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明兰这个角色为什么招男人喜欢?而且是越来越喜欢的?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从少女成长成大女人的过程。现代女性,若想独立,若想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定要看看明兰这个角色。

明兰出生在一个小家庭,母亲又是妾室,身份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可她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嫁到侯府,过上了被丈夫宠的日子。

明兰为什么会越过越好?即使婚后,她也难挡自己的魅力。

其实,重点还是在她身上有着一股让男人“欲罢不能”的个性。

直男怎样分辨女人是不真心(从知否懂得让男人)(1)

01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婚后的明兰比婚前多了成熟,但骨子里小女孩的聪明与本领依旧还在。

明兰在嫁给顾廷烨后,家里的婶婶以及婆母就上门来闹事,连下人都故意找茬。

为了能让自己在顾家立足,明兰没有在遇到问题时就找顾廷烨帮忙处理,她用自己的方法化解了危机。

看到下人在不远处打架,明兰并不慌张,相反,她比任何人都要情绪稳定。

下人们在厨房打架,有人受伤,丈夫顾廷烨提出,他去找婆母商量,把这些下人都打发走。

明兰却说:这点小事,我能处理好。

遇到问题,明兰从来都不会想着去求人,她更不会束手无策。

相反,她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明兰明知下人是婆母派来监督她的,可面对婆母,她还是把好话说尽。

只说自己没有威严,压不住下人。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她情绪平和,即使心里不满婆母,但她还是心平气和与其沟通。

最后,不规矩的下人们从此被打发走,而且其他人也不敢再闹。

明兰不仅把问题解决了,而且是用了自己巧劲。

直男怎样分辨女人是不真心(从知否懂得让男人)(2)

02

不抱怨

在心理学上,女人若是经常同男人抱怨,男人就会感觉他自己受到了控制。

比如:女人抱怨男人对她不好,男人就会自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他不是一个好男人。

时间一长,男女关系也很容易恶化。

在知乎上见过一个问题,一个家发达的根源是什么?

有人回答说,夫妻、父子之间少一些抱怨,一家人彼此扶持,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再看看《知否》里的明兰,她几乎从不抱怨,不抱怨自己在顾家被人欺负,不抱怨顾家人麻烦。因此,她在顾家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在顾廷烨面前,明兰似乎能处理她面对的大大小小的麻烦。

顾廷烨想帮,明兰则把他挡住了,在她看来,这些麻烦不值得她嫌麻烦。

明兰到顾家,不仅要处理好与自己婆母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与下人的关系。

直男怎样分辨女人是不真心(从知否懂得让男人)(3)

她的位置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小领导,顾家人口多,而且杂,要处理好并不容易。

明兰却在进顾家后不久,就把一群下人收拾得心服口服,而且连婆母,婶婶也要对她敬让几分。

明兰遇事不抱怨的心态,比起自家的王大娘子要强多了。王大娘子不管遇到一点小事,就会马上指责自己的丈夫盛鈜。因此她始终都不得宠。

明兰遇到事从不会去追究谁的责任,更不会把这种怨气出在自己的丈夫身上。

即使面对下人的刁难,她跟顾廷烨吃饭时,依旧是仪态端庄,说话平心静气,这也让顾廷烨都对自己的娘子不得不服。

让男人“欲罢不能”的女人,她们身上不抱怨的个性,连男人都会敬畏她们。

明兰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她才有了精力在婚前就学着管家。

明兰不抱怨婆家的麻烦,她才有了更多的心思放在经营家庭上。

一个人的出生我们很难改变,可一个人如何过好这一生,往往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作为女人,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积极解决,不抱怨,心平气和去处理问题,这对于男人和家庭来说都是一种福气。

试想下,有这样的女人作伴,男人又如何舍得放弃呢?

03

能提供男人情绪价值

男人心里开心了,自然而然,他对你的宠爱也就多了几分。

在明兰嫁进顾家时,顾廷烨就有了一双儿女。

明兰结婚的那晚,她就跟蓉姐儿打成了一片,蓉姐儿去她房里拿东西吃,她让孩子在她那吃得饱饱的,而且即使睡在她床上,她也乐意。

明兰的豁达,与明事理,这让顾廷烨或许都自愧不如。

在剧中,顾廷烨提到,把蓉姐儿放在明兰身边,知道明兰心里会不舒服。

明兰则回答:孩子本来就是父母的骨血,没有嫡庶之分,她一定不会让蓉姐重蹈自己的覆辙。

直男怎样分辨女人是不真心(从知否懂得让男人)(4)

一个女人能够与继女亲密无间,这需要胸襟与气度。

明兰对孩子的态度,对顾廷烨来说,其实就是在为他提供情绪价值。

在孩子那,女人对她有着母爱,这会让她感觉到开心与幸福。

而这种幸福,男人是能感觉出来的。就像顾廷烨一样,他在知道明兰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儿时,内心是充满幸福感与知足的。

当女人愿意为了男人而温柔待人时,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或许就给自己增加了男人喜欢她的元素。

现实生活中,明兰这样的奇女子可能很少见。不过我们可以学学明兰的处事方法与应对能力,她不慌不忙,能共情,能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这在男人眼里其实就是让人“欲罢不能”的女人。

女人若能做到如此,生活也就越来越幸福,家庭也会越来越稳定。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