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的发展前景和战略(绘制创新背后的需求图谱)(1)

商业保险的发展前景和战略(绘制创新背后的需求图谱)(2)

商业保险的发展前景和战略(绘制创新背后的需求图谱)(3)

跌跌不休之下,互联网健康险风景这边独好。

2021年,互联网健康保险实现规模保费551亿元,同比增长47%,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实现连续七年稳定增长,且在互联网人身保险中的占比不断提升——由2017年的4.3%猛增至2021年的18.9%,取代年金保险成为第二大险种。

这释放出两个信号——健康险需求强劲增长,互联网成为健康险业务的重要渠道。

但逆势增长的背后,却是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

一方面健康意识觉醒下,人们的健康保障需求爆发;另一方面健康险产品深陷同质化困境,险种发展不够均衡、不够细分,难以满足日趋个性化、复杂化的健康保障需求,面临转型升级挑战。

迎接挑战,需战略先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目前商业健康险目前发展状况如何?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发挥了哪些作用?居民健康保障还有哪些短板?厘清这些现实问题,是找到转型路径的第一步。

近两年,小雨伞联合南开大学相继发布了两期“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研究报告”,从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出发,明确发展不足、测算保障缺口,深入分析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情况,构建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指标体系,量化评估保障水平。

7月14,由《中国银行保险报》联合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小雨伞联合打造的《2021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重磅发布,全景展示了2021年我国医疗保障水平现状及商业健康险、重疾险发展概况,测算互联网健康保险保障指数,为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健康险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和更精准的定位支持。

1 围绕商业健康险转型创新问诊把脉开方

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商业健康险目前现状如何?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需要校准怎样的转型升级方向?在报告发布会上,与会嘉宾围绕相关话题畅谈所见所行所思,问诊把脉开方。

中国银保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指出,

2021年,在监管的推动下,商业健康险进入了调整期和规范期,商业健康险的创新与发展必须回归保障,必须坚守人民性的本色,并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实现专业化发展。

朱进元提出商业健康险专业化发展的几个重点方向——

“针对不同的细分群体,推出产品和服务;构建专业的数据平台;积累专业化的人才和队伍;依托和把握科技进步的历史机遇,与现代医疗及传统医疗技术紧密结合,走技术化道路。”

数据显示,2021年商业健康险赔付支出4085.3 亿元,同比增长39.9%,健康险赔付支出增速一直处30%左右的稳定水平。但赔付支出三字头双位数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保障缺口。

信泰人寿董事长谭宁在阐述商业健康险当前的赔付水平时指出,2020年商业健康险赔付占卫生总费用仅为4.0%,占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高一些,为14.6%,说明商业健康险补充保障能力有待加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以重疾险为例,为什么重疾险保额很难突破200万,其定位是解决医疗费用还是解决其它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对于疾病保险,应当可以借鉴这样一个逻辑,即健康价值理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健康也是无价的,应该从设计理论、业务流程、核保再保等逻辑上有一个很大的突破。”

北京人寿总经理王修文也持有同样的观点,认为通过互联网的用户思维,用定制化的产品,解决客户个性化的真实需求,用亲民的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提升客户健康管理水平,商业健康险才能为客户端、社会端、企业端创造更大价值。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以及惠民保等互联网健康险的兴起,商业健康险必将大有可为,也将更有作为。”

恒安标准人寿副总经理、首席营销官凌立波从合作双方的战略协同方面阐述了定制化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针对客户需求打造定制化产品,更好地把客户的需求体现在产品中,需要战略合作伙伴对彼此战略有足够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在规划、执行以及资源层面进行深度匹配,制定3至5年共同的发展规划,才能具备共同应对市场冲击,共同满足客户对产品创新和定制化的要求。”

小雨伞保险经纪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光耀则通过创新实践的过程阐释了小雨伞的创新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不断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效率,持续提升服务化和专业化能力。

“一直以来,小雨伞坚持普惠的定位,聚焦细分的需求,比如在成人单次重疾、少儿重疾、非标重疾等疾病补偿部分做了很多细化,尽量做到高保额、低门槛、价格实惠、细分用户需求、不断丰富保障责任,同时关注核保和核赔的风险控制,满足亚健康群体的需求。”

来自大健康科技和服务产品驱动的公司、方天士力控股集团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李思睿则从技术和产品驱动供给方的角度,提出了对商业健康险转型升级的思考。

“满足慢病人群、带病人群的健康保障需求,对于商业健康险来说是一个创新方向,值得大家思考。如何通过药品清单、用药管理、智慧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健康险市场供给进行联动,解决慢病患者所面临的医疗支付端、依从性、健康管理有效性、险企端推送以后控费的问题,需要多方协作联动共同探索。”

2 聚焦新趋势新变化:不断完善健康保险保障指标体系

在报告发布会上,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养老与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解读了《2021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报告。

本期报告在梳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情况的同时,进一步聚焦当下的热点重大疾病保险,并单列为一章,以详实的数据深入分析研究重大疾病保险的发展历程、现实状况、新重疾定义下产品设计与格局、重大疾病保险客户需求变化。

过去一段时间,重疾险发展很快,2021年重疾险则呈现明显的增长疲态——保费收入出现负增长,保费增速为-6.72%,在健康险中的业务占比下降至52%,重疾险亟待转型升级。

朱铭来说,目前,针对重疾险的转型问题有两个观点:

一是重疾险不再成为一个损失补偿的重要手段,因为有了惠民保、百万医疗、基本医保,基本医疗费用的保障应该够用。重疾险则应针对生病离岗造成的收入下降提供保障,未来需要与寿险融合在一起,强调保障功能。

二是偿付险如何与重疾险做一个关联,美国单纯做偿付险并不成功,现在是偿付险 寿险、偿付险 年金,我们可以考虑偿付险跟重疾险的搭配。

朱铭来指出,

今年5月份国办出台了《关于国民健康“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到鼓励商业健康险做管理式医疗,开展管理式医疗试点,发展健康维护组织,这为商业健康险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重疾险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抓 住时代赋予的机遇。

报告还深入剖析了“惠民保”现象对于商业健康保险的影响。疫情发生以来,普通民众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普遍提高,“惠民保”呈现出井喷式的快速发展。朱铭来指出,从保障作用看,惠民保是对社保的支持,对于大病的一个补充保险,但其核心还是以社保为主,所以业务规模不会很大,受“惠民”二字的影响价位也不会很高。惠民保现在只是初级产品,未来在这个基础上,希望商业保险有所发展,把它变成2.0版、3.0版。

针对重疾险和惠民保等新热点,本期报告健康保险保障指标体系在延续上一年度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商业健康保险购买情况”这一指标,从“‘惠民保’购买情况”和“其他商业健康保险购买情况”这两个方面考察,进一步完善了指标体系,多维度量化评估互联网健康保险在居民健康保障中的作用,反映居民健康保障短板。

测算结果显示,

2021年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为0.6097,比2020年略有下降,但保障的趋同性加强;主要劳动力年龄人群保障情况均较好;保障得分总体上和受教育水平正向相关;家庭收入和保障得分间的相关性弱化,不同收入水平家庭之间的互联网健康险保障差距缩小;外企工作人员的互联网健康保险保障情况最好,个体经营者的保障情况改善,机关事业单位群体的保障得分略有波动,务农人群的保障得分虽有小幅下降但仍处于基本水平这一保障层级。

3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探索产品极致化创新、突围产品同质化困境

据本期报告的指数测算显示,2021年不同个体的互联网健康险保障差异缩小,这说明个体间保障的趋同性加强,反映出互联网渠道销售的健康保险产品同质性较强,差异化不足。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正处于行业总体向好趋势与短期制约因素胶着抗衡瓶颈期,在这种背景下,公司找准战略定位十分重要。建议保险公司根据互联网消费者特征,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创新开发差异化保险产品。

坚持做客户需要的产品,坚持提供客户满意度高的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这种客户思维正是小雨伞产品创新、服务升级的底层逻辑,也成为小雨伞成立七年来保费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核心动能。

在此次发布会上,北京人寿总经理王修文对于曾经合作过的小雨伞给予了“专、精、科、新”的评价,认为小雨伞团队比较专业,为客户着想;画像精准,为客群提供创新的产品与服务,尤其是定制化的产品,量体裁衣,而且性价比高。

客户思维、需求导向的定位源头是小雨伞的客群定位——作为一家互联网保险平台,小雨伞的客群定位是有着互联网基因的80后90后。

小雨伞保险经纪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光耀坦言,目前,小雨伞平台投保人的平均年龄是33至34岁,这一群体与传统消费者不同,会自己去百度搜,会看视频,甚至自己会用表格去算,必须在业务上尽量匹配客户变化的趋势。“从用户趋势看,目前从传统的卖方市场变成一个买方市场,也就是客户主权时代已经到来。”

而从小雨伞的创新实践来看,其做法正是把购买主动权交给客户,以满足而不是激发其需求为目标。以此为逻辑,小雨伞紧跟需求变化,快速创新和迭代产品,成为多款互联网爆款产品的缔造者,赢得了新生代保险消费者的青睐,形成了专业化品牌IP。

不只在实践中探索,小雨伞还致力于从理论和数据上找到产品极致化创新、突围同质化困境的新逻辑、新路径,过去两年每年与南开大学共同发布“互联网健康险保障指数研究报告”,致力于提高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者的专业度。

光耀表示,

“我们一直致力于做保险科普,2015年,我们就自制了一个栏目叫《精算师讲保险》,2020年,我们团队合力出版了保险科普书籍《明明白白买保险》,今年我们继续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即将出版续集《理赔,你应该这样做》,未来,我们还会聚焦用户关注保险其他领域,做更多的科普,让用户在买保险的时候,能更好的做决策。”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携手保险公司联合定制创新产品;以科技赋能打造智能化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与高等学府联手通过大数据及市场客户调研,剖析现状痛点、保障缺口,为健康险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提供有益参考,推动风险管理、保险研究及人才培养智能化、科技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小雨伞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康险产业链闭环。

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为小雨伞的创新之路筑牢了基础,也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商业保险的发展前景和战略(绘制创新背后的需求图谱)(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