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热播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其中有这样一段:公私合营后的小酒馆经营得比较好,过年时酒馆赵会计拿到了私方经理徐慧真给发的奖金。赵会计对徐慧真感激涕零地表达谢意,大意是:直得谢谢您,幸亏您给我发了奖金,我们两口子下狠心给8个儿子花了5块钱每人做了一个裤衩,8个儿子高兴得在床上打滚,他们长这么大都没有穿过裤衩……很多人都笑得前仰后合,根本不相信怎么会穷到这种程度,哪时候的人真有这么穷么?

文革大锅饭时代农村的吃和穿(文革大锅饭时代农村的吃和穿)(1)

给您回忆一下文革中的北方农村有多穷你就知道了,比电视剧中赵会计家穷的人多了,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富裕限制了你的想象。我的老家在北方的豫中平原,那时候刚记事。隔墙邻居家前面一口气生了5个姑娘,但夫妻俩一直想生儿子,最后又连续生了3个儿子,是一个十口之家。因为夫妻俩生产队挣的工分少,每年春秋两季都会青黄不接。家里的8个孩子穿的衣服甚至可以不叫衣服,能遮体就不错了,闻到谁家飘出肉味都馋得想下手抢。我们家比他们家稍微强一些,总会把穿小的衣服、不穿的衣服接济他们。有一年刚刚收了小麦,生产队按照工分数给每家了分了麦子。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听到一墙之隔的邻居家两个男孩撕心裂肺地哭,我趴在墙上看过去,只见邻居家男孩中的老大、老二在地上躺着,用手摸着滚圆的肚子哭喊,一帮大人焦急地围在边上想办法安抚他们。原来,邻居家早就断了顿,刚分下来的麦子就立即拉到街上打了一袋子面粉,蒸了一大锅白面馒头,让一家人久饿的肚子饱餐了一顿。两个男孩到了半下午又饿了,便悄悄地回家找到了上午蒸好的馒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凉硬的白面馒头吃饱了口渴啊,接了一大碗凉水喝了下去。干馒头遇到了水,立即便在肚子里膨胀了起来,撑得哥俩躺在地上大哭不止,最后赤脚医生跑来给他们吃了泄药,才让哥俩得到了解救。这事惹得周围的邻居也笑个不停,直到哥俩长大了也是同伴们的笑料。这不就是贫穷惹的祸么?比较起现在的日子连吃肉都嫌没味,那日子真是让人心酸!

冬天时节,寒风刺骨,太阳出来的日子才是庄稼人最惬意的时刻,猫在屋内的男人们,包括孩子们都会找一个向阳的地方晒太阳。因为一个冬天没有洗澡,甚至衣服也几乎没有更换过(哪像现在的人们,每天必须洗澡,两三天都会换洗里里外外的衣服),衣服上便生了许多的跳蚤和虱子,身上痒得受不了,便有不少人特意将后背贴在墙壁上或者树杆上用力地挤动痒的部位。更有受不了的人会松开裤腰带,在棉裤或者棉衣里寻找虱子和跳蚤,谁也不嫌丢人。能看到白花花的虱子幼崽在动,听到男人用手挤爆喝饱了虱子的啪啪声,然后是虱子喝饱的血沾了满手,谁挤得多甚至还会洋洋自得。现在想来,恐怕连饭都吃不下去,但在当时的北方农村却是冬季的一景。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描写旧社会农村时也曾经有类似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

每到天气晴朗无风无雨吃饭的日子,每家的男人孩子都会端着碗或者盛馍盛菜的家什,来到大家约定俗成的空地,蹲在地上围成不规则的圈一起吃饭,吃饭时讲讲天南海北的趣闻是每天的必修课,实际上更多地是比比谁家的富裕和贫穷,通过面前的白面馒头、两掺甚至三掺面的花卷、热着沾手的红薯面饼和各人面前差别有异的菜,就能知道谁家的富裕和贫困。有些人家实在是穷,穷得每天的饭菜都无法端得上台面,那就是无缘这样的场合,害怕自家的贫穷曝露在别人的眼里便从来不参加这样的场合。最让我难忘的是当兵的时候,刚刚改革开放。两个老家的邻居到部队找我办点小事,刚好碰到机关灶改善生活,那天早晨是大肉包子,我特意让炊事班给我用特大号的瓷碗给盛了满满的两大碗包子给他们,一碗包子大约有十个吧。两个人一会儿功夫便风卷残云吃了个精光,我问吃饱了吗?两个人拍拍肚子说差不多吧!我又给两个人端了两碗包子,又一次碗干见底,两人长出了一口气说:“你们部队的伙食真好!我儿子长大了也让他当兵!”这让来自江浙地带的战友们张大了嘴巴合不上……

文革大锅饭时代农村的吃和穿(文革大锅饭时代农村的吃和穿)(2)

逢年过节时走亲戚则是孩子们的唯一期盼,因为可以让父母做一身新衣服,可以跟大人一起到亲戚家沾沾荤腥,运气好的话也可以挣到五分或者一毛、二毛的压岁钱。走亲戚的路上大人都会安排自家的孩子,吃肉片的时候只能夹一块,因为每家都不富裕,一碗大肉片要招待一个春节的客人,只会在每一顿餐后再加上几块看上去是满满的一碗。压岁钱回来要交公,父母还要把压岁钱还给人家。吃饭的时候面对主人的热情相劝,大人们也只会象征性地夹一片,根本不可能再夹第二片。但嘴馋的孩子们总也会忘记了诺言,接二连三地将筷子伸向那飘着诱人香味装着大肉片的肉碗,便被自己家的父亲或者兄长狠狠地击打筷子,或者在桌子下被踢上一脚,只好缩回但向肉碗的筷子。回程的路上免不了被数落一番,压岁钱也就归了公……

文革大锅饭时代农村的吃和穿(文革大锅饭时代农村的吃和穿)(3)

很多人已经记不得了那时候的贫穷,那时候穷得让人没有了尊严,穷得让人哭笑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