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布取消二手车限迁(取消二手车限迁)(1)

管制何害:从取消二手车“限迁”说起华说

二手车市场本月迎来一个“利好”消息,很大的“利好”消息。

是《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中的第六条:“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各地区严格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自2022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含国家明确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促进二手车自由流通和企业跨区域经营。”简括而言,就是废除了各地的二手车“限迁”政策,二手车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买卖了。

二手车“限迁”,一度是国内二手市场通行的游戏规则。所谓“限迁”,主要是指限制迁入,禁止外地的二手车流入本地市场。有报道说,全国有超九成的地级市发布过二手车“限迁”政策。限迁的理由,自然是很冠冕堂皇的:环保。讲环保不是不好,只是如今大抵挂羊头卖狗肉,沦为为人操弄的工具和手段,以环保之名,行地方保护主义之实。不唯国内,国外亦然,说起来,国内还是从国外抄来的。不过,这些年来,二手车“限迁”政策也在渐次松绑,“限迁”的行政区域,由市而至省,而至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终至此番的“全国范围”。

取消“限迁”,对二手车的买家和卖家,自然是“利好”消息。从买家这一面说,以往只能在本地购买,而今不仅可以在本地购买,也可到外省市购买,可选择的车源大为增加。而大量外省市二手车迁入的地区,因为供应的大幅增加,二手车的价格必然随之而落,买家的花费节省了。实际上,在8月1日前,有不少地方已然废除了“限迁”政策。效果立竿见影,随着外省市二手车的大量迁入,市场价格回落了一成左右。

经营二手车的车商亦然。原先只能在本地车源中打转,在本地收购,在本地出售。取消“限迁”之后,则可将本地车源卖到外省市,又可将外省市的车源引入本地,不仅车源的选择更为丰富,而且因为市场的扩大,其交易速度也将加快——更容易将车卖出去。

因为取消“限迁”之后买家和卖家的选择更为丰富,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二手车市场会变得活跃起来。这活跃的关键,是买家面对了更多的卖家及其车源的竞争,卖家面对了更多买家的竞争,从而让无从达成的买卖成交了。举例以明。北京的某车商手里有一辆二手车,河北的一位消费者看中了,想要买下来。“限迁”政策下,北京的二手车不允许迁入河北,这一桩生意无法达成,无果而终。取消“限迁”后,上述的阻碍不复存在,买卖于是乎成交。

这就是问题的枢纽和要害所在。“限迁”,禁止外地二手车进入本地市场,无疑是一种管制,有形之手的管制。上述的例子可见,一桩可以达成的买卖,在管制之下,生生地无法成交。废除管制之后,这买卖自然达成。经济学说得清楚,基于市场即基于自愿的交易,买卖双方必然是双赢的,也就是双方都有利可图。不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利益,是社会利益的一部分。双方利益相加,是这一桩交易带来的社会利益。没有管制,会有这社会利益出现,但管制之下,这社会利益消失了,因为交易根本无从发生。管制之害,于此一览无遗:原本应有的社会利益没有了,消失了。用经济学的术语说,便是租值消散。

没有疑问,取消“限迁”之后,二手车市场会变得活跃,这一桩桩新增的买卖,意味着其带来的社会利益之大。不过,二手车买卖是存量交易,其之所得,只是交易之利,并未牵涉到生产。然而,二手车交易的活跃程度,也直接关乎着新车市场的兴衰。一般而言,大多数人处理旧车和购买新车是一并考量的,往往是卖了旧车买新车。因此,旧车处理越便利,二手车市场越活跃,越能促进新车消费。而新车消费直接牵连生产,其之利益之大,非单纯的交易之利所能望其项背也。

今年早些时候,“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顶层设计”下发,其矛头所向之一,便是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要求各地“及时清理废除各地区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此番明令各地取消“限迁”,推动二手车在全国范围自由流通,可以视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次小小的示范了。

2022年8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