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核心思想艺术特色(以简驭繁曲尽其妙)(1)

《论语》是语录体,不以叙事见长,而以记言为主。但书中有时在记载人物语言的时候,也略及言语的前因后果,交代语境。如: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为政》)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述而》)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先进》)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微子》)

这些篇章叙事的意味都很浓厚,可以看作是简短的叙事短文。其实除了独白式的纯粹记言(如“子曰:君子不器。”)以外,人物对话都可以作叙事文来读,因为它告诉读者的主要是事情,人物言语也是事件的一部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从形式上看,这一章全是对话,除“某问”“某曰”之外,没有叙事性语言,但从内容上看,却也是叙事。子路、冉有同问“闻斯行诸”,孔子所答不同,公西华不明白何以如此,孔子告之。叙事之意,不言自明,非独记其言语而已。或者说,这一章记载的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事情。

《论语》也有专门记载人物行事的短章。如: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子罕》)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先进》)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阳货》)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微子》)

这些短章,全叙人物行事,不涉人物言语,属于纯粹的叙事性短文,虽不宏大,但也完整。记事明理,语短意长。

《论语》中还有一些篇幅略长、情节曲折的叙事性篇章,如“阳货欲见孔子” “子路从而后”等,只是这样的篇章比较少,无法与记言之数相比而已。

《论语》的叙事虽然不多,但极少的叙事却也颇具艺术价值,甚或可堪典范,为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概括起来,《论语》的叙事艺术主要有三点:一、精审剪裁,繁简得宜;二、刻画细节,以小见大;三、曲折情节,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