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水浒传》的同学肯定都知道 ,在梁山好汉中,入云龙公孙胜的排名是非常高的,排在第四位,这位公孙先生自打七星聚义取生辰纲时就现身了,也算是《水浒传》中出场早的人物,但是我相信大多数读者对公孙胜的印象其实都并不深刻,他的出场少之又少,除了刚出场时"正在庄门外绿槐树下,一头打,一头口里说道:'不识好人!'"的一幕,便只剩下那些神乎其神虚无缥缈的"道术",而且作为一个半路出走的梁山好汉,他又凭什么能在梁山中排名第四呢,个中缘由且听我慢慢道来。

公孙胜怎么上的梁山(公孙胜凭什么能在梁山排名第四)(1)

利用神威,站稳阵脚

中国人大多都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因为宗教在中国太复杂了,中国人没有专一的信仰,正式因为这样,拜神之风盛行,中国可拜的神也非常的多。对于有专一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他们只会拜本教的神,绝对不会拜其它教的神。举例子来说:三清弟子不会拜佛,三宝弟子不会求仙,穆斯林不会拜上帝。但是和他们不同的是,大多数世俗的中国人他们既拜佛祖,也拜老君,既拜玉帝,也拜菩萨,既拜财神,也拜灶王爷,有的还拜洋神,可说是逢神便拜。然而现实中没有所谓真正的神,于是,那些能多多少少沾上些神的光环的人,就会受到世人顶礼膜拜式的尊敬。

公孙胜怎么上的梁山(公孙胜凭什么能在梁山排名第四)(2)

  

公孙胜非常明白这个道理,利用神这块跳板作为自己进身之阶。公孙胜刚出场,在庄外自我介绍时便说:"为因学得一家道术,亦能,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贫道做入云龙"。稍后说"江湖上久闻人说入云龙公孙胜一清大名",可见公孙胜早就注意宣传自己的神化形象。从"七星聚义"始,公孙胜始终是紧挨在吴用后面,属于梁山核心领导层。

 

公孙胜怎么上的梁山(公孙胜凭什么能在梁山排名第四)(3)

施展道术,巩固地位

 凡事还有一个规律,不进则退,不长则消。公孙胜知道,如果自己头上这圈神的光环不能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势必会逐渐消退,直至和凡人无异。所以公孙胜总是适当地就施展自己的"法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能耐,以此来巩固自己在众人心中的神化形象。  书中记载,公孙胜第一次作法在石碣村抗拒何涛收捕时,祭起一阵怪风,助火烧了何涛的船只,仿佛赤壁大战中诸葛祭风。石碣湖水战中公孙胜初露锋芒,果然不比凡人,由此奠定了公孙胜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而公孙胜所导演的奇迹不只这一次。

  何涛一伙都是平凡之辈,打败他们不算稀奇,祭风也只是配角,公孙先生想要让自己头上这圈神的光环更加耀眼,就必须打败一个更强力的对手,而高镰就是这样一个角色。梁山在高唐州遇上了高廉这个硬对头,派去请公孙胜。公孙胜长期不归山寨,戴宗相请时都必须使出相应的礼数,公孙胜和梁山众头领的关系并不亲密,甚至有一定的距离。这也从侧面证明公孙胜在梁山的地位不凭感情不凭功劳,只凭自己塑造的神的光环。

公孙胜怎么上的梁山(公孙胜凭什么能在梁山排名第四)(4)

 

 在公孙胜被请到以后,地破了高廉的妖法,梁山。这次公孙胜扮演了攻打高唐州的主角,并且给自己的道术起了个名称,叫"五雷天心正法",旁人自然觉得公孙先生的道术今非昔比,大有长进,头上的光环又大了一圈亮了几分。随后的时间里公孙胜又出过一次手,在芒砀山收降,这次是道术加阵法,摆出了的八卦阵,和前两次又有不同,公孙先生这圈神的光环一波三折,熠熠生辉。樊瑞虽也学道,一则上梁山晚了,二则不如公孙胜,三则是斗败投降过来的,所以只能远远地靠后在地煞星里排着。

公孙胜怎么上的梁山(公孙胜凭什么能在梁山排名第四)(5)

总结

  很多历史人物都利用了中国人心中对一切神都存有敬畏崇拜的心理,所以在历史上但凡有影响的农民起义、民众暴动等,其领导者都要假借某神的名义,或者假托天书符咒等凝聚人心,如张角自称得天书、方腊假托得天符牒、起义假托天父天兄,刘邦斩白帝等。公孙胜利用他的"道术",为自己成功打造了一个介于人和神之间的形象,赢得了好汉们的崇敬,从而成为梁山最高四巨头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