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生育困境的影响,女人生孩子固然麻烦,可是不生孩子也有麻烦,现代女性基本都在忍受这样的烦恼,那就是月经。几乎所有女性都有过月经或者将要有月经,她们不但要忍受月经带来的痛苦和不便,还必须承担潜在的风险——每个月经周期都是一次激素的潮汐,内分泌水平存在明显的波动,就像海水冲涮海岸,激素波动也会增加卵巢癌等妇科疾病的几率。如果月经初潮后迟迟不怀孕,患乳腺癌的概率也会同步增加。更不要说还有恼人的痛经神出鬼没如影随形地陪伴左右。很多女性考虑下辈子做男人还是做女人时,都因为月经而放弃了现有性别,她们可能每个月都会愤怒地责问一遍:女人为什么非要来月经呢?这TM到底有什么道理?

我们说过女人的身体远比男人更令人费解,月经是典型的证据。男人彻底没有月经,虽然他们也会通过生殖器排泄一些白色液体,但那毕竟不是血液,也不会痛,更不需要烦恼,恰恰相反,他们会很兴奋。但月经不同,那是货真价实的血液,每月都来,而且数量不少,粗略估计,一次月经损失的能量在代谢上等同于六天的食物摄入,在食物匮乏时代,这些损失足以决定生死。所以不止是无知的少女会追问其中的道理,科学家也搔破了头皮,很多科学家都没有月经,但他们仍然受到了月经的困扰:这种规则性出血有进化意义吗,每月定时定量流血到底怎样帮助女人获得自然选择的青睐?如果月经是一种优势,为什么又有绝经和痛经?

对于进化生物学而言,月经绝经与痛经本本都是难念的经,几乎没有一种现象能得到简单合理的解释,比如不但要解释为什么有月经,还要解释其他哺乳动物为什么没有月经,更重要的是,有时还要回答男人为什么没有月经之类愚蠢的提问。

好在所有这些难题现在都露出了可以理解的苗头。

月经的生物学机制非常简单,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卵泡成熟,通过一系列的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在雌激素高峰期促进卵泡排卵,此后各种激素水平迅速改变,历经这般风起云涌潮涨潮落的洗礼后,如果没有受孕,则子宫内膜坏死脱落,进而伴随出血形成月经。落花流水春去也,来年匆匆暮岁寒。

除部分灵长类动物外,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没有月经——也不是什么规律,大象也有月经,有些蝙蝠也来月经,不知是不是和吸血有关。没有月经似乎更容易理解,因为规律性出血乍看之下不但毫无用处,而且浪费营养,影响交配,更不要说在原始丛林中会成为追杀的线索,月黑风高,血迹惨然,足以刺激夜行杀手的神经,所以月经必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原因,否则就不应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如今的世界,连超市的货架格局都为之改变。

解释月经的理论自然很多,亚里士多德认为女人是男人的副产品,月经就是证据,那是肮脏与邪恶的象征。这些观念当然不会再影响现代学者,但有些解释仍然非常古怪,比如有人认为月经就像红色信号灯,可以作为怀孕与否的标志,月经一旦停止,就说明她怀孕了,此后当然会注意营养和休息。

这是一个逻辑问题,设置怀孕信号灯的合理方案是在怀孕时把信号灯亮起,而不是将灯一直亮着,然后在怀孕时再给灭了,那是不但浪费而且愚蠢的设计,肯定不能得到自然选择的认可。怀孕还有其他很多信号,比如恶心或者食欲大开,都足以提醒怀孕的可能性,阳性信号远比阴性信号有效而且直接。

还有人认为月经可以锻炼女性的造血功能,由于经常失血,她们的造血功能因此比男性还要强,当出现意外失血时,就可以顽强地坚持下来,而同样的伤害可能导致男人死亡。考虑到生育困境导致分娩时容易出现大量失血,这种锻炼似乎确实很有必要。但一个事实是,这种锻炼的机会在原始时期并不多见,她们往往一胎接着一胎,分娩的风险一个接着一个,其间几乎没有失血锻炼的机会。特别是,最需要锻炼的往往是第一胎,可惜在此之前她们很少有机会做准备工作,可能刚刚进入青春期就已经怀孕了。

这正好是另一种解释的核心含义——月经根本不需要解释,本来也不应该出现,那极有可能是现代社会的多余现象,远古时期的妇女缺乏避孕措施,加上没有道德和社会舆论的约束,她们会从第一次排卵就开始怀孕,然后不断地怀孕生子哺乳,哺乳期月经也会停止,她们就这样处于高速运转的生育状态,直至绝经。在这种生育状态下,完全没有来月经的空当,甚至有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自己的月经。现代人有月经只是因为生育次数太少,明显是一种副产品,是应该治疗的意外症状。想象一下没有月经的岁月该是何等清爽麻利。基于这一理念,有些人开始着手使用激素干预月经,并在西方有了流行的趋势,直至让月经彻底关门大吉,但其长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医学界之所以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一理念并努力推广关闭月经的治疗方案,是因为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古代妇女会一直怀孕,那只是一种推测。相反,倒是有很多证据表明、特别是原始部落的田野调查显示,尽管他们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但月经仍然存在。退一步而言,就算古代妇女因为持续怀孕而没有机会来月经,那也必须解释为什么她们会保持这种潜在的用不着的能力,为什么没有被长期的自然选择彻底清除掉呢?

所以,月经仍然需要科学的解释。而且,关闭月经极可能不是正确的做法。

我起初非常欣赏一种理论,把月经看作保持子宫内膜新鲜程度的手段。子宫内膜是胚胎生长基地,务必保持新鲜与活力,因此需要不断更新。要想长出新的内膜,就必须替换旧的内膜,脱落是最好的措施,至于出血,只是内膜脱落的副作用,脱落的过程必然涉及血管的破裂。

子宫内膜周期性重建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多人的周期是二十八天,多几天少几天也属正常,这个周期尺度应该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在营养损失与保持健康之间维持最佳性价比的结果:如果周期太短出血太过频繁,无疑人体会因失血过多而难以维持;如果周期太长出血太少,则内膜不足以保持新鲜状态。经过如此反复博弈,就出现了当下的月经周期,既不至于出血太多,又不至于让内膜太陈旧,时间长度经过了自然选择极苛刻的计算,结果就是她们现在的样子,具体时间可能与各人身体状况及营养供应有关,但肯定不是月亮惹的祸,因为所有人的周期并不同步,而月亮的周期只有一个,所以月经与月亮的圆缺完全没有因果关系,大致每月一次的节律只是巧合。

这个理论听起来非常漂亮,但有一个小小的不足,就是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月经在动物界不是普遍现象,难道其他动物都不需要更新子宫内膜吗?

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其他解释,万一有更好的呢。

有个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子宫属于开放性器官,虽然有阴道作为屏障,但仍然易受阴茎的强行侵袭,而阴茎大部分情况下都很肮脏,除了表面带有大量细菌,精液本身也极易携带病原体,它们借助精子一同侵入子宫。特别是由于人类隐蔽排卵导致持续发情和几乎不间断的性交,感染几率比定期发情的哺乳动物大为增加,所以子宫有必要定期清洗,最简单的方法仍然是脱落子宫内膜并伴随出血,虽然有一定的物质损失,却能保证机体健康。这种手段在很多器官内都会重复使用,消化道和皮肤表面都有脱落机制,只不过不会出血罢了。与人类情况类似的黑猩猩也面临同样的困扰,它们是典型的群交动物,阴茎造成的污染更为复杂严重,所以也需要月经冲洗,而且剂量似乎并不比人类少。有月经的蝙蝠也不是俗手,它们多在夜晚活动,漫长的白天无事可做,交配几乎是惟一的乐趣,所以乱交形式不拘一格,巨大的群体中黑漆漆一片,谁都不在乎谁是谁,出于竞争需要,它们的生殖器都比较发达,小小的蝙蝠居然能长出手指般粗细的阴茎来,那玩艺肯定会对雌性子宫产生严重骚扰,正好从侧面表明月经可能确实具有冲洗子宫的作用。

很快这个理论就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月经不仅可能限制病原体,而且可以限制铁元素,如果体内含铁量过高,则可能出现血红素沉淀,很多新生婴儿患有黄疸,大多是血红素沉淀的结果。身体积聚过多的铁元素会引发代谢异常,定期排血可以有效调节铁含量,所以女性几乎没有血红素沉淀症。

排铁还可以限制细菌生长,因为所有细菌都需要铁元素,疟原虫攻击并裂解红细胞就是为了得到铁,但人体铁元素大多被控制了起来,有很多种蛋白专门与铁结合,叫作铁螯合蛋白,一旦细菌得不到足够的铁,就像动物得不到氧气,根本无法在人体内生存。

西方曾经盛行放血疗法,达尔文就曾多次试过放血疗法,他的女儿安妮就是经放血疗法无效后死亡的。现代医学已经放弃了放血疗法,并认为那是愚昧的行为。但如果用限铁机制重新加以考察,放血疗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就像是人为的月经,放出了血也就等于控制了铁,进而制约细菌的生长。与之相对应的是,感染期间人体一般会出现暂时性贫血,可能是身体对抗细菌的重要措施,如果随意补铁,不但不会提高免疫力,反而会加重感染,这可能是民间在炎症期间忌吃某些含铁量较高的“发物”的主要原因。所以体弱贫血有时是一种自我保护。发烧也可以控制细菌摄入铁元素,因为细菌嗜铁蛋白在温度升高以后就会失去摄铁作用,这被看作是发烧对抗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

此外,人类没有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特别是女性体内维生素C水平较低,抗感染能力低于男性,但她们通过定期大量排血限制了铁含量,以此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这些细菌大部分由阴茎带入子宫,因而子宫通过出血限制铁元素显得尤为重要。经检测,月经血的营养物质含量较少而含铁量较高,这正符合限铁机制的逻辑。

其他哺乳动物之所以少见月经,因为它们有固定的发情周期,交配次数远远少于人类,所以细菌感染的威胁也远远低于人类,对此不必动用月经的限铁机制。

这一理论还可以解释男人为什么没有月经,因为男人不必担心被别人的阴茎强行带入外来细菌,就算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也会被控制在肠道内加以解决,所以男人没有排铁的必要,当然也就不需要月经。与此对应,女童因为没有性交感染风险,所以也不必排铁。同样的道理,老年妇女几乎没有性生活,她们干脆绝经了。

有一个重要的事实似乎支持这一观点——对非洲埃塞俄比亚等落后地区的调查表明,凡在月经初潮之前就开始性生活,盆腔炎等性疾病和宫颈癌发生率显著增加,提示月经确实具有保护作用。

但这个理论并没有让月经问题尘埃落定,另一个重要的事实似乎成为明确的反证——有调查表明,在月经前后,阴道细菌含量并没有显著变化,也就是说,月经并不能有效抑制细菌。此外,受到感染时月经量也不见增多,与精子数量也不呈比例关系,因此和性交携带的细菌似乎没有直接关系。

说了半天简直等于没说,难道这个理论一无是处吗?

事实上我们只要把这场战争的主角换成另一位明星,说不定表演效果会更加精彩,那是另一出更加骇人听闻的发生在人体深处的血淋淋的进化战争,绝对比子宫对抗细菌更有震撼效果——有人认为月经其实是子宫对抗胚胎的结果,虽然我们此前没有发觉,但战争一直在进行,每个月都在不断重复,自远古持续到如今,从不停歇,月经是直接的血证。

胚胎要想形成胎儿,就必须在子宫内膜扎下根来,像种子撒播在土地上,然后才会长出枝干和叶子。很多人误以为子宫内膜是种植胚胎的良好土壤,但在小鼠身上的实验却令人大跌眼镜——这事当然不能拿人做实验。科学家可以把胚胎轻松地移植到小鼠身体的很多部位,比如腹腔和胸腔等,甚至在后背都可以生长,所有人都没想到,最难让胚胎扎根的地方竟然是子宫内膜。

这是什么道理?

原来早期胚胎具有癌的性质,它们可以迅速扩增,只要营养充足,基本都可以生长,但在子宫内膜却受到了阻击,因为胚胎着床就意味着要从母体吸取大量营养和能量,所以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存在激烈的拉锯战,只有最强大的胚胎才能征服子宫成功扎根最终长成胎儿,而子宫并没有乖乖地被动等待,而是把内膜变厚阻止胚胎与基底层血管接触,否则胚胎就将接通血管并通过脐带吸取母体血液,这场战争最终将以一方失败而告终,子宫失败的结果就是怀孕,最后那个胎儿将在子宫中不断成长,直到成熟排出体外,成为她最亲爱的宝贝,并在她的怀中继续幸福地吸吮她的乳汁。

万一是胚胎失败了怎么办?

失败的胚胎当然会死掉,成为死胎,如果死亡之前仍处于游离状态,就不会产生恶劣后果,但如果在死亡之前已经着床,只是还没有形成脐带连接,情况就会比较糟糕,更恶劣的是已经着床却没有死掉,但又无力再对子宫展开进一步攻击,就那么不死不活地粘在子宫内膜上,这时子宫必须作出反应,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子宫并没有智能化的反应机制,只能用简单的物理化学手段解决。为了保证没有报废的胚胎残留,最安全的措施是每次排卵后都定期对子宫进行一次大清洗,清洗的方法是剥落一层子宫内膜,连带可能死亡的胚胎一道排出体外。这个程序会不断地机械重复,就算没有胚胎威胁也会照样操作一遍,直到有一天被胚胎征服并怀孕为止,所以怀孕以后就会停止月经。

事实上这种可怕的大清洗在自然状态下不会重复太多,原始时期的女人会早早怀孕,并且因为缺乏避孕措施而不断怀孕,所以很少因为月经而造成贫血。这种看起来很笨的方法是对女性身体的有效保护,仅在不得已时才出手干预,只是在现代文明社会月经才成为常态,因为她们怀孕的次数实在是太少了。

这种很笨的方法在自然界中并非罕见,巨大的座头鲸身上可能会长满了藤壳,而鲸鱼并没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些讨厌的附生物剔除,但如果任其寄生又会造成巨大的营养损失和其他疾病。鲸鱼的反击非常简单,定期把皮脱掉——连同藤壶一道彻底抛弃。有时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作出适当的牺牲,这是应对自然选择的必然代价——自然选择并没有义务制造最适合的生活环境。

这种观点真的可以解释男人为什么没有月经——他们不需要对抗胚胎,当然不需要月经。其他哺乳动物的排卵数量和周期不如人类密集,发情和交配次数远低于人类,所以,他们很少需要月经冲洗胚胎。其中的逻辑与对抗细菌完全一致,只不过更换了演员而已。它虽然未必是最终的正确答案,但至少为我们理解人体的自然属性提供了最基本的观察视角。

现在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月经是正常的进化现象,那么为什么要有痛经?难道这场战争很痛吗?

如果说月经多少都可以找出点合理的解释,痛经就难办多了,那似乎压根就没有什么合理的解释。自然选择给女性安排了月经,然后又给她们带来了惊天动地的痛经,据说疼痛程度比弹击男人的睾丸还要严重,那当然只是传说,因为没有一个人同时经历过这两种疼痛。但如此令人身心俱疲的玩法到底是要闹哪样?这是要玩死女人的节奏吗?

中医治疗痛经最有把握,因为很多痛经根本不需要治疗,痛一会就好了,大抵不会持续很久。有人因此猜测痛经会不会是一种声讯信号,她们嗷嗷乱叫其实是在提示男人“花开堪折直需折”,如果真是这样,极可能性交是缓解痛经的有效方法。

很不巧,这似乎是一个很色情的事实——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确实可以通过性交加以缓解,那主要是由于子宫颈狭窄或者扭曲导致出血不畅造成的,性生活可以疏通阴道,理顺子宫口和弯曲部,排血顺畅后疼痛即告缓解直至消失。如此说来,男人有时确实是一味效果不错的天然中药,可惜只能生服不宜煎焙,如果炮制不当,毒副作用相当严重。

如果痛经真的是声讯信号,可能确实具有一定的进化意义,只是这种意义很值得怀疑,因为没有痛经照样会得到很好的性生活。所以一般而言,我们不把原发性痛经看作适应性状,而主要是对月经的不适应。它没有什么致病因素,最大的致病因素就是月经。如果没有月经,也就没有痛经。

这时有个矛盾的问题,既然男人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那么经期可以同房吗?这种事情当然不能听信老中医的指导,他们恨不得建议所有人在所有日子都不要同房。基本的观点是,只要身体健康,搞好卫生工作,完全可以照做不误,说不定可以使得排血更为顺畅。

但继发性痛经不在此例,那需要考虑盆腔炎症等诸多妇科疾病因素,只靠性交根本无法解决,说不定还会加剧症状,最可靠的办法还是去找医生——男人的那玩艺虽然方便,却不是万能灵药。

除痛经以外,“经期同步”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这一现象是否存在仍有争议,但不断有研究报道经期同步的客观性,同时也会听到一些关系亲密的女性神秘兮兮地声明这种事情确实存在,有人认为这与激素挥发及互相影响有关。可是女人为什么保持与朋友经期同步的能力呢?

这种追问可能纯粹是闲操心,因为经期同步就算真的存在,也极可能是受到相似环境影响的结果,比如在相同的宿舍吃着相似的食物,过着相同的生活节奏,起居时间也大致相同,结果导致生理周期相同,所以未必有什么进化意义。

还有另一种观点,相信经期同步是客观现象,而且确实有进化意义,在小鼠那里似乎存在相关的线索:共同生活的雌性小鼠会同步发情,对它们而言,同步发情具有积极作用,大家可以在有限的发情期内从雄鼠那里收集更多的精子,如果错过同步发情期,也就错过了精子超市出血大甩卖的良机。

女性经期同步可能存有类似原理,但由于隐蔽发情,经期同步并不会造成同步发情,她们事实上一直处于发情状态。经期同步或许和雌性竞争有关,她们处于相同的生态位,有着相似的年龄和性需求,如果错开月经周期就会给男人更多偷腥的机会,经期同步可能是扼制男人花心的有效手段,同时一定程度激化精子竞争水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经期同步就不是简单的巧合,更不是进化的副作用,而是男女博弈的一个侧面写照。

所以,下次听到你的闺蜜和你的经期同步时,不要惊喜于你们之间的友谊已经上升到了内分泌水平,而首先要考虑她会不会在自然选择的指导下准备与你争抢某个相同的男人,更可怕的是,那个男人可能已经做好了被抢的准备。

南度 http://read.douban.com/author/63687047

女生月经知识科普(月经是鲜血淋漓的进化战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