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梦玮
/人物简介/
贾梦玮,文学博士,现任《钟山》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散文工作委员会主任。有散文随笔、文学评论若干见于报刊,结集出版的有散文随笔集《红颜挽歌》《往日庭院》《南都》等。主编“零点丛书”“21世纪江南才子才女书”《河汉观星:十作家论》《当代文学六国论》等。获多种文学创作、文学编辑、文学评论奖项。
贾梦玮 罗乐/绘
学习对于人生至关重要,但学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其重要性不同,总体来说,对于人生并无至关重要的意义。学习应是终身的,但不一定都要去拿毕业证书。一个博士并不一定比初中毕业生更有学问;念完博士,再无更高的学位可拿,但学习不能停止。距离硕士研究生毕业整整22年后,我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还是有些小小的感慨,免不了思前想后。至少,我从未放弃过学习,顺便弄了些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唯一少了个高中毕业证。学习的路似乎永远宽阔坦荡,只要你肯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乡下的孩子要改变命运,只有考大学一条道。但我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在别人看来,我脚下的路窄之又窄,命运已经注定: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村孩子只能当农民。但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或者并不相信自己的处境,兀自做着作家梦、文学梦,我想象着外面的世界,不管不顾地认为自己一定会离开原地。是文学经典给了我想象外面世界的通道,并锻造我、鼓励我逐步走向外面的世界。做了两年农民后,我先后做过代课教师、乡政府代理文书、企业会计、公司办公室主任等,免不了会碰得头破血流。但我内心很骄傲:我早早成了一个自立、独立的男人。
若干年后,每当我从外面的世界回到自己的故乡,总有乡亲敬佩地对我说,从我初中毕业回乡至我考研离开的十年间,我家的灯一直是村里最后熄灭的,有的村民到了后半夜起夜时也常常看到我家的灯还是亮着。一灯如豆,那是我的灯,开始几年还没通电,是煤油灯,一个晚上下来,鼻孔全是黑的。夏天,为了防蚊虫叮咬,我把双腿浸在水桶里,听蚊虫在我周围嗡嗡莺莺;冬天,我裹上破棉絮,让我家的猫坐在我的腿上,互相取暖,它念它的经,我读我的圣贤书。
考试是人生免不了的部分,但与人生的其他本质方面相比,实在是比较容易、不必过于看重的方面。但一个初中生“混社会”实在是有太多的问题。业余参加自学考试,可以兼顾生计和学历,我很顺利地通过二十几门课程的考试,先后取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和本科毕业证书。当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取得本科文凭时,我的初中同学,后来读了高中考上大学的,其时大学还没毕业。1994年,离开学校11年后,我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的硕士研究生,成为一名在校生。
当年开学报到排队转户口,别人只收手续费五元,轮到我时要求交十元,我表示疑问,办事的人告诉我:因为你还是农村户口,要先转成城镇户口。再看其他人手中的户口转移证,硬朗挺括,而我的又薄又脆,大小不足他们的四分之一,当年农民的地位与不易可见一斑。后来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都在工作状态。算起来,小学五年、初中两年、硕士研究生三年,我总共在校十年。其他的,都在读“社会大学”,永远不会毕业,因为“学无止尽”——一句说顺了口已经没有多少人深究其含义的词语。
如今,用通俗的价值观考察,我也算做小小的成功和有为人士,但至今我也没有考虑过我人生的道路何时宽何时窄,我只知道,人生的道路很长很长,人生的修炼没有止境,人生的众多责任一直都在肩上。
人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天地宽、道路阔。可是,任何一个具体的人,从生下来一直到年老,不可能总是天高地阔,顺风顺水,关键是如何对待顺境和逆境、成功和失败。左宗棠题无锡梅园联云:“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所谓“存上等心”“在高处立”,强调人生的站位、人生的理想,对人世要有美意,否则对人生的基本形势不可能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天地是宽还是窄、道路是阔达还是逼仄都搞不清楚。我们见多了怨天尤人的人,他们往往夸大客观的困难,给自己的主观不努力“设置”客观条件,找台阶下。“结中等缘”和“着平处坐”着重于现实努力。上等缘可能成为空想,也可能带来懒惰,下等缘也须避免,因为有可能被它拖垮,中等缘踏实可靠,让人有平常心,坐在平处,心平气和地一步一个脚印。结果是能往阔处行,但并不贪图享福,只要有福就行,所谓“下等福”;福禄太多反而消磨志气,把人生的路走窄。
不仅是如何对待逆境和失败,而且是如何对待顺境和成功,二者同等重要:顺时虑逆、成中防败。人到中年之后尤其如此。
“失败乃成功之母”称得上是名言中的名言,意为失败者只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化失败为力量,努力而为,成功将继之于后。多少年来,它给失败者和身处逆境者以信心和力量,成为他们的座右铭--当然,也可能挡箭牌,如果败之又败而不知警醒的话。
成功何尝不是失败之母?
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甚至登上了高位,赢得了各种殊荣,可谓“成功”。但成功之后,有些“成功者”不思进取,甚至忘乎所以,或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或者居功自傲,视法律和道德为儿戏,终致沦为失败者甚至阶下囚,先成后败、因成而败。
卧薪尝胆,逆境求胜,反败为胜,是人类心理的优质,中外古今不乏这样的例证。胜而殆,赢而骄,成而懈,是人类心理的劣性,这样的例子中外古今也是比比皆是。失败往往成为一种力量和强心剂,成功往往是包袱和麻醉剂。失败者不吸取教训加倍努力肯定无法转败为胜,成功者不警觉清醒再上新台阶必然转胜为败。败中取胜不易,成功之后立于不败之地更难。真正的成功者必定经历了很多失败,不少失败者也都曾是成功者。成功者得意洋洋、忘乎所以的嘴脸,有时比失败者的垂头丧气还要不堪。
古语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如此,人生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朱熹也说“凡人不进便退也”,“无中立不进退之理”。信息社会的今天,知识每年的折旧率都在20%以上,只有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时代会把我们抛得越来越远。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只有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进不止的品格,才能不断前进,在学业和事业上立于不败之地。在当今这个物化的世界,只有记得做人的本分,修身养性,不断提高精神情感境界,才能保住自己作为人的形象。只有胜而不怠,赢而不骄、成而不懈,不断开拓进取,才能走进知识、事业、人格的新境界。
“成功乃失败之母”确乎不是文字游戏,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样,均为至理之言,后者为激励之言,前者乃警策之语。
以上所说的“成功”还只是侧重于事业、学业方面。如果扩展到“人生”的层面,基本原理相通,但情况要复杂一些,有其不同的层次和阶梯。按照哲学家的理解,人生分为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次。所谓事业上的成功,财富的积累、仕途的升迁,大多只是“生存”意义上的成功,住的的房子大一些、高端一些,吃得高档、精细一点,表面上风光一些、引来的羡慕的目光多一些,也还是“生存”。在“生存”的基础上的“生活”更多非物质的因素,比如爱情、家庭伦理、友谊等。有些“高官”、“富贾”的成功止步于“生存”,一根筋:升官、发财,是以牺牲“生活”为代价的,家庭破裂,“爱情”、“友谊”在他们这里还是“交易”。
如果上升到“生命”层次,每个生命来到人间,都是独特的存在,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生命肌理。东西方哲人所寻找的“大美”和“诗意的栖居”,中国哲人所说的安顿身心,在“道”合“理”,天人合一,是“生命”的本真需求,是每个生命个体对其各自“生存”和“生活”的平衡和超越,需要人生的大智慧。现在的“成功学”对所谓成功做了狭义的理解甚至曲解,如此,“生存”层次上的成功直接带来的可能就是“生活”和“生命”层次上的失败,物质上的得到伴随的是精神上的失去,“经济”的膨胀可能就是“文化”的萎缩。成功即失败。
近代以来,中国曾经败了又败,那历史车轮下的个体在“生命”意义上也难有“成功”可言,“失败乃成功之母”在中国人这里就有了点悲情的味道。如今,倘若又轻言“成功”,从“成功”走向失败,岂不是“两败”,“俱伤”?
如今的我,人到中年,万般滋味在心头,人生更是淡去“宽”和“窄”的分别。人,只有站在高处,才能行在阔处,否则“宽”也是“窄”。人的境界低了,匍匐在地上,天地都狭小了,哪有宽阔、敞亮的人生可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