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森林预防森林火灾(森林资源的保护任重道远)(1)

日前,一则新闻引发网友热议,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云南玉溪市民发现天空灰暗,夹杂燃烧的味道,误认为发生森林火灾,经多方查证,原来是玉溪市在实施"烧除法"清理森林地表可燃物,用以预防森林火灾,后被云南省环保厅紧急叫停。

对于森林火灾,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大的天敌,一旦发生,不仅造成森林大面积损毁,生态环境遭受致命破坏,还可能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连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也束手无策,着实让人头痛。

对于森林火灾的预防,各地都不仅高度重视,而且相继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包括云南玉溪采取的"烧除法",作为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符合地方防火需要,只要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本应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长期在基层参与森林防火工作的林业工作者来看,个人觉得不应该谨慎、小范围使用,不可大面积推广应用,对这种"一烧了之"的做法持保留意见,主要观点有三。

首先,"烧除法"会造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浩劫,留存树木将成为"废柴"

保护森林预防森林火灾(森林资源的保护任重道远)(2)

众所周知,森林资源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的生物圈,包括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生物、微生物,它们之间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生态平衡,只要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势必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变化,甚至是恶化,给森林资源带来短期难以恢复的灾害和损失。如林下的一些珍稀灌木、草本的消失;一些动物食物链的戛然而止;以及一些微生物的循环等等。如果是局部小面积的烧除,受损范围有限,修复会很快,倒也无可厚非,而根据报道,仅峨山县已经烧除40万亩,只占计划的70%,云南有多少个这样的县需要烧除?数百万亩还是数千万亩?有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将会有多少野生动植物、微生物资源在"烧除法"中化为灰烬?细思极恐!

也许有人会说,"烧除法"是为了保护森林中的树木免受森林火灾,而根据基层的实践经验,这种过火的树木,长大以后,均会因为树干表皮受损,沦为中空的"朽木",要么空心,要么"糟心",成为"废柴",而且极易感染病虫害,极易风折倒伏,成为"亚健康"森林,不仅经济效益剧减,而且生态防护功能大打折扣。

其次,"烧除法"一旦失控,将酿成真正的森林火灾

保护森林预防森林火灾(森林资源的保护任重道远)(3)

"烧除法"在森林防火中经常使用,但基本都是使用在扑灭森林火灾中,当森林火灾无法控制时,可以提前在森林火灾的必经之路砍出隔离带,反向燃烧,清除可燃物,以阻隔火势蔓延,避免更多的森林资源遭受损失,实践证明,非常实用。但“烧除法”如果使用在森林防火的预防上,在安全的森林中主动使用,个人认为风险大于成效。

即便在无风安全的环境下,使用"烧除法"一旦点燃山火,便会形成强劲的山风,而且会随着地形的变化,风向变幻莫测,如果可燃物较多,极易诱发真正的森林火灾,届时会追悔莫及,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地在进行森林防火演练时就曾多次出现火险,让人心惊胆战,心生后怕。所以"烧除法"一旦失控,会酿成真正的森林火灾。

最后,"烧除法"完全可以用其他更环保更科学的方法替代

保护森林预防森林火灾(森林资源的保护任重道远)(4)

森林火灾的发生,离不开燃烧三要素,即火源、燃烧物、氧气及温度,只要控制住了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就不会发生燃烧。

可控要素之一,只要杜绝了火种进山,或者严禁防火期野外用火,就能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这也是全国各地普遍采用和重点预防的防控措施之一,所以完全可以在控制火源上多做文章,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可控要素之一,主要是林下的草灌、枯枝落叶等,最难防控的是茅草类可燃物,人工清理是最佳选择,但山场面积广袤复杂难以做到;"烧除法"也是清理措施之一,但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造成大气污染,诱发森林火灾,那么该怎么办呢?

其实种植常绿阔叶树是最佳选择,只要所植树木郁闭,林下茅草类易燃物便会消失,常绿阔叶林下空气和土壤非常润湿,少量的落叶很难引燃,完全可以抵御偶发的零星山火,而根据报道录像视频,云南"烧除法"烧除的基本都是疏林地林中的茅草类可燃物,如果广植常绿阔叶,林分郁闭,何来"茅草"?因此个人觉得还是抓造林,包括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才是正解。

氧气及温度是人为不能控制的因素,因此不能作为森林防火防控措施,尤其是云南,温度较高,不利因素增大,森林防火的难度也相应会增大,这也是云南方面被迫强行清理可燃物的原因之一,出发点是好的,但未必是最佳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个人认为,"烧除法"并非云南不得已而为之的唯一有效森林防火措施,完全可以在火源管控、疏林地荒山绿化、营建生物防火带上多做文章,用更环保、更科学的方法替代"烧除法",做到既有效防控森林火灾,又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用实际行动践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个人观点,错误和不妥之处,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