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姜文指导拍摄、姜文、葛优、舒淇、周韵、文章、王志文、洪晃、刘利年、那英等人主演的影片《一步之遥》于2014年末上映,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发生在上海的故事,虽然影片的故事情节可以简单地用“花域大选”和“枪毙马走日”来加以概括,但细观之下,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本文将立足《一步之遥》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探析人物身上的象征意义,解读姜文在这部影片中独具黑色幽默气质的叙事风格。

为什么商业电影都要票房(五亿票房下那一步之遥的)(1)

一、引言

由姜文指导拍摄、姜文、葛优、舒淇、周韵、文章、王志文、洪晃、刘利年、那英等人主演的影片《一步之遥》于2014年末上映,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发生在上海的故事,在男主角马走日和项飞田的操办下,第三届花域选美比赛不负众望地选出了新一任“总统”完颜英,但完颜英却在夺冠后不久离奇死亡,而马走日则成为了重要怀疑对象,在舆论的推动和武大帅之子武七等人的极力策划之下,马走日成为了大众眼中毫无疑问的真凶,最终带着冤屈和遗憾死去。

为什么商业电影都要票房(五亿票房下那一步之遥的)(2)

简而言之,《一步之遥》的故事可以用两个词组来概括,即“花域大选”和“枪毙马走日”,在这前后两段故事中,不仅有选美和枪毙,还穿插着完颜英、马走日和武六之间的爱情故事。

从故事的概述来看,《一步之遥》的情节并无特别之处,但细观之下,这部影片却是在平铺直叙的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二、《一步之遥》的叙事风格

(一)《一步之遥》与黑色幽默

《一步之遥》巨大的投资与强大的制作阵容使其在上映前便取得了先声夺人之效,备受关注,上映后,伴随着五亿票房而来的是许多观影者的差评与费解,批判者们认为《一步之遥》的情节简单,叙事混乱,但正是这“混乱”的叙事才成就了《一步之遥》的独特与成功。

为什么商业电影都要票房(五亿票房下那一步之遥的)(3)

影片导演姜文在中国当代影坛可谓是特立独行,无论是他早期的《太阳照常升起》,还是后期《让子弹飞》,抑或是《一步之遥》,他对影片故事的叙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事实上,这种“混乱”并非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无逻辑性拍摄或自发性创作,而是姜文对于黑色幽默的独特运用。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黑色幽默产生并发展于二十世纪中后期,秉持黑色幽默这一叙事风格的文艺创作者们,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在电影中,都擅于营造荒诞的气氛,塑造非典型意义上的英雄形象。

“黑色幽默者”们常常塑造逻辑性不很严格的故事,将过去、现在、未来,甚至包括梦境进行混杂叙事,对于人物形象来龙去脉的塑造也不甚清晰,言语中充满了荒诞与戏谑的色彩,就是在这样的“混乱”中,“黑色幽默”者们表述着自己对于社会的批判,总的来说,黑色幽默是一种带有浓重悲剧色彩和批判性的变态喜剧。

在黑色幽默的进行中,象征是惯常使用的创作手法,这一点在姜文的电影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姜文的《一步之遥》就是一部通过象征手法批判社会的黑色幽默影片。我们观看影片时可以通过探析人物身上的象征意义,解读姜文在这部影片中独具黑色幽默气质的叙事风格。

(二)《一步之遥》中的黑色幽默与象征手法

影片《一步之遥》中的故事开始于一个十分荒诞的理由,名震一方的军阀武大帅之子武七在被一位意大利女人拒绝后,决定花掉能够买到半个上海的钱来挽回面子,而故事的主人公马走日就成为了帮助武七花钱的人,由此马走日、项飞田、完颜英、武六、武七、王天王、武大帅、覃赛男之间的故事就拉开了帷幕。

为什么商业电影都要票房(五亿票房下那一步之遥的)(4)

不仅是影片的开篇,影片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矛盾也具有很强的荒诞色彩,获得花域选举“总统”的完颜英因情感挫折而突然死去,无论是她的意外死亡,还是导致她死亡的爱情在影片中都进行了模糊的处理,同样,主人公马走日对于武六的真挚爱恋也缺乏铺垫。

这种“姜式荒诞”正是导演姜文对于黑色幽默的最好阐释,也正是小说中“混乱”的故事情节和模糊化的创作方式使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扑朔迷离,也就为姜文在《一步之遥》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姜文在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十分擅长使用象征手法,但这种象征手法的使用并非毫无节制,《一步之遥》中的人物形象也并非均偏重于其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在影片中具有两层象征意义,一是人物群像的象征意义,马走日、武六及完颜英象征着“善”,与“黑色幽默者”笔下的非典型意义的英雄形象一样,这些人物身上的“善”并非典型意义上的良善;而与马走日、武六、完颜英相对的是“恶”的塑造,这些“恶”体现在推动三者的命运走向悲剧的项飞田、武七、王天王、覃赛男等人物身上。影片的第二层象征意义主要集中在“恶”的塑造中,代表“善”的人物群像除了象征民众意愿的完颜英之外则作为纯粹的人物形象加以塑造。

在代表着“恶”的人物群像中,武七象征着依托权势而获得的巨大财富,相飞田象征着归顺权势与金钱的法律,王天王则象征着倒向权势和金钱的媒体,而覃赛男则象征着向金钱屈服并为权势服务的教育。

凭借巨大的权势,武大帅可以随意地控制警察项飞田的生死与自由,甚至可以将其“马办”,可见武大帅是超越包括法律在内的社会制度的社会秩序制定者。

武六是武大帅的儿子,从《一步之遥》开篇,导演姜文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了武六的富有,金钱成为武六最为重要的标签,依靠军阀势力获得的金钱使武六可以实现自己所有荒诞或无理的愿望。

通过“花域选美比赛”,项飞田结识了象征着金钱的武六,为了能够实现自己在仕途上的发展,项飞田不仅置蒙冤逃亡的好友马走日于不顾,甚至通过诋毁马走日的声誉、牺牲马走日的生命来攀附权贵,为武六出谋划策地拍摄“枪毙马走日”。

在影片结尾处,项飞田身着新娘礼服依偎在武六的身侧,这一荒诞的场景展现的是象征着法律的项飞田与象征着金钱的武六的苟合,项飞田已经完全依附在了武家的门下,可以说,这一幕用戏谑的方式批判了民国时期权利、金钱、法律沆瀣一气的情状。在权、钱、法的结合中,媒体和教育也成为了附庸,在《一步之遥》中,马走日的罗网与小剧场中演出的“枪毙马走日”存有很大关系,为了迎合权势的需要,王天王自导自演了一幕扭曲事实的“枪毙马走日”,成为了权势的传声筒。

由于无法忍受栽赃与侮辱,已经成功逃离的马走日对王天王大打出手,致使自己的身份暴露而被捕入狱。事实上,王天王并没有目睹马走日谋杀完颜英的过程,在王天王的 “枪毙马走日” 不断循环播放的过程中,大众被成功蛊惑,舆论已然掩盖了真相,从王天王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与其象征意义的展现过程中,影片对于沦为权势传声筒的媒体的批判展露无遗。

正如前文所述,秉承黑色幽默叙事传统的姜文在《一步之遥》中并未塑造典型意义上的“善”,他所表述的“善”与“恶”相对存在,是一种追寻真理、追寻爱情的 “善”,这种“善”并非出淤泥而不染,而是在纷扰社会中拒绝被异化的思想和行动,马走日做到了,但他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武六做到了,但她却失去了挚爱。

影片结尾处并未交代武六的最终命运,而是留下了一个令人回味的疑问,“武六后来怎么样了……”这种开放式的结尾展现了导演姜文的无奈与希望,无奈源自姜文无法给出一个面对异化的突围方式,而希望则是指向“善”战胜“恶”的愿景。

为什么商业电影都要票房(五亿票房下那一步之遥的)(5)

三、结语

在《一步之遥》中,姜文曾借马走日之口说到,“我是个孩子。”

的确如此,姜文是一个孩子,所以他敢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拍摄电影,敢于在电影中表达拒绝异化的“幼稚”愿景。

在一个世纪前的上海,权势、金钱、法律、媒体、教育所编织的“恶”之网笼罩着上海,异化着民众,在一个世纪后的当下,异化是否停止了呢,姜文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只是在影片结尾处留下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疑问,“武六她现在还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