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国故城是现在的哪里(天下曾氏归鄫国)(1)

鄢国故城是现在的哪里(天下曾氏归鄫国)(2)

故城始于夏代封地

苍山县向城镇,有鄫城前村和鄫城后村。 与这两个以地理位置命名的村庄密切关联的,是鄫城。 这两个南北相邻的村庄之间,是一大片蔬菜大棚。在这片区域的最南部,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鄫国故城。 鄫国故城,位于向城镇西北3公里处,西靠文峰山,北邻黄龙山,东望阳明河,南面为一望无际的平原,充分证明了古代建成选址的考究。 据考证,鄫国故城近似一座方城,面积约30万平方米。故城为人工夯筑的土城。北城墙长435米,南城墙长455米,东城墙长600米,西城墙长414米。有北门、南门,那块立于1977年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正处在南城门遗址上。 如今,在故城遗址的四角,仍有部分残存的城墙,其中以东南角、东北角处保存的较为完好,最高处有9米多。 鄫城前村村民高荣昌带着记者来到了遗址东北角的大土堆。 高荣昌说,“小时候的城墙要比现在要高,达10米多。现在留下的城墙有10米多宽,而据说完整的城墙宽30多米。” 据同行的村民宋成珠说,城中间有一个东西长290米,南北宽140米的大土堆,为鄫国宫殿遗址。 鄫,为古国名,为夏少康之少子曲烈封地。自曲烈建国后,历经夏、商、周,至世子巫,传至五十四代,春秋时被莒国所灭。 相传故城初建于东周,沿用到汉,汉时为东海郡缯县治所。故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鄢国故城是现在的哪里(天下曾氏归鄫国)(3)

桑梓古邦变“菜园”

史书记载,鄫国,经历过由“缯”到“鄫”的演变。 缯,又为古代桑麻丝织品的统称,是蚕蛹与丝絮组合一起的象形文字,成为古缯人的部落图腾形象。 相传距今4000多年前,曲烈于缯地建立部落方国,故名“缯国”。该地有大面积的桑柞麻类,盛产蚕茧, 人们习惯将蚕丝捻成丝线,制成弓弦到山林狩猎,结成渔网去湖泊捕鱼,织成丝绸展示华夏文明。 至西周时,周王将缯地之邦敕封为子爵,由部落方国“缯”改为城邦之国称“鄫子国”。 有有史者考证缯国也是中国桑蚕丝绸生产的兴始之地,后经丝绸之路传入西方。汉代以前西方人将古代中国称之为“丝国”,即“缯国”之译。 村民高荣昌介绍,据说从徐州狮子山汉墓里出土的丝织物,原产地正是缯国。几年前,高荣昌就曾经在故城遗址内自己的承包地里,挖出过“线砣”。而线砣正是古缯国人用来捻线的工具。 72岁的村民彭武才回忆,1958年,地方政府在鄫国故城内建立了苍山蚕场。 当年的鄫国宫殿遗址上,古丝绸文化的根基被传承了下来。 当时的蚕场从附近村庄招集了几十个工人。彭武才就在蚕场里做过工,那时一天的工钱是一块二。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前,这里始终种植着大片的桑树。在鄫国宫殿的遗址上有一排房子,就是蚕室。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蚕茧市场进入低谷,苍山蚕场开始转入大棚温室蔬菜的生产,成为“山东南菜园”的一部分。 如今故城里这些连成片的蔬菜大棚,当地人称之为“弓子”。 村民高荣昌就是在那时承包了蚕场的53亩地,建起了自己的“弓子”,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

鄢国故城是现在的哪里(天下曾氏归鄫国)(4)

高荣昌的收藏

说起故城里出土的文物,村里人都知道,高荣昌喜欢收藏这些东西。 在村民宋成珠的园屋外,高荣昌向记者展示了自己“从城里拾得”的一些宝贝。 高荣昌是个有心人。这么多年,只要从地里翻出的东西,哪怕一个小小的铜箭头,不起眼的古钱币,他都要当宝贝般地收藏起来。 在这些东西里,有各种箭头、大小不一的各种钱币、用来捻线的线砣、玉带钩,残缺的钺还有被鉴定为南北朝时期的瓦当。 虽然是在自己地里发现的,高荣昌并不想把这些收藏据为己有。他说,将来要把这些东西全部捐给已在规划中的鄫国故城博物馆。

鄢国故城是现在的哪里(天下曾氏归鄫国)(5)

鄢国故城是现在的哪里(天下曾氏归鄫国)(6)

鄢国故城是现在的哪里(天下曾氏归鄫国)(7)

独一无二的郡望之地

战乱时期,鄫国城邦破碎,就连鄫国太子巫也无法回到鄫国故地定居,来到鲁国。 家庭私有制的建立,姓氏制度开始兴起。 太子巫祖先姒姓,为表达离开故土而不忘先祖的决心,他放弃了姒姓,遂将鄫国的“鄫”字去掉耳部首,以“曾”为氏,成为鲁国百姓之一。 曾氏,从此有了家族传承。 曾氏后人皆奉太子巫为曾氏始祖。“天下一曾无二曾”,曾氏都是一脉传自太子巫。鄫国故城作为曾氏姒姓先人繁衍生息地,成为曾氏郡望之地。 至唐宋时期,曾氏家族兴旺起来。曾氏族人衍徙至江南各地,明清后遍及全国,有的移居海外。 自曲烈封于鄫国,绵延四千六百多年,至今传至140代数百万人,成为我国的名门望族之一。在今苍山为中心的鲁南地区,曾姓分布甚广。 经多方论证,曾氏的根源,就在今苍山县向城镇境内的鄫国故城,对此,外曾氏宗亲皆示认同。 村民宋成珠说,每到清明节,总能看到来自天南海北的曾氏后人,前来祭拜祖先。

鄢国故城是现在的哪里(天下曾氏归鄫国)(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