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前的今天,陈景润出生。

他父母是干啥的,如何培养出一个数学天才?今天我们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

陈景润的生平(89年前的今天陈景润出生)(1)

关于陈景润的少年成长,已经出版的各种读物,并不统一。不少学生读本,把他描绘成了伟人英雄科学家应有的脸谱妆:出身贫寒,刻苦读书,懂事勤奋……

只有亲自调查的作者,才能对一个人的成长,梳理出基本可信的事实。

厦门作家沈世豪,曾花3个月时间走访陈景润生活过的地方,写出了陈景润传记。

所以,本文参考此传,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陈景润的少年成长轨迹

陈景润的生平(89年前的今天陈景润出生)(2)


89年的今天,即1933年5月22日,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的省会福州市。

出福州城向南15公里,有一个叫胪雷的小镇,那便是陈家的故乡。

那里,曾出过民国教育部长、化学博士陈可忠,海军上将陈绍宽等名人。

陈景润并非出身农家,也不那么贫寒。其父陈元仲,是福州市一个邮政局的局长。

其2个伯父,一个是国家邮政总局当处长,一个在省邮政工会当主席。

海关和邮政,在民国时期,是一个相当吃香的行业。陈景润从小,跟着父亲住在福州白鹤巷,家境优于当时普通乡村百姓。

景润是陈家的第3个孩子,上面有1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其名景润,也颇文雅,代表着父亲对家庭未来光景更好、更滋润的期待。

陈景润的生平(89年前的今天陈景润出生)(3)

(1930年代南方一大学)


陈父好养乌龟,龟很大,儿时的景润,就和哥哥姐姐们站在龟背上玩,看谁站得久,谁就赢。

儿时的景润,瘦弱、寡言、爱看书,也好捉迷藏。

他常拿一本书钻在别人找不到的角落里,一个人默默看书,而别人渐渐就忘了找他。

相对优越的家境,让陈景润虽居战乱不安的民国,却仍然有条件受到良好的教育。


日本侵华,福州沦陷,1937年,父亲举家迁往福州三明市。

仓山三一小学,一所设备比较完善的教会学校,是他的第一所学校。

在这里,他的聪明智慧,让他小小年纪就出类拔萃,念了2年书,就开始跳级

他家附近缺水,兄弟们去远处挑水喝,景润体弱,负责舀水。

一边舀,他一边把英语翻译成福州方言,编成顺口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陈景润的生平(89年前的今天陈景润出生)(4)


10岁时,母亲不幸得病去世。

之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在幼儿园教课的一个年轻妈妈。

但由于哥哥姐姐们的阻拦,父亲和这个妈妈搬到了外面租房子住。

景润在三明市读完了初中,抗战胜利后,又随父亲从三明迁回福州。

福州仓山英华书院,是陈景润的高中,现为福州高级中学,当年也是一所教会学校。

1948年2月,15岁的景润,在这里读高一春季班。


他仍然不爱说话,遇到同学笑一笑,就算打招呼了。

和善、老实,爱看书,是大家对他的一致印象。

而且,他爱躺在床上看书,渐渐近视了,便戴着眼镜看,眼镜一条腿被压断了,他就用一根线绑起来继续用。

同学们都称他是booker,闽南方言书呆子的译音。

陈景润的生平(89年前的今天陈景润出生)(5)

陈景润在班里并不是冒尖的学生。

他瘦弱,但记忆力惊人,曾当着全班老师和学生的面,把一本书完整背了下来。

在所有科目中,他数学最好。

在学校的图书馆的借书卡上,可以看到他在高中时就读了大学丛书《微积分》《达夫物理学》,哈佛大学讲义《高等代数引论》《郝克士大代数学》等高深科学专著。


在这一年,他遇到了一生中重要的老师,沈元。

他是清华大学航空系的主任、留英博士。

这一年,老家在福州的沈教授,父亲去世。回福州奔丧期间,正值解放战争,南北交通中断,便滞留在了这里。

英华学院是他的母校,便邀他为这里的学生上课。由此,陈景润提前邂逅了大学教授。

在有限的几节课中,沈教授讲述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大概内容,听得陈景润如痴如醉。

从此,这个少年数学王国的心志被激发了出来。

陈景润的生平(89年前的今天陈景润出生)(6)


1949年,福州解放,16岁的景润,身处学校“朝阳班”。

朝阳班,顾名思义,是很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应该是类似现在的冲刺班、实验班、快班之类的。

陈景润明显是其中的佼佼者。

翌年,即1950年的春夏之交,陈景润还没有毕业,就在老师的推荐下,以“同等学力”的名义,报考了南方名校厦门大学,并被数理系录取了。

由此开始了一生对数学的高深科研。

陈景润的生平(89年前的今天陈景润出生)(7)


从景润的出身和成长来看,一个数学家的培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也没有什么额外的辅导班加持。

甚至,许多时候,他都不是班上最冒尖的那个。

保持平常心,客观来看教育,其实最重要的就2点:

一是孩子本身够聪明,从小到大,从学生到老师,是公认的聪明;

二是家庭殷实,即便是在动乱的年代,也能够支撑得起他从小开始就受到的良好教育。

这就是今天,在陈景润诞辰日时,我们应该读懂的东西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