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元节”,同除夕、清明节等一样,中元节也是我国传统的祭祖大节,在民间,中元节也被称为“鬼节”。“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有人说:“在经历亲人、朋友的离开之后,有时候便想,这世间要有鬼魂就好了,这样,他们就只是换一种方式活着,我们也可以陪他身侧,知寒问暖,不会孤独。”这也正是以最大的善意,来看待生命中的一切来来往往,心存善念者,重逢有佳期,人间有团圆。

中元节祭祖跟国家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元节将至牢记传统)(1)

何为“三元”?

中元节祭祖跟国家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元节将至牢记传统)(2)

“三大鬼节”

总的来说:在中元节这天,传统上讲究“4事要做、3事不宜”。

一、中元节4事要做

1:祭祖

中元节祭祖跟国家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元节将至牢记传统)(3)

2:放河灯、放小船

中元节祭祖跟国家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元节将至牢记传统)(4)

3:烧纸

给已故亲人烧纸、烧纸钱也是中元节的习俗之一。在民间,人们认为烧纸代表着给逝去的亲人送钱,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更好;除了上坟烧纸,还有在十字路口烧纸。不过,为了环境卫生和火灾隐患,现在各地都不提倡通过放河灯、烧纸等来缅怀先人,而是倡导公祭悼念、家庭追思、网上祭祀、鲜花祭祀等文明环保等祭祀活动。

中元节祭祖跟国家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元节将至牢记传统)(5)

3:吃面羊

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两家之好。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面羊。

中元节祭祖跟国家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元节将至牢记传统)(6)

4:吃鸭

鸭在水中游,有为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人说“鸭”的谐音是“压”,寓意着驱邪压邪、可以压住不好的东西。再者,七月十五正值暑伏之际,鸭肉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正适合在这个时候吃;民间也有着“七月半吃只鸭,万事不用怕”的说法。所以,在中元节这天,有不少地区的人家都会吃鸭肉,比如在广东东莞一带,人们一般都会吃莲藕煲鸭。除此之外,还有烧鸭、白切鸭、柠檬鸭、啤酒鸭、仔姜焖鸭等等都是鸭肉的经典吃法。

中元节祭祖跟国家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元节将至牢记传统)(7)

二、中元节3事不宜

1:忌熬夜、深夜不归

民间说法认为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这天,在夜晚、特别是在野外被认为阴气很重,有些老人常会嘱咐孩子早早的下班、不熬夜、早睡觉,晚上不要出去玩、不要夜不归宿,也不要晚上去水边玩耍或游泳(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往河边站”),避免招惹了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让自己有霉运、遇不顺。

中元节祭祖跟国家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元节将至牢记传统)(8)

2:忌理发

七月十五这一天最好不要去理发,以免犯了民间传说的“鬼剃头”。还有一种说法是毛发和血气一样都可以“以阳抵阴”,因此,在农历的毒五月和鬼七月,最好不要理发,特别是身体虚弱的人。

中元节祭祖跟国家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元节将至牢记传统)(9)

3:忌办喜事

由于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在民间上被认为是阴气较重的日子,所以,一些如嫁娶、乔迁、搬家、领证、起基建房、开业等喜庆的大事最好避开这一天。与其说是迷信,不如说是人们求心安、祈吉祥,对未来的一种美好的憧憬吧。

中元节祭祖跟国家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元节将至牢记传统)(10)

七月十五中元节,也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之夜,夜里望月,静默想念;人们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追思缅怀逝去的先人。这既是一种文化,也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不仅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的思想,也体现了敬祖尽孝文化背后的一种信仰。值此中元,一岁一追思,让逝者安息,而活着的我们,继续这一世未完的旅程......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