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谚语俗语文化常识做人篇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做人静水流深不急不躁厚积薄发?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做人静水流深不急不躁厚积薄发(做人篇之金无足赤)

做人静水流深不急不躁厚积薄发

第二章 谚语俗语文化常识

做人篇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成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自于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指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指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错误缺点。

刘向校编的《战国策·齐策》有这样的记载:“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意思是说孟尝君因为瞧不起他食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仲连对他说:“猿猴如果离开树木浮游水面,它们动作没有鱼鳖灵敏;要说经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也赶不上狐狸。曹沫手提三尺长剑,整个军队都不能抵挡;假如叫曹沫丢下他的三尺长剑,让他改拿耕田的家具,和农夫一样在田里工作,那他连一个农夫都不如。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所长,改而使用他的所短,即使是尧舜也有做不到的事。现在让人干他不会干的,别人会说你无才;教人做他做不了的,就说他笨拙。所谓笨拙就斥退他,所谓无才就遗弃他,假使人人驱逐不能共处的人,将来那些被放逐的人必然逃往国外,并且谋害我们以报往日的怨恨,这岂是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的方法呢?”孟尝君说:“有道理。”于是留下这个食客。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任何事物总有它的长处和短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识的局限,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所知是最多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失误的时候,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是永远的成功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缺陷的一面,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是最完美的。因此,认识自我,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还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且能善用自己拥有的长处去改正自己的不足,学会扬长避短,平凡的自己也就可以创造出让人自豪的成就。

(明天继续:第二章 谚语俗语文化常识 做人篇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