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晋剧文案(晋剧课圈粉无数)(1)

茆洋(苏州大学)

帽翅功、挥水袖、耍花枪、唱选段……近日,山西大学晋剧鉴赏课在中国社交平台“火”了,一段段视频中,“浑身都是戏”的晋剧演员,秀出真功夫,吸引全国各地网友关注。有网友称,“看得我头都要跟着晃起来了”,还有来自安徽的网友建议母校“黄梅戏也值得这么推广”。(10月27日 中国新闻网)

与晋剧演员近距离接触、学习,在课堂中切身体验晋剧的动作、服饰、唱腔,这种“沉浸式”的晋剧鉴赏课在山西大学受到了一大批学生的欢迎。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从文科生到理科生,不同学历、学术方向的学生在每周二晚都将授课教室填的满满当当。在这场“沉浸式”授课中,晋剧揭下它厚重而神秘的历史面纱,走进年轻一代的视线,与他们互动,让他们感受到晋剧的魅力;而学生们也放下了手中的电子产品,从快节奏的刷屏中脱离,抬起头来,用心去聆听晋剧穿越悠久时空传来的声音。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有人回答,是生死的距离;也有人说是我在你对面你却在低头看手机。其实,世上还有一种最遥远的距离,那就是,年轻群体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一直以来,虽然传统文化有努力走近年轻人的生活,但总体的传播偏向于老年群体,受众也绝大多数为老年人。可是年轻人并非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山西大学的这门受到学生欢迎的晋剧欣赏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年轻人同样也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也想接触、了解传统文化,却没有很好的渠道,又或者只能通过理论层面去了解,无法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更不要说去切身感受、体会。

然而,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力量的加入,才能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去。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年轻群体中传播传统文化?山西大学的这门晋剧欣赏课给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那就是借助高校课堂的力量,通过“沉浸式”教学互动,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老师走下讲台,将晋剧表演的细节,包括服装、唱念特点、动作讲清楚,并表演呈现给学生们,还让学生们自己也化上妆,穿上戏服,亲自感受晋剧之美,无形之中拉近了学生们与晋剧这一传统文化的距离。

怎么更好的在年轻群体中传播传统文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向网络、社交平台寻求帮助,却忽略了离我们最近、也最有效的解决方法:高校课堂。山西大学作为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校之一,十分重视晋剧的传承与发展,在这场“沉浸式”晋剧欣赏课中更是积极承担起高校的社会责任,将优质的晋剧学习资源带给学生。教学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管什么样的文化传播,其实都是一种知识的传达。高校的课堂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传播的媒介。高校本身拥有着大量的年轻学生,且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自身也掌握着广泛的社会资源,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在这场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中,需要更多的高校加入进来,充当传统文化与年轻群体之间的“桥梁”,让年轻人与中国传统文化热情相拥。

这场“沉浸式”晋剧课,古老的晋剧走下高台,年轻一代放下手机,以高校课堂为媒介,来了一场“双向奔赴”。我们总是苦恼于向年轻群体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难。我们的年轻群体热爱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愿意去更多地接触我们的年轻群体,如果这样的“沉浸式”课堂可以再多一些,这样有承担传统文化传承责任意识的高校可以再多一些,那这样的“双向奔赴”也会越来越多,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会在这样的传承中,始终充满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