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空城计真正的胜利者是谁?不是诸葛亮,是他害怕鸟尽弓藏!

《三国演义》是曾经火遍了大江南北的一本小说,被列入我国的四大名著,这其中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被广为流传,在这其中,不仅仅是它所描绘的故事和战争场景被人们口口相传,在三国演义当中所写到的一些用于战争中的计策也被后来的人们广泛应用着,书中所描绘的赤壁之战以及空城计等等,都给了后来人们领兵作战以很大的启发。

孔明空城计的真实故事(空城计为何会成功)(1)

空城计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的一个故事,在几千年来的演变当中,他被传送的神乎其神,而它的发明者与实施者诸葛孔明也被人们赋予了几乎神话一样的的身份,鲁迅先生就曾经在评价《三国演义》之时用了状诸葛之智近乎妖这样的话去形容诸葛亮。

实际上,纵观整个三国演义这本小说鲁迅先生的这句话也不无道理,诸葛孔明确实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此人实际上并没有小说中描绘的那样神乎其神,而空城计之所以能够成功,也并非只是诸葛孔明一个人的神机妙算,这个计策之所以能够很容易地实施下去,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在这些原因当中,不能够排除诸葛亮这个人本身智谋的关系,但是在很大成度上决定空城计是否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并非是诸葛孔明本人,而是空城计所作用的目标,司马懿以及他的儿子司马昭。

孔明空城计的真实故事(空城计为何会成功)(2)

当时的诸葛亮确实摆出了一副十分淡薄的态度,这确实很容易迷惑敌人的视线,很容易让人们误以为这是有预谋的,但是单纯的这种说法确实经不起推敲的。我们知道在三国时代出了名的谋臣实际上有很多,刘备下属的诸葛孔明是一个,当时的凤雏庞统也是一个,而在曹操的麾下,司马懿占据了主要谋臣的地位。

这些人有的并不属于一个阵营,但是他们的谋略却相差不大,司马懿可以成为魏国的主要谋臣,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而在三国演义当中,作者采用的是亲刘贬曹的态度去书写这样一本演义,那么势必会在魏国的形式作风上面多加一些改动,或者说是在国家的构成上面更加偏向于蜀国一些,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司马懿本身与诸葛亮实际上是属于半斤八两的状态。

孔明空城计的真实故事(空城计为何会成功)(3)

试问一下,如果是司马懿摆出这样一个空城计,诸葛孔明难道不知道其中有诈吗?这样的情况应该是不会发生的,很有可能在空城计百出的那一刻,这个孔明赌的并非是司马懿,是否知晓这是他的缓兵之计,而是在打赌,司马懿与魏国国君之间的信任关系。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去评判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司马懿当时所处的境地。人们往往都会说乱世出英雄,为什么乱世会出英雄呢?那是因为一个乱世必定有着项目统一发展的趋势,并且一个大的乱世想要进行统一,必定需要诸多人才。

孔明空城计的真实故事(空城计为何会成功)(4)

这个时候,一些在和平盛世里并不能斩落头角的人,在这样的乱世当中就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可是,这样一来,乱世就成了这些人能够出人头地的一个巨大前提,所谓的角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说的也就是这样的事情,当一个璀璨的乱世变成一个太平盛世的时候,很多的能人将相就不再被这个时代所需要,而在这个时候,他们也就避免不了走上穷途末路的结果了。

因此,一个城府极深的谋臣,他是不会选择由自己来结束这个乱世的,尤其是一个还不能够凭自己的实力撼动一个国家朝堂的谋臣,他更不可能选择由自己来结束一个乱世,而恰好司马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小说当中,作者采取的是亲刘贬曹的态度,所以魏国的谋臣属于心机深重,城府极深的人,他们更多的倾向于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整个国家的利益或者是君主的利益。因此,司马懿与诸葛孔明实际上并非是一路人,诸葛孔明为的是整个蜀国的大业,而司马懿更多的是为了司马家族的复兴,从这一点上来看,司马懿极有可能在魏国国君的利益和自己家族的利益选择之中偏向自己。

孔明空城计的真实故事(空城计为何会成功)(5)

在那个时候,司马懿十分清楚,诸葛孔明实际上已经没有与他们对抗的能力了,如果他们现在攻进城去那么诸葛亮便难逃一死,但是,司马懿所存在的最大价值便是对抗诸葛亮,如果诸葛亮一旦失败去世,司马懿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那么,在一个司马懿还不能够左右魏国朝堂的时间里,他是不会选择这样做的。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或许是司马懿故意放过了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当中还有一个细节可以解释这种推测。有一次,司马懿去面见曹丕,去无意当中听到曹丕与太医的对话,从那时起司马懿便知道曹丕实际上也是有疾病的,但是那个时候的司马懿没有选择进去而是选择了离开,等过了一段时间司马懿才第二次去面见曹丕。

孔明空城计的真实故事(空城计为何会成功)(6)

司马懿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因为他知道,如果曹丕知晓自己身患疾病事情已经被他人知道的话,以曹丕的性格一定会痛下杀手,所以司马也只能装作不知道这件事情。

从这样的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实际上,司马懿与魏国国君之间暗地里的争斗还是很多的,这样的一个人是不会把自己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为国的建设上的。这一点在之后,司马家族取代了曹家建立了晋朝也可以看得出来。

因此,我们推测,司马懿并非不知道诸葛孔明没有与他们对抗的实力,而是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撤军,为的就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安身立命的容身之所,毕竟在司马懿看来,对手存在自己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失去了对手自己也就离穷途末路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