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美国西部电影的朋友,应该对美国牛仔都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荧幕上代表性的大礼帽、牛仔裤以及左轮,已经深深根植在了每个观众的脑海。尤其是牛仔对决的场景,更是令人肾上腺素飙升。
西部牛仔
当然,也有很多喜欢看美国西部电影的人不是为了牛仔,而是对美国西部景色的憧憬,那种荒凉、孤独的感觉,不禁让人有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洒脱感。
尤其是当风滚草从夕阳下滚过荧幕的时候,这种洒脱感才更加浓重。也正是因此,风滚草也成了美国西部电影里必不可少的配角。
风滚草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虽然风滚草的存在充盈了无数西部大片,但美国人打心里却对它恨得牙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被风滚草淹没的美国小镇时间回到2018年4月中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维克托维尔小镇,突然遭遇到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从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风滚草堆积在了房子周围,将房子围得简直水泄不通。
被风滚草淹没的维克托维尔小镇
据悉,当时整个小镇足有150多户居民遭遇到了风滚草的淹没,而这些风滚草则都是在狂风的作用下,从莫哈维沙漠附近经过长途跋涉“滚”来的。
维克托维尔小镇也并不是第一次被风滚草入侵,但被这么多的风滚草淹没,还是头一次。
居民家被风滚草淹没
风滚草的大量入侵,不仅把整个小镇堵了个水泄不通,严重影响了当地的交通,而且还制造出了很多其它的安全隐患。
首先来说,淹没小镇的风滚草都已经被烈日晒干,而且它们的结构还非常蓬松,这样一来就极易引发火灾,一旦有一颗风滚草被点燃,可能很快整个小镇都要置身于火海当中。尤其当时还正值加州狂风肆虐的期间,火势一旦燃起,要想扑灭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风滚草引发火灾
其次就是容易伤到人的皮肤,看上去风滚草好像是一个毛茸茸的草球,但实际上风滚草却并没有这么友善。在烈日的烤晒之下,风滚草的枝干已经干透,变得非常坚硬,摸上去根本不可能有那种毛茸茸的触感。
并且它的枝干上还生着无数尖刺,如果徒手去抓风滚草很容易就会被尖刺扎伤。因此,专业人员在清理风滚草的时候,都必须从头到脚佩戴好专门的护具,以防被风滚草的尖刺扎伤。可以想象,在炎热的夏季穿上这么一身护具,就算能躲过风滚草的尖刺,在烈日的暴晒之下估计也要热懵过去……
巨型风滚草
当然,被风滚草淹没的维克托维尔小镇,只是美国无数遭受风滚草“毒害”的城镇中的一例典型,在美国还有无数这样的小镇,深受风滚草的“毒害”,而无数美国人也正是因此才对风滚草这种植物恨得牙痒。
风滚草是如何入侵美国的?说起来,在美国泛滥成灾的风滚草其实是属于外来入侵物种,而它的原产地则是俄罗斯,因此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作俄罗斯刺沙蓬。
19世纪70年代,美国从俄罗斯进口亚麻籽的时候,无意中将风滚草带入了境内。风滚草来到美国后,一开始还表现得相对含蓄,在美国当地并没有出现任何泛滥的苗头,当地人也就没有过多在意这一外来物种,相反,风滚草的存在还成为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风滚草开始泛滥
但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几十年,风滚草的数量在美国西部地区就已经遏制不住,开始泛滥成灾了。风滚草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大,一株风滚草就可以携带约25万粒种子,在它们滚动的时候,种子就会随之散落在地面,等时机合适这些散落在地面的种子就会长成新的风滚草,如此往复,风滚草也就泛滥起来了。
泛滥成灾的风滚草会时常入侵公路,如果不是拥有多年驾龄的老司机,在被风滚草入侵的公路上可能真就寸步难行了……
公路上的风滚草
除了美国以外,全球还有多个国家也同样遭受到了风滚草的入侵,其中澳大利亚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我们国家,风滚草也同样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但是我们却从未听说过有关风滚草在我们国内泛滥的消息。基于此,网上甚至还有传言表示,风滚草在我国根本活不过“童年”,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风滚草在我国活不过童年?网上传言的说法实则是立不住脚的,这种说法指的是风滚草不能长大就被我们吃了,但实际上,全国范围内真正吃过风滚草的人并不多,很多人甚至从小到大都没见过风滚草,也就更谈不上吃风滚草了。
未成年的风滚草
风滚草之所以没有在我国泛滥成灾,首先得益于我国的地理环境,我国多以山地丘陵为主,这样的地形是不利于风滚草滚动传播种子的。
但美国这种多以平原为主的国家就不一样了,随便被风一刮,风滚草就会开始迅速滚动起来。
美国平原上的风滚草
再就是归功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国家本身就存在多种多样的,跟风滚草属于同一科的藜科植物。
这些植物的大量存在,也就衍生出了大量以藜科植物为食的昆虫,说白了这些昆虫也正是风滚草的天敌,有了天敌的存在,风滚草也就很难在我们国家泛滥成灾了。
写在最后说起来,在自然界每一种生物其实都有它们存在的意义。所有的生物都是在不断地制衡过程中繁衍生息的,如果突然少了某一种生物,可能整个生态系统都会被打乱,届时甚至还会酿成我们无法想象的灾难。
遭风滚草入侵的美国农场
就像那些以风滚草为食的昆虫,它们看似不起眼,但它们的存在的的确确帮我们阻止了一场潜在的物种入侵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