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浪计划# 数学拾趣《七巧板的故事》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很多的小朋友开始了暑期生活。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在“小学数学之窗”里分享一些数学故事。

一年级的小朋友还记得这学期第一单元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吗?对,图形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老师肯定会带领大家玩七巧板的是不是?七巧板真有意思,小朋友们都喜欢七巧板。你知道七巧板是怎样产生的吗?它还有一些故事呢!我们来听听吧!

七巧板对应什么数学课题(数学拾趣七巧板的由来)(1)

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进士叫黄伯思,他热情好客,经常邀请好友到家中做客,好酒好菜的招待他们。有时三五人,有时七八个人,人少的时候就用小一点的桌子吃饭,人多的时候就换成大桌子。时间久了,黄伯思就想了一个法子,制作了大小形状不同的桌子,根据客人的多少更换不同的桌子。这些大小形状不同的桌子又能根据需要拼成不同的形状。客人们连夸黄伯思聪明,感觉到很好玩,就模仿黄伯思的制作的样子做成小的模样来玩耍。

七巧板对应什么数学课题(数学拾趣七巧板的由来)(2)

古时候的人把吃饭喝茶的桌子叫作“燕几”,于是,人们就把黄伯思制作的这种桌子叫“燕几图”,现在我们把它叫作“七巧板”了。

人们觉得黄伯思的“燕几图”非常有意思,就制作了小的图案来玩耍,闲暇时用来排闷破寂。由于它的组合变化多样,逐渐的就成了古人益智的玩具,并且很快流行到世界各地。

小朋友们,了解了七巧板的故事,是不是挺为我国古人的智慧而自豪呢。

“小学数学之窗”专注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数学典型例题的分析。会根据学习进度发布一些练习题、试题分析等,适合小学生家长、小学数学老师之间的交流。

在这儿和大家一起探索数学知识,分享数学故事,了解数学文化,感悟数学思想。如果您喜欢就点击上方红色的关注,也可以收藏以防用时找不到,如果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七巧板对应什么数学课题(数学拾趣七巧板的由来)(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