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先有司)(1)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新言“子路”之二,萝卜/摄影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冉雍,字仲弓,孔子弟子。

仲弓在季氏的采邑(季氏的属地,名“费”)做个地方官。

仲弓问孔子执政之道。

孔子说,你既然作为一个地区的地方官,应该先把管理事务相关的管理职能确立,管理职位确定,职位规范明确,之后就可以招贤纳士了。而且,在任用贤能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宽容度”,要允许这些贤才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犯错误。

仲弓问孔子,您说“招贤纳士”,我怎么知道这些贤才在哪里呢?哪里又能找到他们呢?

孔子说,你就举荐和选拔你认识的,在你周围的人才就可以了。至于你不认识的贤才——你只要把你管理的规矩定好,你要的职位与职能定好,而且人们又知道你格局大,有宏图大量,自然会有更多人举荐他们认识的贤才,甚至是自荐了。你根本不用发愁没人才到你这里。

《论语》“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以德为政,“先有司,赦小过”,贤才归之。有牵头的,有表率,人才自然来归附了。

《论语》“泰伯”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谋其政,就务须在其位!孔子对仲弓说,你把事务都安排(“司”)好了,自然就有合适的人选出现了。

笔者按,看孔子谈“行政管理”,貌似并不难,都是由己及人,由周围人及更多人,关键还在这个管理者自己的格局与修为,他有格局、有高度、有办法、有出发点……后面的事情,水到渠成。

萝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