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阔知何处,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诗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何去何从,到底应该干什么呢?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看到这句话时,一定会扪心自问:那,我的兴趣是什么呢?

人生几何岁月静好(一万个小时足矣)(1)

也许你,从来都没有去想过这个问题,一直秉承着随遇而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理念,稀里糊涂、得过且过地混了这些年。

也许你,压根儿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喜欢干嘛?

也许你,曾经在自己本来感兴趣去学、去坚持的事情上,自我安慰过N次了:“唉,以我看,自己没这方面的天分,还是以后再说吧。”

“以后”就一而再,再而三,蹉跎岁月至今天,依旧碌碌无为,混得一地鸡毛。

“没天分”这个借口,通常被人们用来当做自己未曾努力就已败退的休止符,甚至戴上了一生的紧箍咒。

何为天分?天分真有那么重要吗?

人生几何岁月静好(一万个小时足矣)(2)

曾经有位记者采访过一位被冠之为“英语通”的高中生:“你从小就有英语天分吗?你有这么好的英语成绩,你自认为天分占了多少比率呢?”

这位同学初三时就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高二英语考试就过了三级。没等毕业,就被北京外国语学院提前免试录取了。

他告诉记者:由于爸妈都是中学老师,他们能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在他牙牙学语时,就让他接触英语。

那时上幼儿园还没有英语课,父母就在家里教他读单词,练口语。一上小学,就请中学教英语的同事给他开小灶。

他说,那时自己其实挺抵触的,很不愿意去练习。因为身边几乎没有人会叽哩哇啦地讲外国话,觉得很别扭。

他总结,能有今天这么好的英语成绩,一定要说在英语方面的天分的话,就算有百分之二十吧。然而,在这之中,父母从小就逼他练习,小学三年级就一直上家教课的因素,就占了天分的百分之十五吧……

人生几何岁月静好(一万个小时足矣)(3)

所以,天分因人而异,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常常高估了天分的影响力。

就和我们大多数人在家养花一样,一开始兴致勃勃的,浇水、施肥、除草、防晒、防寒地,细致而周到,忙得不亦乐乎。

慢慢地,由于无暇顾及,或不得要领、养死了很多,或久则生厌、嫌麻烦无心打理等等,到后来,就花萎苗枯、荡然无存了,甚至连花盆都扔掉了。

也正如在我们人生之中,曾有多少可能会改变我们人生的方向或增添人生乐趣的事,就似“养花”这般半途而废,一命呜呼了呢!

我们曾经做很多事,都是凭一时头脑发热,兴趣使然,可谓乘兴而做,归兴而终,虎头蛇尾。

人生几何岁月静好(一万个小时足矣)(4)

其实,我们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没有恒心与毅力,不能持续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了了之。

有专家统计过,如果你想学钢琴,并最终变成还不错的业余钢琴家,至少也需要专注地投入三千个小时以上的训练时间;如果要达到专家的水平,一万个小时是少不了的。

还有竞技体育,每一个奥运冠军,无一不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挥汗如雨几十载,方能摘得桂冠。

再拿我们身边常见的、众多的减肥人群来说,许多人都指望速效减肥、节食减肥,甚至饥饿疗法来达到目的。

结果呢,这些疯狂减肥的人,要么很快反弹,要么适得其反,危害健康,得不偿失。

且听健身教练怎么讲:运动不需要努力,贵在坚持。而拼命三郎往往半途而废,有始无终。

再比如写作,如果你每天坚持学习了三小时,每天至少写出2000字,365天不间断,5年以后,你不是作家亦大V。

网络写手唐家三少,每天坚持写作,十年之间创作了13部作品,高达三千万字,后以版税收入近二千七百万蝉联“网络作家富豪榜”冠军宝座。

人生几何岁月静好(一万个小时足矣)(5)

人之一生,一般不过3万天,不过79万个小时,减去睡眠时间后,也只有2万2千天,53万个小时。

如果再减去你犯困的、发愁的、吃饭的、瞎逛的、贪玩的等等时间,最后就所剩无几了。

那么,如果我们拿出一万个小时来,作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一直坚持着去努力,去奋斗,肯定有不一样的结果。

能拥有一辈子的专长或兴趣也不是不可能的。其实,我们真的不用太努力,只要你能持续下去。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赛事一样,不可能都去拿冠军,因为冠军毕竟只有一个。

我们平常人,不需要跑得很快、非要跑到前头不可。最重要的是,要跑完我们自己的马拉松赛。

人生几何岁月静好(一万个小时足矣)(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