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对“思无邪”最好的诠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孔子温和的理想主义的特点?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温和的理想主义的特点
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对“思无邪”最好的诠释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睢》是《诗经》的第一篇。诗中写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此篇写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
孔子没头没脑来一句关于《诗三百》中一首诗的评议,似乎很突兀。而其实,只要对孔子的思想及教学情况稍有了解,就不会大惊小怪了。《诗三百》是孔子重点研究的古代文献之一,也是他的教科书之一,日后的儒家经典之一,“五经”“十三经”都少不了它。
孔子对《诗经》的总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一敝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思无邪”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孔子看来,《诗经》、的思想内容,写男女爱情的诗不涉于淫荡,揭露统治阶级罪行的怨刺诗也不直切激烈,至于那些歌颂统治者文治武功、反映剥削阶级意识的诗作,就更是“无邪”之作了。这和《礼记经解》中记载的孔子说的“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孔门四教,文、行、忠、信。文教项中,《诗三百》是主要教科书之一。孔子曾经教导儿子孔鲤(伯鱼):不学诗无以言。此句提醒大家一个人只有认真学习过《诗三百》,才具有开口说话的资格。
孔子之所以说《关雎》快乐但不沉湎,哀怜但不伤感,大概是针对包括众弟子在内的一般人阅读《关雎》乃至其他诗歌时存在的理解错误而说的。南宋学者郑樵的说法不错,现在转述如下:人们听到歌唱,容易产生感慨。快乐的人听到歌唱,容易沉湎声色;痛苦的人听到歌唱,容易伤感消沉。《关雎》这首诗歌,是一首优雅平和的诗歌,快乐的人听了能享受其中的快乐之情;痛苦的人听了会产生哀怜之心,但不至于伤心。这是《关雎》最美的地方。
孔子的这一番话,很可能是对他的弟子们说的。这样说的用意,自然是为了培养弟子们健康的感情世界和审美趣味。既是教书,也是育人。
孔子对《关睢》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的艺术观。《关睢》是写男女爱情、祝贺婚礼的诗,与“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认识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乐而不胜地,哀而不伤”中和之美的批评原则,承认文学要反映人们的哀乐,承认文艺对社会的作用,以及对统治者的批评。这种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诗序》对《诗经》的大部分篇章进行穿凿附会,改变了诗篇的本来面貌,这种歪曲显然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中和之美的批评原则,防止过与不及。刘勰主张“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附其实”(《文心雕龙辨骚》),这种辨证思想和中和之美的原则也有渊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