇报。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东北局立即指示长春的地下党员,查清杨将军头颅的下落。

经过多方打探,地下党员刘亚光确认头颅就在长春医学院。当时骑兵旅的卫生队就驻扎在长春医学院附近,如果能打入卫生队,就能找机会接近头颅。经地下党员李广德汇报后,上级同意了这一方案。刘亚光曾是长春亚光医院的大夫,他利用身份便利,不断地接近卫生队长套近乎。在跟他混熟了以后,说明了想进入卫生队混口饭吃的想法,居然得到了队长的同意。最后,经过队长的介绍,加入卫生队成了一名军医。

刘亚光通过给骑兵旅官兵巡诊的机会,多次打探头颅的下落。最终被他发现,医疗器械室里有两个大玻璃罐子,里面的药水里各泡着一个人头。上边都有标签,一个写着“三江好”,另一个字迹模糊,好像是“杨靖宇”。刘亚光异常兴奋,但他没有马上拿走头颅,以防打草惊蛇。而是回到卫生队,想办法把情报传递给上级。

为了顺利把头颅运出来,地下党员们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地下党员领导人张正平有一个表妹夫叫经恩浦,他曾是长春普济医院的大夫,他与骑兵二旅的警卫连张连长拜过把兄弟,不过,负责警卫旅部的却是另一个连队,这该怎么办呢?

很快,大家就想出了一个主意。一天,经恩浦找张连长喝酒,喝到酒酣时,经恩浦借着酒意问张连长:“国民党已经快不行了,将来共军一进城,你们就要解甲还乡了,还不趁现在多弄点钱,给自己留着以后花。”

张连长一听,立马来了精神,说:“主意是好,可去哪弄钱呢?”

经恩浦见对方上钩了,用手一指,说:“我是普济医院的大夫,知道黑市行情。你们旅卫生队里有不少日本人留下的医疗器械,很值钱,想办法弄出来点,我帮你卖。”

然后,两人商量了详细的步骤。

第二天,张连长就找到旅部办公室打小报告,称旅部的守卫连已经驻守很长时间了,有人与当地人比较熟,担心其中或许与共产党有牵连,建议换防。

旅长知道后,立即调离了守卫连,派张连长的警卫连接防。换防后,经恩浦出入旅部就方便多了。接着,在张连长的有意介绍下,经恩浦又“认识”了旅部管库房钥匙的赵副官。一次酒醉后,经恩浦将烂醉如泥的赵副官的库房钥匙制成印模,配了一把钥匙。

当时看守医疗器械库的是市警察局的警察曹如超。他是特意被派到这里来的,专门看守医疗器械和烈士的头颅。当时长春被围困,城里缺少粮食,刘亚光经常拿些米面出来接济他,使得曹如超对刘亚光心存感激。

9月16日的晚上,曹如超找到刘亚光,向他哭诉,家里没有粮食,全家饿了快两天了。请刘亚光帮帮忙。刘亚光告诉他,一定能想办法帮到他,一个小时后给他答复。送走了曹如超后,刘亚光赶紧向上级请示,上级认为库房钥匙已经配好,警卫连里也有内应,今晚送给曹如超一袋小米,让他赶快送回家去,趁此时机把头颅运走。

经恩浦找到张连长,塞给他一笔钱和半袋大米,告诉他午夜时分来人拉器械,张连长当即表示他亲自值班,到时尽管往外拉就是。

晚十点左右,刘亚光提着小米来到了曹如超的值班室,告诉他:家里还剩一点小米,分出一半来给你,赶快送回家去吧。曹如超接过小米,感激涕零,背起小米赶快往家走。

很快,几名地下工作者出现在旅部门口,张连长一见经恩浦便放了行。大家推着车直奔器械室,打开库房门,把一批医疗器械装上手推车,趁机到解剖室,把装有杨靖宇和“三江好”头颅的药水瓶搬上了车,连夜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直到第三天上午,曹如超才发现器械室长桌上的两个玻璃瓶不见了。他吓得跑到旅部,叫来孙副官进屋检查,发现玻璃瓶和一些贵重器械都没了。

项乃光得到头颅丢失的消息后,气急败坏,立即派来一车警察四处查找,可他们四处翻了个遍,也没找到丢失的玻璃瓶。

彼时长春敌军军心涣散,已无心再多问头颅丢失一事,此事后来不了了之。

长春解放后,两颗头颅被送到松江军区长春办事处。冯仲云看见头颅的一瞬间,泪水夺眶而出,这就是他当年的老战友杨靖宇将军。经查,另一颗头颅是同年牺牲的杨靖宇的战友陈翰章将军。

1948年12月20日,两位英雄的头颅被护送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内安放。

失而复得的8年来,头颅虽经日军、国民党军之手,却一直保管完好,胡须、眉毛都未缺失,清晰可辨。

消息传来,在东北的解放军首长林彪、罗荣桓、刘亚楼、陈云等人,以及东北抗联领导、几十万哈尔滨民众纷纷前去瞻仰。

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和刘少奇同志都送去了花圈,朱老总亲笔题词:

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1958年9月,杨靖宇将军的头颅由专列运送到吉林省通化市靖宇烈士陵园,与他的遗骨一起合葬。在他牺牲18年后,烈士的遗体终于得以完整安葬。

杨靖宇牺牲在抗日战争期间 抗日英雄杨靖宇牺牲后被日寇铡下头颅(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