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高温热浪肆虐,中央气象台连续十多天发布高温预警,网友直呼“热到膨胀”、“热到融化”、“热到蒸发”。炎炎夏日,“一地试行集中供冷,供冷费要来了”的新闻横空出世,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集中供冷”的时代要来了吗?
据悉,济南CBD片区自去年试运行“集中供冷”以来,目前已覆盖了近1万平米的用户。整个项目采用同一套市政管网,冬天进行供暖、夏季进行供冷。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室内不开空调就能将室温保持在26℃左右,效果非常好。
网友表示,“之前羡慕北方冬天有暖气,现在要羡慕夏天有冷气。”更有网友调侃,“打败空调的不是同行,是供冷。”
“集中供冷”是什么
谈及夏季制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家用空调,打开遥控器电源开关,在空调压缩机、蒸发器等组件的配合下,结合初中物理液化散热、汽化吸热的原理,我们感受到阵阵冷风从室内吹来,顿感凉爽舒适。室外,空调外挂机嗡嗡作响,炎热的夏季又多了些热风。
此番济南CBD“集中供冷”模式,是利用电厂余热集中供暖制冷,供冷的实现前提是配备电厂的地下控制站房。从工作原理上看,制冷与制热存在于同一套管网系统,管网中的媒介始终是水,供冷还是供热取决于水温的高低。冬季供暖时,章丘电厂余热通过长输管网将热水输送到CBD片区,再通过热力交换站,进入到每一个用户的末端系统,例如暖气片、地暖等。夏季集中供冷时,冬季的换热站变成了换冷站,输配管网切换到南部能源中心的“冷源”后,冷冻水输送进换冷站,通过冷交换后将7-9摄氏度的冷冻水输送到每一个公建用户的末端风盘系统。以此实现“制冷”与“制热”模式的切换。
相关媒体报道称,有机构测算整个项目供冷面积达到220万平方米以后,每年可以减少大约1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相当于1万户家庭夏季一年空调制冷所产生的碳排放。
具体而言,对于集中供冷项目,一方面集中建设的制冷设备装机容量要远低于用户自建制冷设备之和,另一方面集中供冷采用的高效节能的机组效率更高,从而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至于网上传言“集中供冷送风比普通空调更加舒适”,科技E侠采访了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制冷学科部李红旗教授,他表示,“它跟集中供冷没有关系,这要取决于室内系统的设计。”
能否进入寻常百姓家?
毋庸置疑,这是一种新型制冷方式,但绝不是新生事物。
早在2017年,济南CBD用热水制冷就被媒体报道过,五年之后,几乎同样的新闻再次出现,“集中供冷”是大势所趋还是过度解读已经非常明显了。济南从2005年开始试点,经过十几年的时间,也只有个别大型机关单位使用,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
谈及“集中供冷”适用于哪些使用场景,北京工业大学李红旗教授表示,“集中供冷”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住户能够统一安装并统一使用的这些建筑群比较合适,比如办公楼,大家早上8点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这样的话比较合适。”
至于“集中供冷”能否进入寻常百姓家,李教授表示,“如果说一栋楼内使用集中供冷的户数比较少的话,其实集中供冷是得不偿失的。”当用户使用意愿不一的时候,采用分散制冷的方式更为妥帖,他补充到。
普通小区的供暖基础设施基本已经完善,若重新铺设管道,会破坏原有的装修。居民家中的暖气片无法发挥散冷作用,需要统一改装风机盘管风口,通过这个风口供热或供冷。另外,如果居民有意向安装风机盘管风口比例达不到一定标准,整栋楼则无法施工。
在改造成本方面,有运行数据表明,对于2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集中供冷的建设及使用成本低于楼宇单独上空调机组的成本,而对于一般商业建筑,两者的建设及使用成本相当。普通居民住宅楼层有限,改造成本过大。由于制冷管道在保温密封方面的标准远远高于普通供热管道,需要克服制冷过程中出现的管道凝水、结霜问题,改造的一次性投入过大,成本过高,也是普通住宅如今面临的普遍难题。
如此看来,网传“要收取冷费”的传言一时半会还不能成为现实。夏季防暑降温,还得是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