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丁苏恺用整整两年的时间伏案创作,只为一幅《楞严初相》。《楞严初相》视觉演绎了《楞严经》,讲述了一则关于阿难伏魔、释迦牟尼破魔的故事。

“一天,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国波斯匿王的宫廷里,为追悼王父的忌辰而应邀赴斋。佛的从弟阿难,早年从佛出家,那天恰恰外出未归,不能参加。回来的时候,就在城里乞食,凑巧经过娼户门口,被摩登伽女看见。摩登伽女一见倾心,爱上了阿难,就用魔咒迷住阿难,要想加以淫污。正当情形严重的关头,佛在王宫里已有警觉,立即率领弟子们回到精舍,波斯匿王也随佛同来。佛就教授文殊菩萨一个咒语,去援救阿难脱离苦厄。阿难见到文殊菩萨,神智恢复清醒,与摩登伽女一同来到佛前,无限忏悔,涕泪交流,祈求佛的教诲。”

为什么凌退思要在月圆打丁典(丁苏恺破魔者说)(1)

《楞严初相》

丁苏恺

布面油画

250cm×300cm

2013年—2016年

丁苏恺根据《楞严经》卷一描绘的这一场景,将画面定格在经文“俱随佛来,愿闻法要”这八个字上,绕开之前摩登伽女施咒,阿难伏咒的矛盾与冲突,选择了最后释迦牟尼说法的情境。2.5米高、3 米宽的巨幅画面以释迦牟尼的形象为中心,佛着赭黄宽袍,衣纹垂皱,无装饰,样貌庄严,宛若生活中的智者,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右手作印说法,左手持降魔印,自然下垂,掌心向内,食指伸直指向地面,正好指下是跪地的阿难。阿难是佛的从弟,佛有三十二相,阿难三十相,因为看到佛的相好庄严,随佛出家,他对佛之说法朗朗诵记,天生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身光净如明镜,可是不管阿难在神界再如何有地位,在被摩登伽女诱惑后,他的确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自责让他涕泪悲泣。与阿难相对的摩登伽女侧卧在地上,虽面露恐慌,却还有无法遮蔽的妩媚,与面前的文殊菩萨双目相视,文殊菩萨施无畏印,面色祥和,一派温婉。其他菩萨、罗汉围绕周遭,他们更像是身边的人,可能就是属于你我的朋友,有喜怒哀乐,吃粗茶穿布衣。

为什么凌退思要在月圆打丁典(丁苏恺破魔者说)(2)

《楞严初相》创作模特现场

丁苏恺的这种表达方式是向卡拉瓦乔致敬,世俗化的神由卡拉瓦乔首创,或许与自己颠沛流离的身世有关,在卡拉瓦乔作品中,大多是低下层人物,酒鬼、赌徒、小贩都可以成为他创作的模特,《圣马太蒙召》中各人物的原型可能就是卡拉瓦乔在一个小酒馆中所看到一群酒鬼和赌徒。《酒神巴库斯》亦不例外:与其说他是古代的酒神,不如说像个化装后参加宴会的少年,除了裹在肩和手臂上的白布可视为古代服饰外,他身上没有其他东西与古代有关联。尤其当我们细看画面时会发现,白布根本就不是罗马式长袍,玻璃酒瓶和酒杯也都是现代的用品。或许,卡拉瓦乔本人就是一个魔鬼和天使的复合体,他才华横溢却也性格暴烈,他甚至是一个杀人犯,而他个人这种人性的不完美投射在作品中就是表现为漠视一切矫揉造作的完美和对有缺陷人性的直率表达,神在他的笔下都变成了凡夫俗子。

为什么凌退思要在月圆打丁典(丁苏恺破魔者说)(3)

为什么凌退思要在月圆打丁典(丁苏恺破魔者说)(4)

为什么凌退思要在月圆打丁典(丁苏恺破魔者说)(5)

《楞严初相》草图

丁苏恺在初次读《楞严经》卷一故事的时候很有感触,但是阅读《楞严经》这样的文本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在准备着手开始动笔的时候,因缘巧合嵩山听闻大善知识开讲《楞严经》,经过这次的梳理,很受触动。阿难虽然是集大成的修行者,最后蒙得佛的感召,但依旧逃脱不了人性中欲望的诱惑。摩登伽女是一劫,阿难遁入佛门竟也是因为一念美感,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阿难只因美感一念而来,看到佛那么漂亮才出家学道,结果被佛骂一顿,骂他出家是因为好色。阿难是修行者,更是人,被施咒、伏咒、破咒,他实实在在地用功证悟,终得善果。《楞严经》讲了明了佛性和觉了能知之心,四种清净明诲可引领佛法弟子除魔,魔其实就是折磨,折磨人的东西有情欲、有自私自利,如果没有智慧启蒙,很容易走人魔道,或为魔所摄,或为魔附体,《楞严经》就是破除魔咒的大智慧。

为什么凌退思要在月圆打丁典(丁苏恺破魔者说)(6)

为什么凌退思要在月圆打丁典(丁苏恺破魔者说)(7)

人物草图

丁苏恺倾尽两年的时间绘佛,《楞严经》里的修行者从重重迷惘中感悟佛的开导,他也在一遍又一遍地经文诵读和一笔又一笔地磨砺中体会破魔的机趣。尽管我们从这张画作上无法得知《楞严经》要表达的全部要义,而阿难和摩登伽女也只是一个引子,各种欲望丛生的世界里,哪里只是阿难和摩登伽女呢?丁苏恺更倾向于用一个说法的场景表现出佛经里早已指出的解脱之道,当然,这张画最终只是一张画,一张画作其实是无法承载那么多内容的,他只是一张画作。丁苏恺说:“一张画作最重要的还是‘好看’。因为有的时候,一些事情一旦跟宗教有关系,对立面也就来了。所以作为一张油画作品来说,其实单纯好看其实也没有问题。”不过,在这张画里,他同时又向观者展示了自己深得其意之后的欢喜,如果观者能从这张画之中能对经文产生兴趣,能够探讨经文背后的深意,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为什么凌退思要在月圆打丁典(丁苏恺破魔者说)(8)

为什么凌退思要在月圆打丁典(丁苏恺破魔者说)(9)

《楞严初相》局部

阿难为梵语 Ananda 的音译,意为“欢喜”,“心欢喜,谓坐禅之人,于诸胜定,心若无味,当观生老病死,及诸恶趣,令生恐怖;然后念佛法僧等诸功德,策进身心,令欣得禅定,是为心欢喜。”看破人欲愁苦,解脱魔咒束缚,终禅定修得智慧。阿难是神的阿难,更是凡人的阿难,他的欢喜是自己的欢喜,也是众生的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