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聿凡、乔梓宸、蒋珂
图:王聿凡、赵愕、张亮、王瑞、南粤荒野
浙江的眼镜蛇科中主要有5个属,分别是眼镜蛇属、眼镜王蛇属、环蛇属、华珊瑚蛇属和海蛇属。其中海蛇属的物种从不出现在内陆,几乎不会遇到,所以本文暂且不做概述。眼镜蛇科中有中国第一毒的银环蛇,也有毒液主要针对爬行类,对哺乳类毒性作用不明的华珊瑚蛇。
舟山眼镜蛇Naja atra
是浙江仅有的一个眼镜蛇属Naja物种,虽然名字里叫舟山,实则遍布全浙江及华东、华南。最为人所知的是它在受威胁时会扩张颈部。斜鳞蛇属Pseudoxenodon物种也会把颈部扩张,浙江有纹尾斜鳞蛇P.stejnegeri与横纹斜鳞蛇P. bambusicola分布,但没有斜鳞蛇是黑色的。然而,在此我们还是鼓励大家遇到蛇之后敬而远之,如无百分百的把握尽可能不要试图近距离鉴定。
习性:
日行性,喜在多丘陵的开阔地面活动。
鉴别特征:
防御时竖立身体扩张颈部,全身黑色,有白色条纹;颈背部有白色扩大色斑(形状、大小有个体差异)。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中国最长的毒蛇,可达3米以上,体型气势磅礴;浙江仅有滑鼠蛇Ptyas mucosus有如此体型。
习性:
日行性,仅在浙江部分山区少量分布。
鉴别特征:
眼镜王蛇:巨大的体型,黑白(黄)相间,会扩张颈部,颈背侧白纹无扩大;头背后端有一对蝴蝶形枕鳞。
舟山眼镜蛇:颈部白纹扩大;头背后端无蝴蝶形枕鳞。
滑鼠蛇:上下唇鳞之间有显著黑色条纹;头背后端无蝴蝶形枕鳞。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中国第一毒蛇的桂冠被它所摘。显著的黑白相间,可是它的模仿者是在太多。所以我常常告诫“野外看到黑白相间的蛇分不清就都当做是银环蛇吧。”浙江所分布的黑背白环蛇Lycodon ruhstrati外观与其较为接近。刘氏白环蛇Lycodon liuchengchaoi、福清白环蛇Lycodon futsingensis等均不是纯白色环纹。
习性:
夜行性,喜在水源附近活动,性温顺。
鉴别特征:
银环蛇:明显扩大的六角形脊鳞;从头至尾清晰的黑白纹。
黑背白环蛇:脊鳞不扩大;身体后半段环纹模糊。
银环蛇幼体:头部两侧有倒“V”形白斑,两侧白斑不相连。
黑背白环蛇幼体:头部大块白斑,两侧头顶的白斑相连。
华珊瑚蛇属
福建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kelloggi:头部为“V”型白纹
中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头部为大块白斑
习性:夜行性,以其他小型蛇类等爬行类为食。
两者体型均较小,遇到危险时会把尾巴卷成圈吸引注意力,紫灰锦蛇Oreocryptophis porphyracea与中国小头蛇Oligodon chinensis也会卷尾巴。华珊瑚蛇的毒液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爬行类非常致命,但对于哺乳类的作用却仍不明确。
福利:它们标志性的卷尾巴
除此之外,游蛇科也有几种毒蛇,它们都属于后沟牙毒蛇,毒性较弱,一般咬伤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
它的毒液来自它的食物蟾蜍,除了口腔外颈部也有腺体释放毒素,受到威胁时会扩张颈部展示鲜艳的颈背。
习性:日行性,喜在农田、丘陵地区活动。
据日本学者研究,虎斑颈槽蛇吃掉蟾蜍以后,会将蟾蜍毒液储存在颈部腺体里,受到威胁时从颈部腺体排出或溅出(乳白色或略带粉红色的浆液)。蟾蜍毒液的毒性很强,要谨防其进入口腔、眼睛和血液。
绞花林蛇Boiga kraepelini
在上篇(链接)中已经做过简单介绍。
习性:夜行性,树栖,主要吃鸟及鸟蛋。
中国水蛇Myrrophis chinensis
铅色水蛇Hypsiscopus plumbea
主要在浙南分布的两种水蛇,生活在水里的蛇很多,但原水蛇属Enhydris在浙江只有这两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