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故事中的主角多半都出身卑微,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武林中扬名立万,他们就是天选之子,总能在各种奇遇中得到某些失传已久的神功,继而惩奸除恶,成为武林至尊般的存在。

而金庸笔下一共著有十五部作品,再加上《天龙八部》一书中同时存在三位主角的情况,金庸全书是有十七位主角,在这些人中,横向对比,哪一位的武学境界是最高的呢?

一、实力靠前的十位主角

尽管金庸写的都是武侠故事,但各个时代的武林整体水平不同,书中主角的实力自然也是参差不齐的,比如《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尽管他也曾得到九难传授武功,却依旧算不上武林高手,他闯各种难关靠的都是聪明才智和油嘴滑舌。

又如袁冠南、李文秀、胡斐、袁承志等人,他们在各自所处的故事中都有不俗表现,但要将他们放在金庸全书的范围来看,他们的实力也就不够看了。

金庸笔下最经典的武功(金庸笔下的主角)(1)

(杨过剧照)

在金庸笔下的所有主角中,更厉害一些的应该是天龙三兄弟、阿青、石破天、郭靖、杨过、张无忌、令狐冲、狄云这十人。

至于这十人中哪一位的武学境界最高,那可就不好说了,不过金庸笔下的武学至高境界是什么?

二、独孤求败的理解

谈及“武学境界”这四个字,资深金庸迷可能首先会想到独孤求败这个角色,因为“剑魔”本人就提出了一套用于自己身上的武学境界理解。

独孤求败在二十岁之前用的是一柄利剑,此时的他尚处于依赖武器本身的锋利来伤人,利剑期的他的武学境界的确是不高的。

金庸笔下最经典的武功(金庸笔下的主角)(2)

(独孤求败剧照)

三十岁之前,独孤求败改用一柄软剑,即“紫薇软剑”,软剑相对于利剑而言要更难驾驭,等于说此时的独孤求败的武功已是小有所成,有不错的剑技,能驾驭不同的兵器,此时是软剑期。

三十岁之后到四十岁之前,独孤求败改用玄铁重剑,也就是杨过后来拿走的那柄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要驾驭这等重物,光靠剑技肯定是不够的了,可想而知,此时独孤求败已经有了极深的内力,这既是重剑期。

再到四十岁之后,独孤求败已开始追求木剑乃至无剑的境界,根据《鹿鼎记》中的说法,令狐冲后来也达到了这一境界。

不过很明显,这套武学理解仅仅适用于独孤求败本身而已,或者说只适用于用剑的高手,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习武之人。

三、随心所欲的境界

抛开独孤求败的“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的理念不谈,金庸笔下还有另一种描述武学至高境界,那就是随心所欲。

书中有好几位主角都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比如虚竹,在《天龙八部》书末的宋辽大战时,书中就有这么一段旁白。

原著道:“这时虚竹既得天山童姥的真传,又练了灵鹫宫石壁上武学的秘奥,武功之高,实已到了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的地步。”

类似的描述也出现在《侠客行》一书中,石破天在练成了太玄经之后,也算是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

金庸笔下最经典的武功(金庸笔下的主角)(3)

(石破天剧照)

原著道:“他情不自禁地纵声长啸,霎时之间,谢烟客所传的炎炎功,內木偶体上所学的内功,从雪山派群弟子练剑时所见到的雪山剑法……都纷至沓来,涌向心头。他随手挥舞,已是不按次序……皆能随心所欲,既不必存想内息,亦不须记忆招数,石壁上的千百种招式,自然而然地从心中传向手足。

《倚天屠龙记》中不是主角的张真人也达到了这般境界,若以这个标准来看,虚竹和石破天的境界就是最高了。

四、扫地僧的真言

金庸武侠体系中的至高境界到底是什么?或许那是并非这些俗世之人能理解的,而《天龙八部》中那扫地僧的一番话或许就能解释。

金庸笔下最经典的武功(金庸笔下的主角)(4)

(扫地僧、鸠摩智剧照)

原著道:“一个人武功越练越高之后,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要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

在扫地僧的理解中,习武之人会随着学的武功越多越精而落下病根,需要相应的佛法来化解。

金庸笔下最经典的武功(金庸笔下的主角)(5)

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就如同扫地僧的出现本身一样,他就是为了诠释这八个字而存在,习武这事也该是无穷无尽没有上限的,真正的至高境界,其实就能不断习武,却不进入那武学障。

以这个标准来看,金庸全书境界最高的主角无疑是新修版《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了,因为新修版中,段誉后来是选择出家为僧,他在武功极高的同时也精通佛法,境界自然远非其他身处俗世中的主角所能相比了。

,