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泛舟文案(悦读池塘春草梦)(1)

电影《盗梦空间》剧照

01 大梦谁先觉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定三分亮出茅庐”是小说家言,一个双男主故事。

男主一刘备两次造访,都没见到心仪之人男主二诸葛亮。

第三次又来,正主还睡着。

刘备恭敬等候,小半天,诸葛亮醒来,吟诗一首。

这开场白,换成流行语体便是:

我有主角光环,只有我最聪明,我洞悉一切,但是我不在乎,我要睡到自然醒。

谦逊的狂妄,约等于当下大行的凡尔赛体。二十个字里头,起首即言“大梦”。孔明“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听这意思,是天地四方与往古来今全都笼括其中的。

梦大无边,恐只有博士的TARDIS可与之并提。

这当然是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

大梦先觉,无非举世皆醉我独醒之意。

问题是,真正在梦里的究竟是谁?

春日泛舟文案(悦读池塘春草梦)(2)

图片源于网络

淡泊明志与宁静致远,是后世贴给诸葛亮的标签。

如果真淡泊,也不必明志了;真的超然物外、逃名逃利,大约都是要“结庐山中共婵娟”去的。

按照男主的时间线向前算,有姜尚直钩钓起周文王,也有孔丘待价而沽,孔明二字又如何走得脱。“大梦”一场钓来刘皇叔三顾,转头就“整衣冠出迎”,正是欲作为的。

殊不知,“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觉与未觉,哪由得剧中人说了算。

所有剧中人,不过是局中人。

设局者还在冷眼旁观或者热闹围观。

人的痴迷,正是人的好戏。

后来,草堂换成池塘,芳草一片,从台阶蔓延到池边。

“梦回芳草生春浦”“池草能随梦复生”“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春草春梦,方梦方生。

这梦究竟觉还是未觉?

庄子又说: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悦读丨锦瑟无端,庄生晓梦,石火光中

听起来有点混沌,不过是换个角度看回来。其生其死,梦醒之间。

觉与未觉都没有区别。

元人姬翼《西江月》说:

挟策亡羊莫问,覆蕉失鹿休穷。

大家都在梦魂中,梦里重重作梦。

“大家都在梦魂中,梦里重重做梦。”

像诺兰的《盗梦空间》,梦一层一层嵌套,盗梦者、前哨、伪装者、造梦师纷纷登场,魅影倏忽而来又倏忽而去,梦中有梦,身外有身。

春日泛舟文案(悦读池塘春草梦)(3)

电影《盗梦空间》剧照

真正该问的不是梦与醒,而是在梦的第几重。

所以苏轼说:

古今如梦,

何曾梦觉,

但有旧欢新怨。

悦读丨春梦、黄粱梦,听听诗词里的“梦话”

从古而今,大梦一场,谁曾真正醒过呢?

“万古春归梦不归”,在历史这场大梦面前,人生只是嵌套其中的一层小梦而已。

常有人走得深了,堕入混沌域。

没有真觉,亦无假寐。

02 未转头时皆梦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苏轼过平山堂,悼欧阳修,写下这首《西江月》。

白居易曾说:“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到东坡笔下再进一层,“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唤醒不少痴愚。

——只是唤人者也未必是真醒着。

图片源于网络不论是“灯外江湖多夜雨”,还是“九衢灯火杂梦寐”,一脚踏上彭罗斯阶梯,人就无上无下,无高无低,永远转着圈,又无限延伸着。

春日泛舟文案(悦读池塘春草梦)(4)

电影《盗梦空间》剧照

低维空间的视觉错乱?高维空间的真实存在?

人类就是这样,把自己活成不可思议的悖论。

想在纷扰中寻一点闲静出来,从来就不容易。

目前越是离奇,心里越是芜杂。

中国的做文章已没有了轨范,而世事也仍然是螺旋。

那么,问题来了,当曲终人散,那个陀螺,究竟有没有停转……

春日泛舟文案(悦读池塘春草梦)(5)

电影《盗梦空间》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