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长狄和鄋瞒,长狄应是大范围的叫法,鄋瞒当是其家族部落呼号。长狄,亦作“长翟”,因其人特别长大而得名长狄,活动在今鲁北鲁西北冀南一带,与在长治盆地一带活动的赤狄遥相呼应。

狄古与翟通,或与狄酋风俗头插羽毛有关系。《前漢·地理志》羽畎夏狄。【疏】狄讀如翟。《樂記》干戚旄狄以舞之。【疏】狄,羽也。翟又通苖,苖当指狄为神农氏之世苗裔。

鄋瞒是长狄部落核心家族的呼号。鄋瞒家族还是很有些文化底蕴的。比如,长狄荣如之名取自山海经怪兽婴如,其兄长狄侨如之名取自山海经怪鸟瞿如。

《说文》【邑部】说:鄋瞒,北方长狄国也,在夏为防风氏,在殷为汪芒氏。【国语·鲁语下】:防风,汪芒氏之君也。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國,釐姓。【註】按《國名記》帝鴻之後也。这也与狄族是黄帝后裔的说法一致。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国语·晋语》载:黄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长狄釐姓之釐,通俗意义为“福剩”“祥余”。

釐同僖,《集韻》《正韻》釐音僖。【註】如淳曰:福也。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倉頡篇》祭餘肉也。《史記·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爲釐姓。

釐又同莱。《字彙補》同莱。草名,即蔓華,亦名蒙華。《戰國策》齊伐釐、莒。釐莱是同等换用的。而莱又音黎。《韻補》音黎。《爾雅》莱作釐。

鄋瞒这个呼号,是经过中原史家根据立场加工过的。瞒,《廣韻》目不明也。鄋瞒其名,暗示其蒙昧昏聩,这是取其贬义。

按照比较中性的解释,《說文》平目也,【徐曰】目瞼低也。杜林曰:目眥平貌。鄋瞒之鄋,为罙邑,罙同深。《説文•穴部》罙,深也。鄋瞒的中性意义其实是在摹状,指出了长狄面貌的明显特征,深目,看不到眼,普遍眼窝较深。

城阙辅三秦的城阙(长狄鄋瞒的郡望在莱芜)(1)

瞒又音门。《集韻》謨奔切,音門。惭貌。又母本切,門上聲。暗也。而汶水之汶,浑浊不清义。同样音门。瞒汶,音同义近。门的古音又为蒙。

鄋从罙,借指为灶突、烟囱。罙通冞,音弥训为冒。牟与眸通。眸瞒可通。《集韻》牟音母。《集韻》牟又音茂。本作務。昏也

所以,鄋瞒春秋时读音或为“茂蒙”,今音也就是牟汶。长狄釐姓,《字彙補》釐同莱。莱,草名,即蔓华,亦名蒙華。可以推定,长狄鄋瞒部落的郡望当在今济南市莱芜区的牟汶河支流之上。

城阙辅三秦的城阙(长狄鄋瞒的郡望在莱芜)(2)

《说文解字注》说狄本犬穜,蠻閩虵穜,貉本豸種,羌本羊穜。《周礼·考工记》及《列子汤问》载,橘逾淮而北为枳,鸜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晋阮籍《大人先生传》引用说,盖陵天地而与浮明遨游无始终,自然之至真也。鸲鹆不逾济,貉不度汶,世之常人,亦由此矣。

鸲鹆不逾济,貉不度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鸲鹆不逾济,貉不度汶,或者是说南方人的起源在济水之南,北方人的起源在汶水之北,南北方人的共同起源地当在济水汶水之间。神农氏炎帝苗裔古三苗部落从济水、黄河流域南迁是有史可征的,而春秋时期蛮夷猾夏、戎狄不断南下骚扰,其目的大概也与妄图抢回祖宗老地盘有关。

城阙辅三秦的城阙(长狄鄋瞒的郡望在莱芜)(3)

前文《东阿少岱山(二)》分析,帝鸿氏黄帝政权核心在泰山西麓东平湖区平阿山区。长狄鄋瞒的祖先釐姓部落被安置在汶河上游莱芜。然后以莱芜为中心向北向东播迁,北为长狄活动在鲁北冀南,东为莱夷盘踞在登州莱州。就是这一北方本土族系,一直坚持与周封齐鲁的斗争。长狄莱夷这一伙闹闹腾腾,从公元前765一直到前567,200年时间才打消停全面收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