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1)

01:意外

2006年,编剧刘和平带着他的《大明王朝》送去了总局的“重大题材办”的审核专家组。

7天,每天14集,专家组一口气看完了《大明王朝》,并且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该剧不论是揭示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感染力,均超过了《雍正王朝》。

那部《雍正王朝》也是刘和平的作品。

1999年,它在中央八台首播。

创下收视率(16.7%)。

至今,仍然是电视剧的收视天花板。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2)

刘和平对他的《大明王朝》有信心。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的光明和黑暗中,《大明王朝1566》渗透着历史精神和优秀的民族文化。

刘和平坦然承认,剧本格局和立意上,《大明王朝1566》要比《雍正王朝》好得多

2007年,《大明王朝》如期在湖南卫视放映,

刘和平却傻眼了。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3)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4)

2007年“新京报”报道:《大明王朝》收视遇冷,最新收视仅为0.41%。

刘和平期盼的收视狂潮没有发生。

为什么?同样是刘和平编剧,主演也都是中国最顶尖的演员:《雍正王朝》是唐国强,《大明王朝》是陈宝国。配角方面《大明王朝》的戏骨,

在名气上,甚至远超过去的《雍正王朝》。

为何会造成收视率差距悬殊?

我思考后发现,不得不感叹时代这件事情。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5)

02:凉白开

在剧本创作的立意与格局上。

1999年的《雍正王朝》更像是一杯凉白开。

2007年的《大明王朝》更像是需品味的茶。

刘和平在创作《雍正王朝》时思考的是,托尔斯泰那个哲学命题“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奴隶”

刘和平在创作《大明王朝》时思考的是,帝王是历史最大的囚徒,封建王朝是如何瓦解的

这两个问题把剧集带向了不同的深处。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6)

1999年,电视剧上映前,外界对“雍正”有偏见:

“改诏夺位”

“骨肉相残”

“荒淫残暴”

这对于“雍正”的评价。

刘和平根据挖掘出来的《雍正朱批谕旨》发现,雍正从来就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在位13年,留下千言万语的政务批语。

雍正,是历史上勤政的君王。

明清没一个帝王能比得上他。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7)

因此在《雍正王朝》里,刘和平想要去追问的就是:帝王在权力面前,是如何被异化的?

帝王正如孟德斯鸠所言:荣誉如同君王,统治着人民,也统治着皇帝。

任何帝王,把国当成国,那么他的家庭利益就必须得让步了。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8)

刘和平试图探索“雍正”的内心世界,

他想要知道,在家国利益面前,雍正是如何背负历史的骂名?

雍正成为一个有国无家的人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1999年,刘和平给出了答案:四面楚歌的英雄。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9)

在唐国强饰演的“雍正”即位前,刘和平铺垫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康熙王朝”——这戏很重要。

明白了康熙王朝是如何腐败的,就知道了雍正是如何奠基了真正的“康乾盛世”。

康熙晚年国库存银700万两,而到雍正13年间国库从700万两骤增到5000万两。

雍正是如何做到的呢?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10)

历史书籍上记载了这样的一句话:

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

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之深知灼见可以屈指而数者,较之古来以藩王而入承大统,

如汉文帝辈,朕之见闻更过之。

从雍正登基开始,他面临的就是朋党之争,贪污腐败,贫富矛盾,国库空袭这类外部矛盾。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11)

这也是康熙不选择八阿哥胤禩即位的原因。

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得不像。

朕是以宽仁治人,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朕对下面已是放纵过度,他却比朕却还要放纵,

即便他的宽仁是真的,也只会把我大清的江山彻底毁坏。

康熙以宽仁治国,群众腐败时,他没有慷慨激昂,只是瘫在椅子上,长叹一口气。

雍正不同,他还是臣子时,就是孤臣了,得罪了乡绅,得罪了群众。

康熙选择了雍正,要的就是一个英雄。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12)

雍正,是被康熙选择去匡扶吏治的继位者。

他想要振兴的是这个大清朝。

可,在庞大的封建体系下,犯天下人去匡扶吏治的君王注定是四面楚歌,注定失败。

因为他的小家就是他要斗的自己,他的小家就是大清王朝的特权集团,豪门贵族,重臣。

这跟他想要振兴的大清朝是冲突的。

于是,在刘和平的笔下有了那句:“有江山就不能有我, 有国便不能有家”。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13)

可,雍正,触碰不到根。

社会要前进,要发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可是帝王靠以维护的正是封建王朝下小农经济的体制本身。

雍正,不可能革自己的命。

纵使是帝王,他也改变不了历史的走向,雍正注定会失败,成为一个满腔孤勇的英雄。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14)

03:茶

2007年的《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很晦涩。

它在表面上的结构似乎似乎跟《雍正皇帝》一样,选择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帝王:嘉靖

跟刻板印象里“暴虐的雍正”类似,“嘉靖”的刻板印象是:无所作为,荒诞淫乱的帝王。

但,让刘和平好奇的是:一个二十三年不上朝的皇帝,是如何掌握大权的?

帝王,从他登上皇位那刻开始,他就成为了江山社稷的囚徒,可嘉靖是如何逃离的呢?

这也正是刘和平创作的原始动机。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15)

刘和平大量翻阅历史数据。

他发现,在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体制下,要自由的嘉靖,找到了一个代理人:严嵩。

严嵩和他的严党的任务就是替嘉靖敛财。

但嘉靖不能让严党太过,于是就给了他弄了一道敌人,以裕王为首的太子党: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史书上的清流人物。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16)

但,刘和平不太愿意相信这些清流。

历史上,张居正在推翻严嵩时,居然让江浙的百姓作为棋子。这很荒诞,但事实如此。

刘和平认识到,纵使是“清流”也不见的每个人都是正气,人都是复杂的。

既不歌颂伟大,也不歌颂文人,也不批评严嵩他们。

历史车轮里又划了一个圈。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17)

裕王登基,成了隆庆帝。

看到徐阶的家人圈地不法时,他大怒,这跟他斗了一辈子的严嵩,严党的人有什么区别?

没有任何区别。

这也是为何在《大明王朝》里几十年来的皇室与文官集团的斗争都是虚无,无意义的。

严嵩是倒台了,但徐杰和张居正的治国安邦的政策,也始终围绕着地主和封建主。

那个满腔热血的海瑞,他是愤怒,但是他却从未提出一个可行的力挽狂澜的政策,他只是在愤怒,在质疑,海瑞也动不了封建的根基。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18)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19)

因此《大明王朝》表面上是嘉靖和海瑞,但实际上是揭示了中国封建时代历史本质的真实,

历史精神的真实和历史文化真实的故事。

为什么会选择1566年?

因为那一年,中国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和专注理念达到了巅峰,人是有精神禁锢的。

清朝往后,封建王朝已经在逐步走向削弱了。

用刘和平的采访录解释:「封建体制走到了尽头,明朝的特点是家国不分,朝廷不分。具体说,紫禁城乾清宫是分界处,乾清门以外是国,门以内是家;门以外是朝,门以内是廷。

嘉靖是统治阶级和文官斗争矛盾激化的开始,是封建王朝“家与国”分家的开始,

是中国封建王朝崩塌的开始。

这就是刘和平选择《大明王朝1566》的原因。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20)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21)

为什么会选择海瑞和嘉靖?

因为他们都是精神上的囚徒。

嘉靖也好海瑞也罢,他们都只是封建王朝的牺牲品,天似囚笼所有的人都像是腐朽的骷髅。

山顶的人上,看山脚,山脚下的人,看山顶,在各人的眼中,对方同样渺小。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22)

我们可以做出结论:某种程度上,《大明王朝1566》是《雍正王朝》的延续。

从最初的“雍正”开始,刘和平逐渐看到了帝王的困境,帝王是历史奴隶所必须承担的牺牲。

这是刘和平对帝王的一次礼赞,对社会黑暗腐朽所出现的英雄的一次赞歌。

但到后来的“嘉靖”开始,刘和平变了,他开始审视,中国的过去封建王朝,他看到了封建王朝瓦解崩塌的必然性。

因此,《大明王朝》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远超《雍正王朝》,这也是肯定的。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23)

只是很遗憾的是,当年《大明王朝》上线的时候,时代却变了,那会,劣币驱逐良币。

一方面,满屏的穿越剧,宫斗剧,偶像剧和抗日神剧,历史剧,不见帝王,只见后宫佳丽。

一方面,《大明王朝》本身在制作方面也有着不少的毛病:服装,台词,剪辑,镜头...

一方面,它的剧本结构本身的设定也在于探讨“封建王朝”这个制度的根本性缺陷,没有主角,也没有完全的正派和反派。

陈宝国嘉靖皇帝经典片段(把唐国强的雍正)(24)

在《大明王朝》里是,封建和帝王制度,催动了整个剧情,窥视了每个人难以抗拒的宿命,剧情的平滑,也让观众在茶余饭后少了些趣味。

一部制作粗糙的剧能被捧到今天,也恰好说明了全员神演技,神剧的本质。

无论是过去也好,还是未来也罢。

这部《大明王朝》就跟姜文的《让子弹飞》一样,被注入了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血液,

它注定被写进中国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