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发布旅游及美食资讯,欢迎关注《三湘旅游》头条号;欢迎收藏并分享,敬请提供图文素材】

株洲市茶陵县有座天堂山,山高谷深,山谷间有涓涓溪流,有山村人家。

古村老宅寄托着几代人儿时的记忆(初冬山村看古桥)(1)

(天堂山下的山村——大垅)

现在,当你走进潞水,说到天堂山山谷间的山村时,热心的潞水人会告诉你:在天堂山山谷间,至今还是炊烟袅袅的山村只有大垅;大垅境内金丝江上有一座古桥,叫里仁桥,里仁桥是穆和主持修建的。

古村老宅寄托着几代人儿时的记忆(初冬山村看古桥)(2)

(大垅山村村口)

清代学者王先谦编著《湖南全省掌故备考》卷二十一《人物二》,其中记载有陈文帝时太常博士穆和隐居潞水冷水井的故事:“陈文帝庚辰年,处士穆和为太常博士。隋继统,和隐居潞水冷水井。隋文帝开皇三年,屡征不起,遂以熔铁锢其门,岁余犹闻朗读之声。唐武德二年,少詹事杜淹为著其事,勒碑志感。裴寂纠之,遂扑其碑。明初于灰尘蔓草中得之。”

古村老宅寄托着几代人儿时的记忆(初冬山村看古桥)(3)

(里仁桥桥头的石鼓)

陈文帝天嘉元年(庚辰年,也就是560年),穆和担任了陈朝的太常博士。时隔二十一年,为开皇元年(581年)。这一年,隋朝建立,陈朝陷于风雨飘摇的境地之中。这时,穆和离开南京,千里迢迢来到茶陵潞水天堂山中的冷水井山中隐居。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多次派人专程到冷水井山中,请穆和出山为隋朝效力。穆和一次又一次地回绝了使者;隋文帝因此而大怒,他派人用铁条把穆和家的门全部封死了。

面对这样的惩罚,穆和丝毫不为所动,在封禁屋内的一年多时间里,依然是每天读书吟诵,自得其乐。穆和忠于前朝,面对隋文帝而能“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这使他赢得了后人的敬仰。唐武德二年(619年),仰慕穆和的少詹事杜淹专门为穆和立了一方石碑,石碑上刊载了穆和的事迹,抒发了自己对穆和的钦佩之情。在当时,未经朝廷许可而私自为他人刊立石碑,这是非法行为。杜淹为穆和立碑之后,受到了宰相裴寂的检举揭发,朝廷下令把这方石碑挖倒。从此以后,石碑掩埋在柴草丛中,到明朝时期,人们还能偶尔看到。

明嘉靖四年版《茶陵州志》卷之下《杂志》也叙述了这个故事。编纂者叙述说,隐居期间“和隐居教学不倦”,穆和在冷水井山冲里办私塾,一个人在私塾里当老师以教书为生。 从已知的文献记载来看,茶陵境内最早从事私人办学的人,很可能就是穆和。

古村老宅寄托着几代人儿时的记忆(初冬山村看古桥)(4)

(天堂山下的金丝江)

在潞水,当你与耆老谈论潞水的掌故时,在听人讲述穆和隐居冷水井的故事之余,你还会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尾声:大垅有一条山溪叫金丝江,金丝江上有一座小石拱桥叫里仁桥,里仁桥的修建人叫穆和。“知道吗?里仁桥,至今还保存得好好的呢……”我不止一次听人谈起穆和隐居潞水冷水井主持修建里仁桥的故事,可惜,至今为止,我还没有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今年十一月九日,云阳林场潞水分场负责人彭回民先生邀请我去大垅游玩。这是一个天气晴和的日子,时间早已是初冬,呈现在我眼前的却是一番秋日景象:天空明净,阳光朗照,没有云彩,没有风,脚下的路随着潞溪蜿蜒而上,两岸的树披着一身深绿,静静地享受着日光浴带来的舒适。经过神背,绕过李家里,走过一小段山路,再下一段山坡,前面就是大垅。大垅是天堂山山麓下的一个小山村,金丝江从深垅里山顶逶迤而来,绕一个半环,在村口汇入潞溪,将大垅山村一分为二;金丝江两岸的稻田如同眉额上深深浅浅的皱纹,依着山势一层层重叠着,村庄散布在稻田边沿,仿佛是被稻田支撑起来了一样。

这里四面都是山,山高岭峻,树木茂密,举目远望,四面是静静的草绿色,新栽的菜苗绿油油的,稻田里的禾蔸还没有完全枯黄,房屋高高低低,带着或新或旧的亮色。山村簇拥在一片草绿色之中,宛然如天堂山谷地一个小饰品。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正是正午时分,山村静悄悄的;有一群鸡“咕咕咕”的叫着,也许是受了我的惊扰,也可能是对我这个客人有一份好奇吧。

古村老宅寄托着几代人儿时的记忆(初冬山村看古桥)(5)

(金丝江上的里仁桥)

彭回民先生是一个热心人,在我到来之前,他早已安排人清除了里仁桥桥上的藤蔓杂草。这是一座独拱石桥,它的基脚比较高,桥洞近似于一个半圆,左右两端各有一段短短的坡道,与桥面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梯形截面,使桥身略略显出两道坡度。窄窄的江面,高高的基脚,小小的坡道,远望里仁桥,恍然如一个又高又大的门洞,一下子就把你的双眼吸引到金丝江深处去了。里仁桥桥头有两组石鼓,形制古朴,雕琢精细,把左右两端的坡道装饰得像两道如意踏跺。也许,当年隐居冷水井的穆和在主持修建这座桥的时候,心中怀有浓烈的思乡之情。当年,穆和隐居在潞水冷水井,他的家、他的亲人在千里之外的南京。如意踏跺是各家各户大门前一段小小的坡道。桥头的这两道如意踏跺也许可以让他有走进家门的感觉吧?这种感觉是温馨的,也是亲切的。

古村老宅寄托着几代人儿时的记忆(初冬山村看古桥)(6)

(里仁桥桥头的石鼓及石阶)

里仁桥桥头的石鼓及石阶,石鼓与石阶组合在一起,形如大门口的如意踏跺。在里仁桥前,我们闲聊了很久。不知怎么一来,我们聊起了“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传说。说是在明清之前,这里是由茶陵经攸县北上长沙的通道之一,过往的官员、士人走上里仁桥、途径冷水井时,都会自觉地下轿下马步行,以此表达他们对前贤穆和的敬慕和怀念之情。

里仁桥,连接起了古往今来过桥出行的人,也连接起了主持建造这座桥的人,还有他当年的故事。

我相信,那些下马下轿的人,不只是要用他们的步行来表达他们的心情,他们还要用他们的步行,给所有见证了下轿下马步行的人上一堂最有说服力的课。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注:2016年湖南省茶陵县腰陂镇与潞水镇合并为腰潞镇)

来源:茶陵旅游 图文:段立新/茶陵县潞水中学教师)

【旅游采摘美食资讯原创作品,欢迎各类媒体整体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和图文作者,切勿裁剪影响构图;摄影作品涉及版权,未经同意或授权,严禁网络媒体盗图配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