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毒药君特别开心。
因为终于可以跟你们聊聊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啦!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豆瓣top250 位列29,评分9.0。
烂番茄新鲜度也有84%。
对于它,毒药君是跪着看完的。
2012年内地上映时,成为当年最具话题度的电影,并且得奖无数。
为什么那么有话题度呢,因为它难拍啊。
首先,它同时挑战了导演界公认最难拍的题材:小孩、水、动物。
其次,技术也是很大的问题,因为当年的3D技术远不像今天这么成熟。
为什么获得了那么多奖呢,因为人家走商业路线但不放弃艺术底蕴啊。
每一帧画面都如梦如幻,而且探讨了一个关于“信仰”的课题,电影中讲述的两个版本的故事也发人深省。
先来看看获奖记录,还是不完全记录▼
画面很美,再抛两张截图感受一下▼
电影改编自小说《life of Pi》,它曾被认为是“最不可能改编成电影”。
一个印度少年和一只孟加拉虎在一艘救生艇上共同漂流227天,穿越太平洋,最终获救。
李安选择去拍这个故事显然是冒险的。
在这个故事里,几乎没有人物对话,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消失,这种题材怎么看都觉得用文字表现更容易一些。如何生成矛盾冲突,如何把故事讲的不枯燥,如何去表现太平洋漂流的画面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依照好莱坞的观念:“观众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而电影需要不断给出新的点子吸引他们。”
要拍就要拍得惊天动地,对于这件事情李安说:
“我深爱这个故事,曾经觉得它是没法拍成电影的,因为它的内容是关于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心。故事最难改编的部分也是最好的部分,什么是精神力量,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神。终于,我决定接受挑战,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我阅读的感动。”
▲小说《Life of Pi》
为了表现这一题材,李安决定选择使用3D技术。可是,在这之前还没有任何一部3D电影上映,李安也是在萌生这个想法之后才知道《阿凡达》正在拍摄。
于是,克服技术难题成为必须要面对的事情。为了做出电影中孟加拉虎栩栩如生的形象,剧组找来了三只老虎共同饰演。然后他们找来特效大师比尔·威斯坦霍佛(凭借《黄金罗盘》特效获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花费半年时间制作特效。
不仅如此,剧组还在台湾搭建了一个巨型水池,可容纳6400吨水,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全自动波浪装置水槽,它可以完成电影所需要的所有海上状态,包括平静海面和飓风海啸。
当然,在电影里,所有技术都应该为故事服务,单纯的炫技做出的视觉奇观,难以俘获人心。对电影而言,讲好故事才是正经事。
下面咱们聊聊李安是怎么讲故事的。
电影中,整个故事由成年Pi和作家的一次谈话贯穿始终。
就电影的结构而言,故事开始于蒙特娄,终于蒙特娄,由成年Pi讲述,寻找灵感的作家来听。
它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作为讲述者的成年Pi区别了少年Pi,他带领观众从第三方介入,引领我们对少年Pi的故事始终保持好奇。而作为倾听者的作家可以代替观众随时发问,增强观众参与感。不得不说,李安真的很聪明。
Pi出生自印度,父亲经营了一家动物园,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家专职照顾他和哥哥。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很早就开始思考神明是否存在。在13岁的Pi看来,动物和人同样拥有灵魂并且受神庇佑。
理查德·帕克是一只孟加拉虎,也是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在动物园里每只动物都有名字,它也不例外。
母亲是唯一支持Pi的人,她上过大学,始终鼓励Pi去探索世界,维护Pi的纯真。
父亲是个无神论者,他嘲笑Pi的信仰,在他看来兽性是危险的。他把羊羔放到理查德·帕克的笼子旁,用血淋淋的现实警告Pi不要再抱有幻想。这次经历影响了Pi之后的漂流,也是让他得以幸存的条件之一。
Pi 在17岁那年,因为动物园经营困难,全家移民,准备把动物园迁至加拿大。他们乘坐日籍货船举家迁徙,Pi不得不离开家乡和初恋,甚至来不及告别。
在货船上,为了维护Pi的素食习惯,父母和法国厨师发生争执,日本水手出来解围,冲突才得以化解。
▲看客是亮点~
当天晚上,货船遇到暴风雨,Pi兴奋地跑出船舱迎接风雨洗礼。可没有想要到的是,巨浪吞噬了货船,全家死于船难,只有舱外的Pi意外获救。
在救生艇上,除了Pi之外还有一匹斑马,一只猩猩,一只鬣狗和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很快,斑马,猩猩,鬣狗在食物链的作用下相继死去,只剩下理查·德帕克和Pi。
为了生存下去,Pi做了几件事:
第一,制作与救生艇相连的木筏,这样才能和理查德帕克保持安全距离。在二百多天的时间里,木筏不断升级改造,越来越坚固。
第二,寻找食物和淡水。救生舱的饼干和水有限,于是Pi学会了制造淡水和捕鱼。
第三,做记录。其中包括标记漂流时间,制作漂流瓶,写日记以便在茫茫大海有事可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必须学会和老虎相处。
刚开始的时候,Pi对老虎表现出的是恐惧,为了不被老虎咬死只能想尽办法逃避它。可是后来Pi意识到,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让老虎知道谁才是这艘船的主人。
他用小便挑衅老虎,宣誓主权,夺走大鱼,命令老虎只能吃小的。最后,他发现只要老虎不饿,自己就不会有危险,于是他用鱼肉和淡水驯养这只老虎。
危险的环境让少年Pi始终保持警觉,而每当他稍有松懈的时候,上天就跟他开起了玩笑。
当Pi静静欣赏美轮美奂的海洋奇观时,鲸鱼打翻了他的木筏;
当他以为和理查德帕克成为朋友的时候,暴风雨险些夺走他们的性命;
当他终于找到一座可以靠岸的孤岛时,那座岛竟然是座食人岛,这让他不得不继续漂流。
后来,少年Pi终于获救,老虎走进森林离开了他。
获救后,少年Pi把这段与老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但是没人相信,于是他讲了另一个,在第二个故事里,猩猩变成了妈妈,斑马变成了日本水手,鬣狗是法国厨师,而老虎是他自己。
这两个版本的故事你更相信哪一个呢?
原著小说里,少年Pi说:“我看到的就是真的”。而当他年老之后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其实那只老虎根本就没有存在感过,那是我幻想出来的,因为比老虎更可怕的是海上的绝望。”
按李安的说法,每个人心中都卧虎藏龙,它是欲望,是恐惧,他让我们始终保持精神上的警觉。
如果没有老虎,少年Pi或许活不下来,从对抗到相处,他没有“驯服”老虎但却“训练”了老虎。是这只老虎的存在让他始终保持警醒,也是这只老虎让他在一片死寂的大洋之中有所陪伴。
深谙“儒释道”的李安,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成一个好看的历险故事。用一部商业片去探讨“信仰”,去尝试新的电影科技,这本身不也是一场冒险吗?
面对台媒采访时,他说:
“人在危险的时候反而强壮,安全的时候反而虚弱”。
作为导演的李安始终把自己放进“危险”之中。
从《少年派》的3D尝试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4k 120帧3D,他是技术革命的先行者;
从西方文学(《理智与情感》)到中国武侠(《卧虎藏龙》),中西文化之间他游刃有余;
从《色·戒》到《绿巨人》,他主动尝试各种类型。
▲李安的酒窝是不是好可爱,狗咬的
你可能会说:他敢拍是因为有人给他砸钱啊,他这样的导演就是拍烂片也有人愿意砸钱。
是啊,拍烂片他也可以在电影界生存,但他没有。
所以,李安最让人敬佩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始终保持对电影的赤子之心。
他在自己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反复用“傻里傻气”形容自己。在他看来电影造梦,最重要的是“相信”,他说太精明的人做不成事情。这句话章子怡也说过,或许就是传承自李安。
所以在选择饰演少年Pi的小演员时,他首先考虑的是这样演员是否相信故事。
就像《少年派》里两个版本的故事,真相不重要,你相信的就是真的。
▲知道李安为啥找他当主角了吧
说完故事,咱们诉一诉衷肠。
或许,要极度孤独,才能窥豹一斑。
李安的电影里充满我与我,个体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毒药君的背包里常年装着一本小册子,这个册子是李安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附赠的一本关于《少年派》的访谈录。
上大学时,因为看访谈都能哭成狗,我还被同学嘲笑了很久。后来,我让他去看电影,他说他好像明白了我为什么会哭。
▲《十年一觉电影梦》封面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有时无法言说,但电影可以解决,李安说这是power of story telling 。
他有一句被人拿来反复引用的话,毒药君特别认同:
“没有一个真心诚意的交流,生活是很空虚的,人生是荒谬的,而深层的交流不能明讲,只能靠艺术,靠电影,靠这些虚幻的东西、假设的东西,在里面交流,然后你感觉上没有那么孤独、没有那么无助。”
大家都知道,李安曾经做过几年的“家庭主夫”,这里就不赘述了。后来他说,那时唯一能对抗绝望的是对电影的幻想。
最后还是用《少年派》的一句台词结尾吧——无论如何,不要丧失希望。
▲有没有很“烟火气”~~想笑就笑吧,反正我已经笑到肚子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