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印象中,古琴就应该是素朴、无华的,但正在白云机场3号贵宾室展出的“广作华章——广作新生代清华创意设计工作营结业成果展”上,串联着绚丽广彩珠的“琴映彩珠”琴,却以另一番丰盈典雅的面貌与我们见面另一件琴身饰以广彩雀羽,琴穗饰以牙雕荔枝的“丹凤朝阳”琴,又呈现出一派斑斓的岭南风光配合雕工精细的山水琴桌,寄形于“广作”二字的博古架,共同营造出一方古朴凝练,又有现代气息的琴韵天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清华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清华大学中华传统文化
在人们印象中,古琴就应该是素朴、无华的,但正在白云机场3号贵宾室展出的“广作华章——广作新生代清华创意设计工作营结业成果展”上,串联着绚丽广彩珠的“琴映彩珠”琴,却以另一番丰盈典雅的面貌与我们见面。另一件琴身饰以广彩雀羽,琴穗饰以牙雕荔枝的“丹凤朝阳”琴,又呈现出一派斑斓的岭南风光。配合雕工精细的山水琴桌,寄形于“广作”二字的博古架,共同营造出一方古朴凝练,又有现代气息的琴韵天地。
情景剧动态展现广府非遗之美
11月22日至2020年2月在白云机场举办的此次展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主办方介绍,这是80后、90后广作新生代成果的首次集中亮相。3个广式生活主题空间、40余件新生代作品,展现了近年来广州市在振兴传统工艺国家战略下开展“广作新生代提升行动”的创新实践。
“广作”传统上通常指清代广式木作家具,近来日渐扩展成为本地传统工艺的总称。在这个总称的意义上来讲,它是我国传统工艺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流派之一,自古便是广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人们身着的广绣、香云纱服饰,还是日用的广彩器皿、广式家具,抑或是建筑上生动传神的灰塑、砖雕、木雕,都寻常可见,反映着广式美学特点。
展览开幕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广府婚俗入门仪式在婚房中上演。新娘身着喜庆的钉金绣裙褂,姐妹为其撑着广绣红伞,跨过火盆进入新郎家;新郎父母正端坐在广式家具的两椅一几上,接过由新郎新娘奉上的广彩红色盖碗“新抱茶”,大妗姐从旁以“饮过新抱茶,富贵又荣华”等吉祥祝词相助;饮过茶后,新郎父母将手工打金的首饰赠与新娘,场面热闹欢快。广作巧妙贯穿于广府婚庆之中,让新婚充满仪式感和广府味。扮演“家长”的也是年轻人,所以这出既仪式感十足又颇具喜感的情景剧,让周围观众都看得忍俊不禁。
这出“戏”其实就是一场广州非遗的动态展示。大家可以在现场看到西关小姐的中、西式婚服。中式嫁衣《娉婷》以优雅的广绣与华美的钉金绣相结合,尽显婀娜;西式婚纱《婉娈》在白色婚纱中融入中国戏服传统龙凤图案,倩影妙曼。福气满满的蝙蝠状果盘装着惟妙惟肖的仿生喜果——玉雕红枣、榄雕花生、牙雕莲子,祝福新人早(连)生贵子;床头的龙舟灯,两端按真实的龙头龙尾等比例雕刻而成,中间灯光如星,正如广州民间所说的“多春”,点亮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还有“玉雕 广绣”的金玉满桃首饰、“灰塑 珐琅”的福鼠挂画、“广绣 红木宫灯”的老鼠娶亲灯……既蕴含着新生代们通力合作的灵巧匠心,又彰显了广府婚俗对美好寓意的独特表达。
广州市非遗中心办公室负责人董帅笑言,这样的情景剧他们也是第一次策划,大家的笑声就是褒奖,说明达到效果了。
广彩配古琴
素朴之余有典雅
本次成果展上,由80后、90后的广作新生代精心设计制作的40余件广作新品,重新营造出民众日常的广式生活空间——“座中君子,杯里光阴”的叹茶时光,“兰之猗猗,扬扬其香”的山水琴韵,展现了广作在当代生活中的可延展性。
广府人好饮茶,茶室是广府人享受半日悠闲的一方天地。在广作新生代营造的茶室里,既有中式的茶桌、茶具、茶旗,又有西式的咖啡具,看似“不搭界”的排列组合,实则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自然过渡。有传统,有新意,广式的包容一览无遗。“海上丝绸之路”广式茶台巧妙利用木块中空结构,采取滴胶工艺,将“海丝”的宏大、抽象概念化为可见的实体形象;广彩鹤春、蓝地牡丹茶具饰以银胎的珐琅装饰片,华贵且时尚;西式咖啡具《爱意满溢》则以“满溢”为主题,把广彩传统技法运用到西式器皿上。小小的叹茶空间,以方寸茗器展示了广作融贯中西的文化特质。
而作为传统中国人精神生活象征物的古琴,创新形态也不仅停留在琴本身,而是扩展到了演奏和欣赏的空间。两位广作新生代用他们亲手斫制的古琴,琴箫合奏岭南古琴派代表曲目《碧涧流泉》,彰显了“传统”与“当代”的密切无间。
“广作新生代”的一位作者陈韵诗表示,新生代的创作者对于前辈们的创作,要尽量去消化和吸收其传统的精髓,在创新的同时,不忘传承;同时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多做一些符合当代年轻人口味的尝试,让更多人了解到其实传统文化也可以很好玩。比如这次的盖碗“蓝地牡丹”“鹤春牡丹”,采用的花式其实就是广彩最具传统的花式之一,以牡丹花为主要纹饰,自清嘉庆始已诞生。但结合当代性的设计和空间演绎,仍然生机盎然。下一步计划是希望能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做更多的跨界合作,“欢迎更多对广州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并有想法的小伙伴们,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开拓,讲好中国故事”。
广州探索非遗创新性
发展长效培养机制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广作新生代并非临时拼凑的集合,也不是一次功利性的短期培养,而是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和传统工艺振兴战略下,建立长效培养机制的实践。据介绍,为了探索广作振兴新路,早在2018年上半年,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就携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调研团队开展深度调研,遍访20余家传承人工作室,建立起35位广作新生代传承人群基本档案;2018年下半年,经遴选的25位新生代参与2018年广作新生代提升季,来自各领域的知名专家为新生代们讲授新时代视域下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理念,引导新生代打开视角、开放眼光。
2019年6月,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再次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提升传承与设计能力”为主旨共同举办广作新生代清华创意设计工作营。20位广作新生代在名师指导下,以分组研习、分主题创作的形式,形成了婚庆、叹茶、琴韵三大广式生活空间的创作构想。并在接下来的数月,不断交流合作,从而诞生出本次展览中的一件件有新意、有内涵、有广式生活气息的新作品。
来自清华美院的唐薇、陈辉、陈岸瑛、杨佩璋、王悦、罗幻、尹航等创作营导师也参观了展览,并走进新生代艺术家们在广州的工作室以及仁威庙等广州非遗的精华集成之所,现场指导,深入交流。创作营项目负责人陈岸瑛评价说:“广作新生代传承人生气勃勃,充满青春活力,是传承弘扬岭南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他们善于学习,勇于自我挑战,其结业创作工艺精湛,构思巧妙,充满生活气息,体现出浓郁的地域和时代特色。”
广州市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键在于“人”,唯有以人为本,培育善于创造、创新的广作后继人才,才能引领广作传承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创新表达。如何使非遗在更多领域和更高层面发挥文化的力量?资源转化、跨界共生,推动“非遗 ”新业态是一条值得认真探索的路径。为此,广州积极探索非遗与社会各行业的融合发展。非遗 商业、非遗 旅游、非遗 文创、非遗 教育、非遗 动漫……,同时夯实跨界保障的非遗IP化、非遗的法律保护。一系列探索,广州都走在了前列。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 黄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